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他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的治疗原则,并重视痰湿与津亏对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毒损脑络是其关键病机,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基于"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的病机渲变过程,确立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并自拟益消复瘫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孟庸认为糖尿病肾脏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其承袭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病理基础,兼久病必瘀,认为阴虚血瘀是发病和病情迁延难愈的关键。王孟庸强调滋阴活血是治本之道,主张针对阴虚、血瘀进展至不同层次针对性选用滋阴、活血药。临证重视标本兼顾,针对疾病进展中的变证,灵活变通滋阴活血之法以形成病证结合、分层辨治之法。同时其注重调理中焦,以保脾胃健运,阴液生化有源,从而顾护糖尿病肾脏病阴虚血瘀之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分布特点,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查阅2003—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库,筛选西医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历2735例,对其中医病、证诊断进行频数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无并发症患者血瘀程度轻于有并发症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无并发症患者血瘀程度轻于有并发症患者。壮火食气、热伤气阴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探讨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陈剑秋  施赛珠 《中医杂志》1994,35(2):106-108
本文通过对17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特征为:(1)反映血瘀证的普遍性(共性)因素为香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舌下脉瘀曲;(2)反映糖尿病血瘀证的特性(个性)因素为视网膜血管瘤形成、出血及增生。头痛、胸痛、双肢体疼痛或麻木是其瘀证的常见症状。分析表明,在体重指数增加,合并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以及中医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血瘀证的患病率提高。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和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统计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其中血瘀证组58例,非血瘀证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瘀证组相较于非血瘀证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凝血系列的APTT、Fb、AT3和D-二聚体均有明显差异,经相关性检验,发现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APTT、Fb、AT3有显著相关性,经卡方检验,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较非血瘀证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糖代谢异常引起肾微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中医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但多认为血瘀内阻为其病机关键,肾脏阴精阳气虚损为其发病之基础,因此该文就肾虚血瘀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进行探讨,并对近年来从补肾活血法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作出归纳和分析,以阐述补肾活血法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瘀血内阻是DM的发病基础,而瘀血的本质在于气虚,气虚血瘀贯穿于DM及其并发症病程的早、中、晚各期。DN多发生在DM病程的中晚期,气虚血瘀是其发病的病机关键,益气活血是DN的基本治法。笔者着重从气虚血瘀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入手,结合现代研究探讨益气活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依据,以期对临床辨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发病机制多是由气虚血瘀所致,益气活血化瘀法为其基本治法.借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治疗脑卒中的补阳还五汤,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与脑卒中属2种不同的疾病,却有着同一发病机制——气虚血瘀,故治法相同,即“异病同治”之法.  相似文献   

10.
膈下逐瘀汤治疗糖尿病性肾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肾病 (DN)是糖尿病 (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病是指肾小球硬化症 ,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中医并无此病名 ,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病”“水肿”或“肾水”范畴。由于本病多呈进行性发展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 ,患者最终因进展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中医认为 :“阴虚是 DM发生的关键 ,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 ,血瘀是造成合并症的主要原因 ,湿热阻滞是病程中的变证 ;血瘀贯穿于 DM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辨证与瘀血相关性。方法198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寒凝、湿热闭阻、脾肾阳虚型,进行中医瘀血证积分、血脂、血流变、病程观察,研究各分型瘀血证程度。结果(1)瘀血贯穿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全过程;(2)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各证型瘀血程度不同,由轻到重依次为气血两虚寒凝、湿热闭阻、脾肾阳虚;(3)病程长短与瘀血程度呈正相关,病程越长瘀血表现越重;(4)瘀血程度越重,其血脂、血流变异常越明显。结论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应重视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7,34(8):537-540
中医学范围内讨论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2型糖尿病颇为相近,传统上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过于局限,而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瘀血"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基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2型糖尿病分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3个阶段。导师常柏教授指出无论是与肥胖相关的"中满内热"阶段,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阴虚燥热"阶段,还是多种并发症出现的"瘀阻脉络"阶段,瘀血均贯穿其中,为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分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痰瘀交阻等,病因有风、火、痰、虚、瘀之分,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多虚实夹杂;实证宜熄风、潜阳、化痰、祛瘀,以治标为主;虚证养肝,益肾,补气健脾等法,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基于"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06—2013年住院病历1 072例病历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证与症状、方剂、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逐渐演变为阳虚血瘀证,湿痰、血瘀贯穿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始终;各期病情各个证的代表方剂为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温阳利水功效方剂,以丹参饮、玉女煎、生脉散、六味地黄汤、二陈汤、四物汤、五苓散、藿朴夏苓汤、五苓散等为主。结论:适宜的数据挖掘统计学方法是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证治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腹泻为主,且多数患者伴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史。结合缺血性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好发人群以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相关研究,特别是参照患者肠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瘀斑、出血及血管网消失的表现,提出缺血性肠病的病机在于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应以益气化瘀,标本兼治为主,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情况,探讨新诊断T2DM的中医证型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新诊断T2DM患者,采集其临床及中医辨证分型资料,按照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被纳入的188例新诊断T2DM患者中,有111例存在至少1种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59.04%。在有慢性并发症组中,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最高,达61.3%。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WH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分泌指数对数值(lnHOMA-β)低下、血流变学异常均为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新诊断T2DM的中医证型仍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虚证证候比例显著高于实证,气虚证候频率大于阴虚证候,实热证候频率不足20%,两组的虚证证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证候中痰湿证(χ2=17.257)和血瘀证(χ2=10.235)的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气虚、阴虚、血瘀证呈正相关(r=0.102、0.1070、.118,P<0.05),与痰湿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66,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气虚证呈正相关(r=0.113,P<0.05),与血瘀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96,P<0.01)。结论:新诊断T2DM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糖毒性"和"脂毒性"可能是加速慢性并发症形成的重要原因,防治应注重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DM慢性并发症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瘀"贯穿T2DM及其并发症始终。"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闭阻脉络"可能是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个体化诊疗数据采集平台,探讨265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趋势。方法采集来自多中心的临床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层、横断面研究。结果病程>10年者,其血瘀、气虚、阴虚发生率均较其它组高(P<0.001或0.01),血瘀证的发生率最高,达95.08%,其发生构成比是:血瘀>气虚>阴虚>湿热>热盛>血虚。病程5~10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阴虚>湿热>血虚。病程<5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湿热>阴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随病程的增加而表现为:阴虚热盛、气虚阴虚、气虚血瘀的演变过程。血瘀证贯穿于整个病程始终,兼夹证呈多样性、个体化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气虚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气虚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75.0%;气虚合并血瘀1321例,占86.9%,气虚合并阴虚687例,占45.2%,气虚合并痰浊630例,占41.4%;高脂血症、糖尿病对气虚的影响强度最大。结论:气虚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要素,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机,高脂血症、糖尿病与气虚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2型糖尿病血脂谱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调查,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中医证候,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湿阻遏证最多105例(35%),其次是气阴两虚证84例,最少脾肾阳虚证12例(4%)。血瘀脉络证型患者TG升高较其他证型更严重(P〈0.01);痰湿阻遏型患者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两种证型常见,TG增高以气阴两虚为多发,TC增高以痰湿阻遏为多发,在各证型中血瘀脉络和痰湿阻遏血脂值增高明显,因此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发病主要病因病机可能是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