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殖异常者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 294例生殖异常者的外周血进行培养并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2 294例生殖异常者中检出22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异常率为9.63%,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33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性染色体结构或功能异常6例,染色体多态性核型156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是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常规显带技术。然而其不能发现小的或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而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则使人类24种染色体同时染色,仅通过1次实验就可直观、快速地观察所有染色体。其能够发现隐匿性及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能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他不明来源的衍生染色体,因而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近年结合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已应用于诊断复杂性染色体异常以及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亦可用于检测未受精卵细胞非整倍体。综述该技术在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捐精者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方法:1 681例精液检查符合卫生部捐精标准的捐精者,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和G显带,分析各样本染色体核型。结果:检出37例染色体核型有多态性,包括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4例,D、G组染色体短臂变异3例,1、9、15、16、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长度增加6例,大Y 12例,小Y 2例。同时检测到4例染色体异常,包括罗伯逊易位1例,平衡易位2例,46,XY,[90]/46,XY,chrg(16)(q22)[10]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结论:在精液参数符合卫生部标准的捐精者中实施染色体检查,有助于减少辅助生殖过程中流产和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闭经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闭经患者细胞遗传学的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每例闭经患者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 ,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 ,G显带与C显带 ,必要时进行高分辨显带或银染处理 ,或同时用内分泌及超声检查。结果 :2 33例闭经患者中 ,88例染色体异常 ,占 37 78% ,包括染色体数异常、缺失、倒位及嵌合。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闭经的主要原因之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确诊闭经的病因、治疗及确定预后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配偶为特发性不育而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1 300例正常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异常与供精人工授精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8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1.38%),包括平衡易位和罗伯逊易位各1例(0.08%),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9例(0.69%),其他7例(0.54%)。1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术前检查显示其排卵正常,输卵管通畅,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AID治疗结果8例未孕,其中罗伯逊易位1例、臂间倒位3例、其他4例,10例妊娠成功。结论:因男性特发性不育患者,特别是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多个周期后仍未受孕的夫妇,对女方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精细的染色体异常做出准确的核型分析,一直是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课题。应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G显带技术进行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已经成为染色体异常的常规筛选方法。但其费时、费力,对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分析很不理想,难以自动化操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它只能检测已知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光谱核  相似文献   

7.
2 071例自然流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常见原因。我们回顾性总结自然流产患者的核型资料 ,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一、资料与方法从 1980年 1月到 1998年 8月 ,因自然流产而在本院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患者共 2 0 71例 (男性 10 0 5例 ,女性 10 6 6例 ) ,根据流产次数分为 :自然流产组 (1~2次 ) 12 5 5例 ;反复自然流产组 (3~ 10次 ) 816例 ,对上述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核型采用G显带。异常核型不包括多态性变化。嵌合体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 ,每种细胞系中细胞数量等于或超过分析总数的 2 %。二、结果1 染色体核型异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经B超介导,对2 414名孕16~25周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每例抽取羊水20 ml,经体外培养后进行G显带,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并了解异常核型的相应高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2 414例羊水标本,2 407例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9.7%。核型异常124例,异常率为5.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三体综合征38例,占数目异常的82.6%(38/46);结构异常56例,随机的平衡易位、倒位及罗氏易位共47例,占结构异常的83.9%(47/56);22例嵌合体均进行了脐带血核型分析,结果核型均正常。将孕妇按行穿刺的首要指征分为7组,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组和高龄组的受检人数分别占48.3%和36.6%,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B超检查示胎儿异常组、颈后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cy,NT)增厚组及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5%、19.0%及17.2%,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进的羊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安全、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方法,在产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对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取得的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437例标本,患者平均年龄31.2±4.4岁,平均妊娠时间66.5±14.1 d。培养成功1 390例(96.73%),失败47例(3.27%)。正常核型595例(42.81%);异常核型795例(57.20%),其中非整倍体571例(71.82%)。前5位非整倍体排序为:16-三体(21.54%);22-三体(15.41%);45,X(14.01%);15-三体(4.38%);13-三体(4.20%)。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不平衡易位、罗氏不平衡、缺失、插入、倒位、标记染色体等)比例较低,占自然流产总量的3.52%,占异常核型的6.16%。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55.30%和63.6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8.74%和81.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嵌合体、三倍体、四倍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35岁组为8.07%,显著高于≥35岁组(0.50%)(P0.001)。第1次、第2次及≥3次自然流产异常核型发生率分别为61.64%、55.44%、52.6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核型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主要异常核型。高龄孕妇异常核型与非整倍体发生率增高,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降低。随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胎儿异常核型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流产次数本身是自然流产的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并探讨行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为此类患者遗传咨询及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近15年拟行IVF/ICSI-ET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262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5例,女性患者1256例。女性患者中无流产史573例,1次流产史446例,≥2次流产史237例。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621例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71例,异常率为2.71%,其中男性35例(2.56%),女性36例(2.87%),染色体多态性率为4.85%。女性患者中有流产史组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无流产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拟行辅助生殖技术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建议行辅助生殖技术前常规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与男性精液异常的关系,为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结果:2436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40例(13.96%),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08例(61.18%),以克氏综合征最常见;常染色体异常132例(38.82%),以常染色体多态性、易位最为常见。1014例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179例(17.65%),主要表现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81例,45.25%);1422例少弱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161例(11.32%),主要表现为性染色体(69例,42.86%)、常染色体(84例,52.17%)结构异常。无精子症与少弱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构成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的形成与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密切相关,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于明确不育症病因及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普通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自然流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早孕自然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1例。将同一孕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n=100)进行绒毛培养加染色体核型分析,B组(n=101)进行FISH分析,另在A、B组孕6~11周患者中每一孕周各随机选取1例,每组6例,共12例同时进行2种技术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为66%,其中核型异常率为30.3%;FISH成功率为100%,其中核型异常率为46.5%;2种检测技术检测出的异常核型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结论:2种分析技术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FISH更容易成功,更能反应胚胎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types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and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 background and genetic abnormality. Study design: A total of 322 infertile men; 136 men with severe oligozoospermia (sperm count <5 million/ml) and 196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were studied between April 2004 and November 2006 at the Dr. Zekai Tahir Burak Women’s Health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ospital, Ankara, Turkey. Blood, semen samples, and testicular biopsies of patients were obtained. Hormonal analysis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testosterone levels), semen analysis, karyotype analysis, and PCR screening for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Forty-eight out of 332 (14%) infertile men had a genetic abnormality. Twenty-four (7.2%) cases with karyotype abnormality were detected. The frequencies of karyotype abnormalities were Klinefelter’s syndrome 17/24 (71%), translocation 3/24 (12%), mix gonadal dysgenesis 2/24 (8%), XX male 1/24 (4%), and 46XYY 1/24 (4%). Twenty cases (6%) infertile men had only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The frequencies of the deleted areas were azoospermia factor (AZF)c 42%, AZFb 25%, AZFa 21%, AZFb, c 8%, and AZFa, c 4%. Four of the cases with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also had a concurrent karyotype abnormality. Conclusion(s): All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 (sperm count <5 million/ml) should undergo genetic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指征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妊娠结局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39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检查染色体核型,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析各组染色体异常类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15例,总的异常检出率3.42%.夫妇平衡易位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为66.67%,与高龄组、唐氏高危组、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检查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唐氏高危组、不良孕产史组和超声检查异常组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2%、2.28%、1.54%、16.6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5例染色体异常中.高龄组占40.00%,唐氏高危组占33.33%.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5例行孕中期引产;结构异常7例,1例行孕中期引产,1例流产;嵌合体2例均行孕中期引产;余6例足月分娩.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能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各种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超声引导对3495例孕中期高危孕妇(孕16~2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适量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关系。 结果 羊水培养成功3494例,成功率99.97%。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43%(120/349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0例,结构异常31例,其他异常19例。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单纯高龄(分娩时孕妇年龄≥35岁)1498例,检出异常核型47例,异常检出率为3.14%;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560例,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2.44%;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38例,异常核型30例,检出率78.95%,后者检出率分别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好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超声确诊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总结染色体异常与畸形部位和畸形数目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为先天畸形儿的576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畸形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例。结果:细胞培养成功551例(成功率95.66%)。染色体异常90例(16.3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3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0.00%),性染色体异常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78%),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 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中,主要为心脏畸形31例(34.44%),皮肤水肿30例(33.33%),面颈部异常21例(23.33%),脑部结构异常20例(22.22%),消化系统畸形11例(12.22%)。结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极高;对超声提示为先天性畸形儿者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筱放  黎青等 《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5(4):318-320,T001,T002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休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Y,13/21,18号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包括生物素标记及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对原G带核型为46,XO+r?);46,XO+i(Xp)97%/47,XO+2i(Xp)3%;47.XXX/45,XO;47,XY+21等4例的外周血染色体及间期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并用正常男、女核型作为阳性对照,以不加探针的杂液反应为阴性对照,杂交后用OlympusBX60荧光显微镜观察玻片并照像。结果:原G带核型47,XY+21;47,XXX/45,XO与FISH结果一致,分别诊断为先天性愚型及Turner综合征。原G带核型46,XO+r?的r是征,其真正核型是46,XO+dic(Yq)/47,XO+2[dic,i(Yq)]。正确诊断为Y染色体结构异常与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结论:对一些常规G带难以确诊的复杂染色体结构畸变核型。如环状、易位等,FISH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