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含全身照射(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全身放射治疗(TBI)是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手段。1905年Dessauer设计了三个X线管组成的全身照射装置。1923年Chauol及Lange首先报告TBI之12例何杰金病的治疗经验,此后该疗法在欧美不断使用,称为“Teschendorf”(欧洲)或“Heublein”(美洲)疗法。在40年代由于氮芥问世及TBI并发症等原因,此一疗法被弃置。50年代内脏移植兴起,TBI又被重视,以期获得免疫机制抑制之效,惟当时应用不多,疗效不著。60年以来由于不少晚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治疗取得成功,致使TBI应用日多,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单次和分次照射对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以全身放射(TBI)为基础方案预处理后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BI方案不同,分为单次照射组(A组,8 Gy)、分次照射组(B组,12 Gy分6次照射)。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别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基线水平及TBI后1、4、12、18和24个月的eGFR变化,肾功能损伤定义为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采用t检验及Kaplan-meier方法对病例随访资料进行肾存活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种TBI方式对肾功能的损伤。采用逐步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年龄、TBI剂量率、环孢素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TBI后1和4个月时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34.15%,B组分别为9.37%和21.88%;且肾损伤程度〔(各观察时间点eGFR-基线水平eGFR)/基线水平eGFR〕A组大于B组,4个月时A组为-0.25±0.20,B组-0.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8和24个月时A组慢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4.15%、48.78%和48.78%,B组分别为28.13%、43.75%和46.88%,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B组,但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肾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肾存活生存曲线显示,两组的肾存活函数均趋于下降,但B组肾存活率高于A组。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干细胞移植后肾功能的损伤与年龄密切相关,而与照射剂量、环孢素应用及GvHD无关。结论:单次及分次全身照射均能够造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慢性肾损伤,但单次照射的早期肾损伤较为明显,分次照射对肾功能的远期影响更小。年龄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肾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移植及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荷L7212白血病的615(H-2K)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2天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 8.5Gy或5Gy)分为若干组,照射当天移植供鼠BALB/C(H-2d)小鼠的骨髓细胞(5×106)和脾细胞(1.5×107),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组分别于移植后第7天、14天、21天再次输注供鼠脾细胞5×106、1×107、2×107,观察受鼠的移植物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受鼠生存时间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等.[结果]非清髓性预处理能保证移植物的稳定植入,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移植组小鼠生存时间为22.3±4.8天,与非清髓空白组14.7±3.4天和传统移植组18.3±3.2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为34.3±2.5天,与非清髓移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GVHD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移植相关并发症减少.[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在减轻GVHD的同时保留一定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移植后行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GVL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6—1988年对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大剂量全身照射(TBI)及同时进行胎肝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将TBI情况报道如下: 例1.男、45岁,因确诊为单核细胞白血病,1985年4月14日入院。首次化疗缓解。1986年4月1日行TBI,分试照和正式照两次,放射源为~(60)Co。为创造TBI野,采用延长源皮距,机架旋转一定角度,机头与水平成10度角,使源皮距达2.40cm,用菱形野,边长100cm,对角线长120cm,分三个照射野:①前后正  相似文献   

6.
江岷  曹履先 《山西白血病》1992,1(4):222-222
在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AL)中,环磷酰胺(CY)合用全身照射(TBI)是常用的经典预处理方案,其主要问题是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而多数来源于残留白血病细胞。因在TBI中应用肺屏蔽技术来预防间质性肺炎(IP)肋骨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就多了。在CY加TBI的基础上,我们在16例AL病人ABMT中应用肋骨照射(RR)作为预处理的一部分,以便能杀灭更多的残留白血病。男:女=5:1t,其年龄14岁~46岁,13/16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16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病人移植前处于首次完全缓解期(CR1),另2例为CR2或CR3。  相似文献   

7.
张在文  周山  徐世侠 《中国肿瘤》2008,17(11):989-993
[目的]观察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TBI/CY)与马利兰加环磷酰胺(BU/CY)两种不同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INE、CNKI、CBM在1990~2007年期间发表的关于儿童移植中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案的研究文献。从干细胞植入、移植后的并发症、长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出4012篇文献,最终纳入10个试验共2475例患者。TBI/CY与BU/CY组相比植入失败率无明显区别(P=0.23):TBI/CY组治疗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BU/CY组(OR=O.53,95%CI:0.40—0.71,P〈0.0001),而长期无病生存率TBI/CY组则明显优于BU/CY组(OR=1.46,95%CI:1.19~1.80,P=0.0003)。[结论]Meta分析表明TBI/CY预处理方案是儿童血液病移植的有效方案.而TBI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不良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身照射加骨髓移植的小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鼠全身大剂量照射加骨髓移植进行了研究。GB_(57)×BALB/C→F1小鼠接受700cGy全身照射(TBI),剂量率56cGy/分。第一组不作骨髓移植(BMT)时,存活期7~23天,均数13天。经病理证实,均死于骨髓衰竭。同时亦发现对肝、脾等亦有损害。第二组照射后,接受BALB/C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但不加服环胞霉素A(CSA)时,在移植后9~49天,均值23天死于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与上组比较,P<  相似文献   

9.
骨髓移植在我国已逐步得到推广,采用经典的先环磷酰胺(CY)后全身照射(TBI)顺序仍是国内外移植组中采用的最主要预处理方案。本文就改变预处理中TBI顺序对一例曾有三次脑膜白血病(脑白)复发的急性早动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获得成功,并已恢复正常劳动力,无病生存3年余。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患者男性,19岁,于1988年11月在外院  相似文献   

10.
全身放射治疗(Total Body Irradiafi-on),简称TBI,TBI作为姑息性治疗措施治疗全身性疾病使用已很长时间,X线发现几年后Dessauer提出用三个X线管作全身放射治疗,在20年代Chaoul和Feschendorf使用这种技术为普遍人所注意,50年代移植外科的兴起,对TBI的兴趣随之增加,60年代由于化疗的进展作为肿瘤常规方法之一,TBI被化疗药物所代替。近年来TBI再次使用代替细胞毒素药物治疗,TBI影响癌  相似文献   

11.
在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AL)中,环磷酰胺(CY)合用全身照射(TBI)是常用的经典预处理方案,其主要问题是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而多数来源于残留白血病细胞。因在TBI中应用肺屏蔽技术来预防间质性肺炎(IP)肋骨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就多了。在CY加TBI的基础上,我们在16例AL病人ABMT中应用肋骨照射(RR)作为预处理的一部分,以便能杀灭更多的残留白血病。男:女=5:11,其年龄14岁~46岁,13/16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16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病人移植前处于首次完全缓解期  相似文献   

12.
TBI HBI照射技术及剂量学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线全身照射(TBI)和半身照射(HBI)是放疗中日趋普及的特殊照射方法。本文介绍我院建立TBI、HBI照射技术的物理剂量学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模拟照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经大剂量全身照射(以下简称TBI)后骨髓与胎肝移植(以下简称BMT、FLT)治疗技术发展很快,以往国内开展BMT与FLT均采用单次大剂量全身照射  相似文献   

14.
全身照射技术(简称TBI)已发展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特殊照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及血液病的治疗,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所用的TBI剂量,通常在10Gy以上,这一剂量可产生重度造血型放射病或轻度肠型放射病。为提高病人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具有造血重建快,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期缩短犤1犦,移植安全性大的特点,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移植前的全身照射(TBI)剂量较大,骨髓抑制强,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我院采用半身交替照射(HBI)联合APBSCT治疗3例急性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例急性白血病(AL)犤2犦分别为:急淋(ALL)L1与L3各1例,急非淋(ANLL)M31例。1.2化疗ALL:用VDCP(V:长春新硷,D:阿霉素,C:环磷酰胺,P:强的松)诱导缓解后,再以原方案巩固治疗2~…  相似文献   

16.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淋巴瘤协作组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滤泡增殖型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临床Ⅲ、Ⅳ期病人。治疗方案有两种:1、全身照射(TBI)及追加剂量照射,TBI为每周3次,中心平面剂量每次0.1Gy,总剂量2.5Gy(25次),对消退较慢的肿瘤或中途停止TBI者给予局部追加剂量,15~25Gy(2-2.5周);2、CHVMP(环  相似文献   

17.
骨髓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病症的首选方案,而骨髓移植前进行的大剂量全身放疗(TBI)是一种特殊的照射方法.其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避免排斥反应、二是杀灭白血病细胞、三是为干细胞移植排空骨髓空间.对TBI,使用X线对穿照射,其监测到的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和的一半,并不完全等于体中层面的剂量,为此,需通过实验测算的结果来修正特定照射条件下,入射和出射剂量与中点剂量的数量关系.该修正值(Fc)的大小依赖于射线的能量、患者的体厚及所用的探测器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的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接受以环磷酰胺(CY) 全身放疗±依托泊苷(Vp-16)为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TBI采用分割放疗、肺挡铅技术,其中19例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片(TLD)监测全身放疗的肺吸收剂量,TBI总量12Gy,共6次,肺部剂量8.5Gy.结果:28例患者随访24~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53.6±9.4)%,5年无复发生存(RFS)(71.1±8.6)%;19例接受热释光剂量片监测吸收剂量的患者,肺吸收中位剂量8.44Gy,脐部吸收中住剂量11.87Gy,全身剂量的不均匀性<±10%;28例患者无1例发生IP.结论:采用分割全身放疗、肺挡铅、并用热释光剂量片监测肺吸收剂量可降低I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前用 ACE方案预处理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鬼臼乙叉苷 )和全身照射 +ACE预处理的疗效。方法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 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 ,1例采用 ACE方案预处理 ,2例用 TBI+ACE方案预处理。结果 :3例均移植成功 ,白细胞≥ 1.0×10 9/L 的时间分别为 +16天 ,+14天 ,+19天 ,血小板 >2 0× 10 9/L 的时间分别为 +17天、+19天、+19天。ACE方案预处理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全身照射 +ACE预处理。结论 :单用 ACE预处理不影响自体骨髓移植疗效 ,且没有全身照射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450例全身照射(TBI)患者的照射方法及结果.方法 (1)测算方法:①对TLD的剂量标定采用单点剂量标定法;②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吸收剂量的测算采用对皮肤表面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平均值并加修正的方法.(2)照射方法:①4个野照射方法:射线成水平入射,射野的对角线与患者人体长轴方向一致,患者取仰、侧卧位,组成两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照射方案采用患者在TBI前一周左右通过4个野等剂量预照射(预照剂量为TBI总量的1/10),筛选出均匀度最佳的仰、侧卧位相同或不同的剂量配比方案,用于TBI的正式照射.②小野照射方法:患者仰坐在特制木椅上,照射分左侧位和右侧位两野平行对穿照射.椅背可顺时针(CW)或反时针(CCW)旋转,脚蹬可前后移动并可固定.③双侧位照射方法:与4个野照射方法基本相同,但患者仅取仰卧位,射线分别从身体两侧入射形成一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在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了FFBI治疗方案.另外,收治的全部TBI患者,在射线入射方向上,紧贴患者身体均放置一块具有一定建成厚度的有机玻璃散射屏.结果 ①使用4个野照射方法的87例患者,其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的不均匀度平均为±8.1%.②使用小野照射方法收治的91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7.4%.⑧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272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4.9%.结论 ①使用TLD或半导体剂量仪实时监测患者体表入射与出射剂量是TBI治疗重要的质量控制和保证.②对使用常规仰、侧卧位,射野不能完全包罗患者身体各个部位时,采用小野照射方法,它从过程到结果都优于4个野照射技术.③当射野的对角线<110 em时,采用4个野和小野照射的均匀度都不及对角线>180 cm患者取平卧的双侧位照射.④双侧位与前后野照射比较,各有特点.实际上后者更适合于使用PTBI治疗亭,患者取半坐立姿,分前后野接受多次TBI照射.⑤STBI虽不具有FTBI放射生物学的优势,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TBI的一种较为实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