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在涎腺肌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技术对40例涎腺肿瘤(肌上皮瘤12例,肌上皮癌10例,多形性腺瘤12例,多形性腺瘤中的癌6例)中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进行细胞核形态及DNA含量的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判别计算机诊断与专家诊断的符合率。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利用形态参数或DNA含量指标判断肿瘤,计算机诊断出现较大的误差;而综合形态参数和DNA含量指标共同判断,计算机诊断与专家诊断的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抗S-100蛋白、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抗波形蛋白抗体对5例肋腺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进行标记,发现该瘤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是该瘤主要增生的肿瘤细胞。在粘液样区域中,部分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出现早期软骨样分化的特征。提示它在该瘤组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鏊定,并对肿瘤的致瘤性进行裸鼠异种移植实验。结果 多形性腺瘤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有的细胞围成腺腔结构,胞浆内富含粘液,形成空泡。有的成片排列,细胞外有粘液样物质。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结论 建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SPA-02),保留了原代细胞的特点,并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5.
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方法:取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原发肿瘤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志物,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约为80d,传代至16代,细胞呈短梭形、多边形,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弱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波形蛋白阳性.结论:多形性腺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连续传代,为永生化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形性腺瘤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图像分析仪(ICM)对35例多形性腺瘤,5例术后复发的标本进行细胞核DNA测定。结果:多形性腺瘤中的肿瘤性上皮细胞、粘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与正常腺上皮细胞的DNA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形性腺瘤组和复发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多形性瘤中,DNA含量不仅与细胞类型密切相关,而且其早期的变化也有助于了解预后复发情况,因而可作为评价多形性腺瘤预后一种良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患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腺(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5型:即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实质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瘤细胞谱,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CK-18、actin染色显示上述各型瘤细胞均为程度不等的阳性。作者认为提高该瘤确诊率的关键是对各型瘤细胞的认识;联合应用CK-18、actin有助于该瘤的诊断和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基底细胞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研究3例基底细胞腺瘤,发现该瘤中存在有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该细胞胞浆中含有actin和myosin肌微丝,胞浆及胞核中含有S-100蛋白。这些瘤细胞主要分布在小梁状或团块状结构的基底部或散在于团块中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该瘤并非单形性腺瘤,而是由肿瘤性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肿瘤。本文还探讨了该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特性及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9.
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研究朱茜如贾问炬张贤良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技术,对正常涎腺、慢性涎腺炎、涎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瘤细胞核内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7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PA)的超微结构特征并对19例各型MPA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着重讨论免疫组化在多形性腺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结合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探讨了肿瘤性变异肌上皮细胞在MPA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KM-93对正常人涎腺、胎儿涎腺和多形性腺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单抗KM-93与浆液性细胞及部分导管细胞呈阳性反应,与肌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多形性腺瘤中的粘液软骨样组织无反应。多形性腺瘤中可见阳性细胞形成腺泡样细胞团,也显示出阳性细胞具有的分泌功能。作者认为单克隆抗休KM-93阳性细胞具有某些浆液性细胞的特点,在研究涎腺和涎腺肿后的组织结构及分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S-100蛋白和中间丝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健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3):191-193,I017
目的 观察S-100A1、S-100A4、S-100A6、S-100B、K8.12、KL1、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3例正常涎腺和6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涎  相似文献   

13.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锶腺多殂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钌红颗粒,在该区域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浆内的分泌囊泡中也有钌红颗粒。于双层导管结构中,一些外周细胞也具有肌上皮细胞的特征,其细胞内和细胞外也见到钌红颗粒,导管上皮细胞不产生蛋白多糖,导管腔内的粘液不被钌红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粘液样区域中的肿瘤性肿上皮细胞可能来自双层导管结构的外周细胞,它们分泌蛋白多糖形成粘液样区域,在我  相似文献   

15.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有多形性特征,即肿瘤性上皮组织与粘液样、软骨样组织混杂在一起。已研究表明间叶细胞和间叶成份并非真正的基质而是由肿瘤性上皮产生。骨形成蛋白(BMP)是骨基质中众多的生长因子之一,是异位骨和软骨形成的决定因子,它可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软骨母细胞和骨母细胞,它有8个亚型,BMP-2~8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最近发现BMP也存在于非骨组织中,BMP-2已由人肿瘤性上皮细胞系产生。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多形性腺瘤中的BMPs和TGF-β,从而分析BMPs在多形性腺瘤软骨成份的组织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层粘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5例涎腺多形性腺癌中层粘蛋白(Laminin)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非肿瘤涎腺组织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见于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和管壁细胞、闰管细胞及腺泡细胞;腺泡周围的基底膜染色阳性;但正常肌上皮细胞对层粘蛋白无反应。在多形性腺瘤中,层粘蛋白的表达呈点滴一颗粒状,分布于肿瘤腺管——囊腔结构处上在细胞的邻接面和管腔面。在玻璃样间质中,层粘蛋白免疫染色阳性见于细胞区与玻璃间质的边缘。各种变异的肌上皮细胞呈层粘蛋白阳性。根据研究结果,对多形性腺瘤的肿瘤发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83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形态观察,其中20例用CEA、S-100蛋白和二种角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认为恶性多形性腺瘤大多数由良性多形性腺瘤恶变而来,瘤细胞浆内CEA阳性是诊断恶性的依据之一。并提出将恶性多形性腺瘤分为癌和癌肉瘤二个组织学亚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该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所形成其中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是多形性腺瘤中最幼稚而又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上皮细胞,可能来源于闰管上皮;亦即相定于胚胎期涎腺终末小管的干细胞。它既可向腺上皮细胞分化,也可向肌上皮细胞分化,肌上皮细胞进一步间质化生而形成粘液样区,由此,构成了多形性腺瘤的多形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用纤维凝集素抗血清,对32例涎腺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旨在探讨这些肿瘤的结构性质及其组织发生。结果如下:1.多形性腺瘤中,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基底膜样 FN 环绕。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 FN 阳性细胞,且增殖,并和肌上皮片块、粘液软骨样区相延续。2.腺样囊性癌中,FN 在筛孔状结构呈围腔状分布,筛孔周围细胞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3.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睬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肿瘤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FN呈线状环绕,表明这些肿瘤中不含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仅发生了腺上皮或鳞状上皮分化。4.各涎腺肿瘤中,肿瘤性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和间质中 FN 分布的多寡和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KM-93对正常人涎腺,胎儿涎腺和多形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单抗KM-93与浆液性细胞及部分导管细胞呈阳性反应,与肌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多形性腺瘤中的糖液软骨样组织无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