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286例ASAⅠ~Ⅲ择期行治疗性ERCP的患者分成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PF组),每组143例.记录每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及手术持续时间、术毕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如舌后坠、肢体扭动及呼吸抑制等.结果 P组术中MAp、HR变化与术前、P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F组苏醒、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小于P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ERCP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丙泊酚、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则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秀率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 (38/50)(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T2) HR、MAP较麻醉诱导前(T0)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而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ERCP术中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单独应用,其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8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入室前,两组患者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镇静麻醉对胃镜检查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诊治的58例需进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后感受及毒副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镇静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超声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麻醉效果的差异,寻找临床实用的快捷、方便、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将2015年3~10月内镜科就诊的100例EBUS-TBN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在优质护理服务下,对照组采用全麻或基础麻醉方式进行检查,实验组采用局麻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检查,且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US-TBNA并非一定需要在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进行,局麻条件下进行穿刺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患者治疗费用;同时局麻过程简便、安全,节省了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0例全身麻醉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患者围术期采用音乐干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使用普通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可显著提高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大剂量(15 mg)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45例给予小剂量(10 mg)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后麻醉起效时间及肌松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手术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产妇变化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能够显著降低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 H值、PaO2、PaCO2)、心率及舒适度、满意度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湿化装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效果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滴注,选取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期间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呼吸循环状态,实施相应护理方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诱导期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结束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丙泊酚静脉复合芬太尼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可靠,加强镇痛作用的同时未见加深丙泊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显著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选择40例人流患者,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并与40例单纯丙泊酚麻醉的人流患者比较(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血氧下降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无痛人流中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的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拟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异丙酚伍用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伍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次数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ERCP结束患者意识恢复后,D组心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F组心率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D组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F组(P0.05),D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与外科传统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入内镜组(110例)和传统手术组(110例),分别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与传统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97.27%、9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传统手术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在本内镜室行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诊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适度等反应。结果诊疗前30 min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P0.01);诊疗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P0.01);诊疗后10 min,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P0.01);诊疗中患者插管失败、自行拔管、脱管及术后口鼻出血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及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利多卡因滴注次数及声音嘶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减轻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的负性应激反应,提高其对检查的依从性,减少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91-492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有效治疗,两组患者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提高,以观察组提高最为显著。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10-2211
探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采取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顺阿曲库铵+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呼吸恢复时间、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两组患者优良率、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呼吸恢复时间、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脊椎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超滤在辅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7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全部患者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予超滤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超滤治疗,试验组采用单纯超滤。统计两组超滤治疗前后心功能评分,监测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超滤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超滤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有34例、36例患者心功能分级达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超滤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超滤辅助治疗对缓解顽固性心力衰竭症状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本院救治的1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56例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措施为观察组,另56例患者无院前急救措施,给予常规急救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收缩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疗效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急救时间为(14.5±4.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5.4)min(t=29.116,P0.05);对照组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8.9%。观察组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8,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院前抢救后收缩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呼吸、心率无明显改善(均P0.05),血氧饱和度稍有改善(P0.05);且入住急诊科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尽早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盐酸纳布啡应用于老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ERCP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予以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3/39),小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纳布啡联合应用于老年ERCP患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94-3995
对比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前采用不同剂量芬太尼的效果。选取行股骨颈手术老年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0.5μg/kg麻醉,观察组予以芬太尼1μg/kg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深度评分(RS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麻醉前,两组VAS评分、RSS评分、MAP、SPO2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VAS评分、MAP及HR均较低,R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效果更佳,可减少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减轻患者疼痛感,镇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10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6、24、48 h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可以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同时可以使氧合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