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羟磷灰石柱层析法层衍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远缘链球菌OMZ106(d血清型)、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比较不同细胞对羟磷灰石粘附力的大小,并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柱后观察上述细菌粘附力的改变。结果表明无唾液时细菌粘附力依次为变链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乳杆菌最弱。有唾液时,变链菌粘附力明显高于其余三种细菌,粘放菌和乳杆菌与无唾液时比较粘附力亦有增强。远缘链球菌的粘附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影响致龋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致龋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茶多酚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作为主要致龋菌,用茶多酚分别处理S-HA和细菌,观察细菌在S-HA粘附的情况。结果:两组实验中,茶多酚溶液浓度为1~4mg/ml时都能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在S-HA上的粘附,且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结论:茶  相似文献   

3.
根周细菌对胶原包被羟磷灰石粘附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细菌对牙面的粘附能力与其致龋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对牙面具有粘附能力的变形链球菌ATCC25175、粘性放线菌ATCC15987、乳杆菌ATCC4546、牙龋卟啉菌ATCC33277及中间普氏菌ATCC25611对胶原包被羟磷灰石实验膜(C-HA)的粘附能力,探讨口腔细菌在根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位素闪烁计数法测定上述五种细菌对胶原处理的羟基磷灰石(C-HA)的粘附能力,以[^3H]胸腺嘧啶核苷为标记对细菌的粘附进行定量观察,用每分钟的同位素放射量CPM表示(counts per mintue)。结果:所有细菌对C-HA表面的粘附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粘性放线菌对C-HA表面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其它细菌组,牙龋卟啉菌及乳杆菌对C-HA表面的粘附率次之,变形链球菌及中间普氏菌对C-HA表面的粘附能力最弱。结论:不同的根周细菌对胶原包被的羟磷灰石的选择性粘附作用不同,粘性放线菌、乳杆菌及牙龋卟啉菌对胶原具较强的亲和作用,在细菌的局部定植过程及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影响致龋菌在胶原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致龋菌在胶原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茶多酚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胶原溶液包被羟磷灰石(C-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作为主要致龋菌,用茶多酚分别处理C-HA和细菌,观察细菌在C-HA粘附的情况。结果:在两组实验中,1~4mg/ml的茶多酚溶液都能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在C-HA上的粘附,且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唾液富酷蛋白对致龋细菌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唾液富酪蛋白(statherin)对致龋细菌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方法: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提纯30名个体唾液富酪蛋白并观察不同浓度唾液富酪蛋白与变开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粘附的关系。结果:唾液富酪蛋白明显促进变形链球菌对羟磷灰石的粘附且其促进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有关(P<0.05);而对血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唾液富酪蛋白可促进变形链球粘附于羟磷灰石上。  相似文献   

6.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人菌株与耐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  相似文献   

7.
钇/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不同钇含量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为研制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种植体涂层及高强度复合树脂等口腔生物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比较HA纳米微晶、1mol%和5mol%钇/HA纳米微晶对构成菌斑的主要细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及牙龈卟啉菌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记录菌落计数来描述不同纳米微晶对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结果:HA纳米微晶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远缘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促进生长作用;含钇1mol%,和5mol%的钇/HA纳米微晶均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牙龈卟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钇/HA纳米微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细菌致牙釉质脱钙、脱磷的能力表示细菌的脱矿力,用生化分析法测定比较了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乳杆菌、粘性放线菌和唾液链球菌的脱矿力。结果发现五种受试菌中,乳杆菌的脱矿力最大.其次是变形链球菌。细菌脱矿力与细菌接触碳水化合物的时间呈相关关系,即时间愈长;细菌的脱矿力愈大。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作者提出①脱矿力是细菌致龋的一个多数,要准确判断细菌的致龋力,需要综合分析细菌的各种生物特性;②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缩短碳水化合物在口腔、牙面上的停留时间,能减弱细菌的脱矿力,这是龋病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粘性放线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性放线菌是牙面早期定居细菌之一,它对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粘性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粘性放线菌的粘附及与粘附有关唾液蛋白,产酸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初始粘附能力。方法 :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 (SHA)及同位素标记方法 ,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菌 (各 6株 )和远缘链球菌 (猛性龋儿童6株 ,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 3株 )临床株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 :各组变链菌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SHA的粘附率无显著差异 ;在无蔗糖条件下 ,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对SHA的粘附百分率均低于各组变链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变链菌的初始粘附能力强于远缘链球菌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对SHA的初始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采用粘性放线菌不同菌株(包括培养上清液蛋白)对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的粘附实验及抗菌毛Ⅰ,Ⅱ的IgG的粘附抑制实验来判断粘性放线菌粘结素存在部位,并确定不同菌毛在粘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粘性放线菌的粘结素主要位于菌毛上,并进一步证实两种菌毛共同参与粘性放线菌对牙面的粘附;2.上清蛋白中不含粘结素成份,可能含有有利于细菌凝集的成份;3.粘性放线菌地方株与参考株的菌毛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为预防粘性放线菌地方株的粘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粘性放线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性放线菌是牙面早期定居细菌之一,它对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粘性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粘性放线菌的粘附及与粘附有关唾液蛋白、产酸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用^3H标记变形链球菌遗传分型Ⅰ型S.mutansJBP和ⅢS.sobrinus6715,观察细菌在经兔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粘附量,以研究唾液对两种菌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utansJBP和S.sobrinus6715对经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量有明显差异,I型JBP的粘附量显著多于Ⅲ型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两者粘附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变形链球菌I型S.mutans粘附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人群唾液富酪蛋白(SalivaryStatherin)含量的差别,并观察唾液富酪蛋白对牙菌斑中两种主要细菌(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探讨富酪蛋白与龋病的关系。方法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提纯唾液富酪蛋白,对比分析15名无龋者(DMFT =0 )及15名高龋者(DMFT≥6 )唾液中富酪蛋白的含量,并用全唾液及提纯的不同浓度的富酪蛋白作为实验性获得性膜成分,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3 H -胸腺嘧啶核苷酸(3 H -TDR)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对羟磷灰石的粘附情况。结果高龋个体唾液富酪蛋白的浓度明显较无龋者唾液富酪蛋白的浓度低(P <0 .0 5 )。富酪蛋白明显促进变形链球菌对羟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的粘附且其促进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有关(P <0 .0 5 )。而唾液富酪蛋白对血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P >0 .0 5 )。不同龋敏感人群相同浓度的唾液富酪蛋白对S .mutans粘附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唾液富酪蛋白的含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且对不同细菌粘附的影响不同,从而可能导致不同个体、不同牙面对龋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测定变形链球菌MT6R菌株表面蛋白P1在钙溶液中对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的粘附量,探讨钙对蛋白P1粘附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MT6R菌表面蛋白P1经^131碘标记,分别测定其在钙逍度为0、0.1、0.25、1.0、1.5及2.0mmol/L的溶液中标记物^131碘-蛋白P1对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的粘附量。结果^131碘-蛋白P1在不同钙离子浓度的溶液中粘附量不同,当钙浓度从0.1mo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自人牙菌斑内成功地分离出小韦永氏球菌,将它与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干酪乳杆菌、粘性放线菌分别或混合一齐培养,结果使这些致龋菌培养液的pH值上升(唾液链球菌除外),培养液内的乳酸含量大为减少,乙酸、丙酸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 PA66)对龋性牙本质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干酪乳杆菌的标准株,通过琼脂扩散法比较nHA- PA66固化膜片、nHA- PA66糊剂、nHA- PA66碘仿糊剂、羟磷灰石糊剂及氢氧化钙糊剂对3种实验菌的抑菌环直径大小。结果nHA- PA66固化膜片与nHA- PA66糊剂对变形链球菌无抗菌作用,对粘性放线菌和干酪乳杆菌有极轻微抗菌作用,nHA- PA66固化膜片与nHA- PA66糊剂之间抑菌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A- PA66碘仿糊剂的抗菌能力增强,但与氢氧化钙糊剂相比,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磷灰石糊剂对3种实验菌均无抗菌作用。结论nHA- PA66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单独使用时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干酪乳杆菌几乎不具有抗菌性能,但可通过与碘仿的联合应用来提高nHA- PA66用作盖髓材料时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五种细菌致人工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认为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五种牙菌斑分离菌,包括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干酪乳杆菌,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这些细菌致人互龋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五种细菌都可以造成釉质脱矿,产生龋样损害。这些人互龋与自然龋病理改变相似,在镜下由表及里也分为表层、表层下和损害主体三层。损害主体特点是:破坏在表层下呈水平状扩展。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粘附的研究先前往往局限于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HA)来进行,而细菌的合成物则被忽视,本研究揭示细菌产生的胞外游离葡糖基转移酶(GTF)所形成的原位葡聚糖对粘性放线菌A.vis和萘氏放线菌A.naes吸附到实验薄膜上所起的作用,同时揭示先定殖的粘放菌对继承菌S.mutan吸附产生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①作者选用13株菌,其中变链菌一株,啮齿类放线菌2株,人类粘放菌和萘氏菌各5株,在TY培养基中37℃,微需氧条件下培养,同时加入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地从人类唾液中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 分别以变形链球菌gtfI和远缘链球菌gtfB基因设计两组成套引物,首先用套式PCR(二次PCR)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然后用套式PCR直接从唾液中检测这两种细菌。结果 变链菌(血清型c,e,f)的标准株及临床株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517bp,第2次扩增产物为468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及道勒链球菌(血清型h)的标准株及临床株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712bp,第2次扩增产物为663bp;其他异种菌均不能扩增出产物,因此该PCR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细菌纯培养物及唾液PCR检测的敏感性分别是:第1次PCR为10^5CFU,第2次PCR为10^3CFU。结论 套式PCR能快速在人类唾液中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检测方法有望运用于临床检测,对揭示两种细菌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