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990年8月以来收治的23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组),与1990年8月以前收治的未行营养支持的23例本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0.05),缩短了平均住院日(P<0.05),而且刀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死率下降。细观察,营养组患者在精神状态、自我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提出了低精、高脂、高氮的营养配方,及经周围静脉途径实施营养支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2组的血清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的血清转铁蛋白和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腹痛消失、腹胀消失、体温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术后的肠内营养支持能纠正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不良,促进机体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4例 SAP 患者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开始实行早期肠内营养,并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酪酸梭菌活菌散,持续至经口进食;对照组全程治疗使用全胃肠外营养。监测两组患者血白细胞介素-8(IL -8)、C -反应蛋白(CRP)和淀粉酶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腹痛和腹胀持续时间、腹部压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异常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 IL -8、CRP 和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观察组腹痛和腹胀持续时间、腹部压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异常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肠内营养在SAP 治疗中安全有效,在减少并发症及降低费用等方面都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机体蛋白质,糖,钙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2例AP患,急性水肿型109例,急性出血坏死型(ANP)33例;对照组84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钙(TCa)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水肿型AP组与ANP组Alb均显下降(P<0.01),Glu均显升高(P<0.01),ANP组血钙显下降(P<0.01),而水肿型AP组血钙轻度下降,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患低白蛋白,高血糖,低血钙发生率水肿型AP组分别为:53.2%,41.3%,13.8%,ANP组分别为:93.8%,63.6%,69.6%,结论:急性胰腺炎时机体存在明显蛋白质,糖、钙代谢紊乱,临床上监测AP患Alb,Glu,TCa浓度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脑损伤的患者105例,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用高营养与常规方法实施鼻饲。结果:高营养的合理营养支持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体重变化较小(P>0.05),血红蛋白(Hb)、总蛋白(Tb)、白蛋白(ALB)营养指标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合理均衡的饮食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I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结果(1)治疗第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AP值较高,治疗第4、5天降低(P〈0.05);与各组入院当日的APACHEⅡ评分、NB值比较,观察组治疗第3天以后、对照组治疗第6天后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缓解时间明显较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明显较低(P〈0.05)。(3)IAP值明显正相关于APACHEII评分值、腹痛缓解时间及胰腺清创术比率,负相关于NB值(P〈0.05)。结论SAP患者预后的判断中IAP是一项重要指标,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因为其能够降低SAP患者的IAP。  相似文献   

7.
赤芍煎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赤芍煎剂和生大黄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SAP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西医疗法加用生大黄15~30g开水泡制150ml.胃管内注入后夹闭胃管30~60min,2次/d,强要时加以灌肠;治疗组48例,在西医疗法基础上加用赤芍煎剂.用法同对照组。观察指标:腹胀、发热、腹部压痛消失时间;抗生素、胰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应用时间;发病至肠内营养应用时间、鼻空肠营养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死亡率;两组中药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部压痛、腹胀、发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应用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及蛋白酶抑制剂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患者可以更快地耐受鼻空肠内营养,其肠内营养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及禁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及用药副反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芍煎剂同单味生大黄比较,其治疗SAP的疗效更明显.病人耐受程度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1)TNF‐α、CRP、IL‐8水平比较:于治疗后1d ,实验组CRP、TNF‐α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于治疗后3、7d ,实验组CRP、IL‐8及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预后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APAC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调节患者体内高炎症状态,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10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点,探讨其诊疗手段。 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55~85岁)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1例同期的非老年SAP患者(11~54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100例老年SAP患者共发病112次,发病原因以胆源性和高脂血症多见。SAP老年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Ranso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Balthazar评分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钙和血白蛋白降低以及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P〈0.05),肝、肾、脑等脏器功能受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SAP的病因主要是胆源性和高脂血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较多,如肺、胃肠、肝、肾、脑等脏器的损害和感染问题。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及分阶段辨证施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柴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15-401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组23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对比2组术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营养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排便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必要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预后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痊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检查。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11%)、总有效率(94.44%)均高于对照组(27.78%、66.67%)(χ2显效率=4.05, P <0.05;χ2总有效率=4.4334, P <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及3周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1周=4.6209、P <0.01, t 2周=6.6426、P <0.01, t 3周=5.1985、P <0.01, t 3周后=7.7978、P <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本科住院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27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8例及空白对照组23例,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在肠内外营养组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0.01);在血糖改变上,肠内和肠外营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在改善患者体内蛋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评价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7和14天的血清总蛋白( TB)、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丙氨酰氨基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和血红蛋白( HGB)。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肠内营养达标率、静脉营养支持比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第7天,营养支持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营养支持组TP、ALB、PA和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营养支持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结论: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降低静脉营养支持比例,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ET-1)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12例急性胰腺炎患的血清TNF-α、ET-1水平。其中轻型94例、重症I型10例、重症Ⅱ型8例。测定时间为入院当日、第3天、第7天。并与22例健康献血员对照。比较病情严重程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在胰腺炎病程中两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轻型及重症胰腺炎入院第一天血清TNF-α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3天、第7天,轻型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而重症组下降不明显,两组相比P<0.01。轻型及重症胰腺炎入院第1天ET-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入院第3天、第7天,轻型组ET-1明显下降,而重症组无明显变化。重症组与轻型组相比,P<0.05。2例死亡患生前血清TNF-α、ET-1水平异常明显增高。结论:TNF-α、ET-1参予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血清TNF-α、ET-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流程和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9月该院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为界限,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比较二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的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3.98±2.45、23.15±2.96、18.62 ± 3.45、18.55 ± 3.26、18.11 ± 3.78、88.60±5.78,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100.00%和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9.30%、6.97%、4.65%、4.65%、2.3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综合性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SAP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应用抗休克,抑制胰液分泌,全胃肠外营养,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综合治疗,治疗组15列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死亡例(7.69%),严重并发症5例(38.5%),中转手术2例(15.4%),治疗组并发症1例(6.67%),两组在死亡+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主丹参注射液是SAP综合性非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二组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禁食水、胃肠减压、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镇痛、抑酸治疗、抑制胰酶活性等。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观察组给予以胃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第三天、七天、十四天的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二组治疗第三天时APACHE—Ⅱ评分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第七天、十四天时APACHE-Ⅱ评分以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SAP患者人院后36-48h随机分组作早期肠内营养(EN组,n=19)、肠外营养(PN组,n=18)支持。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治疗后3d及7d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其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PN组相比,EN组3d、7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与PN组相比,EN组7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肠功能恢复及SIRS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旨在于研究不同方式的营养供给途径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免疫的不同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机械通气患者48例,将其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后十天各指标变化,其中指标包括各类影响,免疫球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各类并发症等,之后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这两种营养供给方式的区别。结果:十天后EN 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蛋白(PT)、ALB、PA 和 HB水平明显上升(P<0.05), TPN组病人也较治疗前显著性上升(P>0.05);与TPN组比较上述指标显著性上升(P<0.05);EN组免疫指标:IgA、IgM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与TPN组比较P<0.05;EN组与TPN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并发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相比于肠外营养支持更能够加快患者的痊愈,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62例 SAP 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内毒素、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入住 ICU 时间、14d APACHEII 评分、14d Binder 评分、中转手术率及28d 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二组治疗后IgG 及 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二组治疗后内毒素、TNF -α、IL -6及 CRP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 -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淀粉酶及 LDH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二组治疗后淀粉酶、LDH 及 ALB 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 TT 、PT 、APTT 、D -二聚体及 FIB 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后1d(P< 0.05),治疗后 PLT 水平显著大于治疗后1d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 SAP 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改善胰腺的微循环以及纠正高凝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