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利用高速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产品)、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及凯氏定氮法,测定荔枝病发病区靖西县(三个发病率高的乡:武平、新圩、城郊)的鲜荔枝果肉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并与非病区百色县的作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1)两组的荔枝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其中发病区的含量平均为每100g果肉含蛋白质0.958g(0.958%),非病区的含量为1.050g%,两者对比,P>0.05,差别无显著性。(2)各种氨基酸含量中,以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赖氨酸(Lys)、丙氨酸(Ala)、缬氨酸(V al)、精氨酸(Arg)等含量较高。其中,亮氨酸含量为:病区  相似文献   

2.
荔枝病发病区荔枝提取液对狗血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荔枝病发病区靖西县产的荔枝果提取分离制成Ⅰ、Ⅱ、Ⅲ等三种溶液,分别静脉注射于实验狗。结果是:Ⅰ液和Ⅲ液在60min和90min有血糖下降现象;Ⅱ液血糖升高,三者在30、60、90min血糖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病区荔枝提取液可引起血糖下降,而降血糖成分存在于Ⅰ液(蛋白水解液)中。  相似文献   

3.
用凯氏定氮法、高速液相色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荔枝病发病区靖西县的鲜荔枝果肉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并与非病区产品作对照比较,结果表明:(1)发病区的荔枝蛋白含量平均为0.958g%,非病区的为1.050 g%,两区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2)各种氨基酸含量,以亮、谷、蛋三种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发病区的亮氨酸含量为364.9m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3%;而非病区对照组的亮氨酸含量为159.4mg%,占总氨基酸的13.7%,两者比较,P<0.05,亮氨酸含量发病区高于非病区。高含量亮氨酸极有可能是荔枝病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4.
1976年5~6月收获荔枝时,在靖西县发现因吃荔枝引起突然昏迷、抽搐的住院患儿17例,诊断为“荔枝病”。现报道如下: 流行病学资料本组病例均发生在荔枝丰产的武平、新圩等公社,病例集中在荔枝收获的高峰期。男性7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2~10岁。病程经过平均6天。  相似文献   

5.
龙眼多糖、荔枝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从龙眼、荔枝肉中分离提取多糖,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酶法结合sevag法除去蛋白,H2O2脱色工艺制备龙眼多糖与荔枝多糖,对多糖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抗氧化作用性质进行研究。结果:龙眼总糖含量为64.27%,荔枝总糖含量为62.77%。龙眼粗多糖得率为3.64%,荔枝粗多糖得率为3.30%。龙眼多糖与荔枝多糖均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荔枝多糖抗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作用能力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荔枝粗多糖与龙眼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荔枝病的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低血糖,与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引起的果糖不耐症很相似,为了探讨荔枝病的发生机理是否与果糖不耐症一致,作者对13例有荔枝病史者进行血清醛缩酶总活力测定和同工酶的分离,并与当地无此病史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荔枝病治愈者与健康者的醛缩酶总活力均正常。(2)荔枝病治愈者同工酶无先天性缺陷。提示此病的发病机理似乎与果糖不耐症不同,不是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所致的果糖不耐症。  相似文献   

7.
“荔枝病”是吃荔枝后出现的急性病,以低血糖征为其主要临床特点,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很快死亡。我区盛产荔枝,要警惕“荔枝病”,做好防治工作。目前,没有从荔枝中发现致病毒物,对“荔枝病”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清楚。本病有以下特点: 1.“荔枝病”不是传染病,与吃荔枝有关,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发病。连续几  相似文献   

8.
“荔枝病”在我国发现已有26年的历史,在南方丰产荔枝的广东高州、中山县及海南岛地区,广西的靖西等县均有此病出现。近几年来每年荔枝成熟季节,均有吃荔枝中毒者,若不及时抢救,还会导致死亡。发病后较突出的生化改变是低血糖,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小儿荔枝病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广西医学》2000,22(5):1038-1039
荔枝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发生在盛产荔枝成熟的季节,死亡率高.1999年6~7月抢救荔枝病病人7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1999年6月中旬至7月,71例患儿均来自种植荔枝产区或收购荔枝区,男45例,女26例,年龄2~4岁44例,5~7岁24例,8~10岁3例,治愈61例,死亡10例.发病病例均有连日进食大量荔枝史,每天每人进食1000~2000克不等,发病前1~2天几乎或完全不食粥饭,并排除了农药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  相似文献   

10.
荔枝病系由于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而引起的突发性低血糖症。本病仅流行于荔枝成熟季节(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我院于1971年6月28日同时收治荔枝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3岁半、4岁、8岁。系一家堂兄妹。患者入院前几天均进食了大量荔枝。临床表现均符合荔枝病的特点,即清晨起病,出汗,呕吐,颜面青灰,皮肤及四肢厥冷,神萎,心动过速。其中1例昏迷,抽搐,瞳孔缩小。3例均静注高渗葡萄糖,补液,大量使用维生素B、C,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狗尾草果实中提取总鞣质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狗尾草果实的总鞣质,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其总鞣质的含量。结果:狗尾草果实总鞣质的含量为0.4650%。结论:采用超声法提取操作程序简便、迅速,络合滴定法含量测定方法安全可靠,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狗尾草果实中总鞣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从荔枝核中提取总皂甙混合物。以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为试验药、优降糖和黄连素为对照药,糖尿病小鼠经灌胃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比较不同药物降血糖效果。结果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优降糖和黄连素均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均P〈0.05),其降糖率分别为59.57%、43.64%和43.93%。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用药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小鼠(P〈0.01)。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优降糖和黄连素(P〈0.01)。结论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功能,且其降血糖效果优于优降糖与黄连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泡囊草中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氢溴酸东莨菪碱为对照品,用酸性染料溴甲酚绿染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15nm波长下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吸光度值与生物碱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8.68%,RSD为2.19%;泡囊草叶生物碱含量最高,达到5.6695mg/g,果、茎其次,根中最低。结论:泡囊草部位不同总生物碱含量也不同,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泡囊草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刺莓果中抗氧化物含量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刺莓果中抗氧化物含量及稳定性 .[方法 ]用格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了在室温保存不同时间的刺莓果中总抗氧化物含量 .[结果 ]每 10 0 g刺莓果中抗坏血酸含量为 70 2mg ,过 6个月后降至 6 17mg ,下降 85mg(12 .1% ) ;总抗氧化物含量为 6 0 80mg ,6个月后降至 5 970mg ,下降 110mg(1.8% ) .[结论 ]刺莓果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 ,除抗坏血酸以外还有未知物质 ,其稳定性优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优化试验法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多酚、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对11批黑果腺肋花秋果实多酚提取物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显色,黄酮提取物采用三氯化铝法显色,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靖西县居民561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1例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2.6%,其中男性为27.4%,女性为18.0%,男性粗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肥胖粗患病率为28.2%,男性为35.4%,女性为21.1%,男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粗患病率10.2%,男性为11.2%,女性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5.99倍,肥胖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1.63倍;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喜爱运动、经常喝茶和素食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26.8%、19.7%及40.0%。结论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当加强卫生宣教,重视防治高血压,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蓝靛果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筛选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最佳的方法 .[方法 ]制备蓝靛果试液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蓝靛果中总黄酮含量 (% ) ;另用重量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制备蓝靛果试液 .[结果 ]比色法测定的 10 0 g蓝靛果中总黄酮含量为 10 4.6g ,重量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 5 5 .5 g .[结论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及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沂市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研究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方法。方法于2004~2005年在临沂市抽检样品115件进行8种有机磷农药检测,其中蔬菜86件,水果29件。用有机磷农药沾污青菜,再用不同方法处理,分别测出处理前后青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去除率。结果临沂市部分蔬菜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16.3%,水果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24.1%;8种有机磷农药检出6种,其中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占52.6%,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和鲜豆类四类蔬菜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室蔬菜的超标率高于露天种植蔬菜(P<0.05)。食用碱水浸泡法去除率为71.4%,洗涤剂浸泡法去除率为65.4%,食用盐水浸泡法去除率为62.7%,沸水浸泡法为70.7%,效果均优于清水浸泡法(去除率为45.5%)。结论临沂市部分蔬菜水果中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通过碱水浸泡、沸水浸泡等方法可显著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of topoisomerase I-DNA inhibitor alkaloid camptothecin (CPT) from various parts of Nothapodytes foetida (N. foetida) collected from the month of October to February.

Methods

The content of CPT was quantified in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various parts of N. foetida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Qua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as per ICH guidelines.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camptothecin were found in root (2.62%) collected in the month of February followed by fruits (January, 1.22%), stem (January, 0.81%) and leaves (February, 0.70%). Roots were found to have 3-fol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PT than the leaves and stem, while the fruits showed 2-fold higher concentration.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camptothecin in fruits was observed in month of January, when they were not fully mature, which was 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young and fully mature fruit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ynthesis of CPT diff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N. foetida and the content varies period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