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通常是以淋巴结的最大剖面 ,行 HE( Heatoylin and eosin)染色后 ,显微镜下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这样 ,势必会有最大剖面以外遗留了没有显露的微小转移。而且临床也证实 ,在某些早期癌的治愈切除病例中 ,也会存在着复发者 ;或者是相同病期 ,组织类型良好者 ,也会有预后不良病例。因此 ,微量癌细胞的存在及临床意义 ,必然会引起临床医生的深刻的思考。1 微量癌细胞与微小转移 作为微量癌细胞的定义 ,应该是指用常规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不“存在”,而用新的检查被发现的癌细胞 (灶 )。假如用 HE染色判定困难的少量癌细胞作…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哨兵淋巴结活检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哨兵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是恶性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有学者认为大肠癌淋巴结远处转移亦遵循这一模式[1] 。目前大肠癌哨兵淋巴结活检 (sen 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本文仅就大肠癌SLNB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一、哨兵淋巴结活检的概念早在二十多年前 ,Cabanas等[2 ] 便提出了SLN的概念 ,并创立了SLNB判断区域性淋巴结癌转移状态的微创诊断方法。SLN即某个器官或区域组织的淋巴液首先引流到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区域的淋巴结 ,是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如果SLNB无…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根治范围。方法 根据94例行D3式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的部位有关,手术宜行D3式廓清术。 相似文献
4.
淋巴转移是大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肿瘤复发致死的重要原因。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与肠系膜的阳性淋巴结是否被彻底清除有直接关系,但盲目的扩大清除范围,不但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往往增加并发症。本研究在术中应用亚甲蓝染色示踪指导术中淋巴结清除,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切除范围、数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或D3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全数摘取淋巴结,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判断预后。结果 本组31例共取淋巴结1971枚,平均63枚/例。近端胃切除57枚/例,全胃切除71枚/例,左半胰切除64枚/例,保留左半胰63枚/例。新分期N1、N2、N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1%、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扩大,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保留左半胰不影响淋巴结切除数目;新的定量N分期在评价预后方面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转移是人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早期判断大肠癌有无淋巴结受累,尤其是对常规病理无法检出的Dukes B期大肠癌是否存在淋巴结微转移非常重要。本组以细胞角蛋白20(cylokeratin 20,CK20)为肿瘤微转移标志,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LNMM),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异扩增法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突变等位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设计用K ras基因第一外显子 (12 / 13密码子 )和结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聚集区 (MCR)引物 ,采用多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MASA)法对 6 0例大肠癌的癌组织及突变病例所属常规病理检查转移阴性的淋巴结进行联合检测 ,探讨癌基因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途径及意义 ,并经DNA序列分析证明了此方法学的可靠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6 0例大肠癌病例选自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将根治术切下的标本在 30min内切取癌组织 ,并分 3站 (肠壁、肠系膜中部、肠系膜根…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切除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的结直肠癌患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42例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的临床病理资料,将他们按淋巴结切除数目分为A组(50枚或以下)和B组(50枚以上),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用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为100%,较A组(78.4%)明显增加,P=O.027;A组患肿瘤复发5例,其中5年内死亡3例;而B组患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 对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尽量切除全数淋巴结可明显延长患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NMLN)及位置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肝内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56例,年龄(58±10)岁。根据TNM分期(第8版)分为2组:N0期组... 相似文献
10.
鸟苷酸环化酶C在大肠癌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新鲜淋巴结组织检测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对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意义,以求更准确地评估大肠癌的转移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1.10~2002.3大肠癌根治术标本42例,计得淋巴结618枚;其中经病理形态学诊断无淋巴结转移者25例,得淋巴结370枚。用RT-PCR法检测GCCmRNA、CEAmRNA及CK20mRNA,分别以形态学证实转移淋巴结、良性大肠疾病淋巴结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为对照。全组病例随访6~26个月。结果:病例中临床分期为:DukesA期14例、B期11例、C期17例。总的阳性检出率为GCC22.65%(140/618)、CEA44.01%(272/618)、CK2043.69%(270/618);而在25例形态学诊断无转移病例中,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45/370)、42.16%(156/370)和41.62%(154/370)。25例常规病理阴性病例中14例检出GCCmRNA阳性淋巴结,其中4例出现复发转移,GCC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52.38%。淋巴结GCCmRNA阳性与复发/转移有统计学相关,影响无瘤生存率。结论:在传统病理形态学阴性的淋巴结中仍可能存在癌转移,用RT-PCR法检测微转移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更准确地评估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GCCmR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AGC)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LN)转移情况和D4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AGC53例,随机分为D2廓清术组(n=32)及D4廓清术组(n-21);分析16组淋巴结围歼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比较D4和D2式廓清术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术后生活质量(QOL)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21例行D4式廓清术者的16LN转移率为28.6%,与胃癌侵犯或穿透浆膜深化度及N2转移与Ⅲ-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与nm 23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其与nm 2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且病理报告无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832枚及相应癌原发灶用抗上皮细胞膜(EMA)及nm23-H1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被检病例的 23.0%(12/52),淋巴结的 4.1%(34/832)存在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低分化组(40.0% , 8 /20)及肿瘤大于2.0cm (37.5% , 9/24)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12.0%, 4/32)及肿瘤小于 2 cm组 (10.7%, 3/28),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 1和P <0.05).51 .9%(27/52)的乳腺癌组织中nm23为阳性表达.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组nm23阳性表达率(25.0%,3/12)远低于非转移组(60.0%,24/40),差异具显著性(P < 0.05).结论采用单克隆抗体EMA探针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常规病理检查难以确认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淋巴结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癌灶;乳腺癌转移早期nm23表达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美蓝和专利蓝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美蓝及专利蓝两种蓝染剂鉴别前哨淋巴结(SLN)的成功率及预测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从1999年10月-2001年4月我科收治的乳癌病例中选取94例实施了前哨淋巴结活检(SNB),其中于术中在乳腺肿块周围腺体内注射1%美蓝32例(美蓝组)、注射1%专利蓝62例(专利蓝组)、以鉴别定位SLN。全部病例都实施了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SLN鉴别的成功率美蓝组和专利蓝组分别为65.6%(21/32)和88.7%(55/62)(P<0.01);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性分别为90.5%(19/21)和98.2%(54/55)(P>0.05)。结论 与美蓝比,专利蓝是较理想的乳癌SNB的生物活性染料示踪剂。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组织及转移瘤的微血管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与转移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结果平均血管密度(MVD)值大肠癌组织(56.17±8.31)和肝转移瘤(94.26±10.46)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1.36±5.20)(P均<0.01),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90.27±7.16)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56.17±8.31)(P<0.01)。结论大肠癌的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在24例胃癌94枚淋巴结中的表达,并与常规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94枚淋巴结常规病理组织学检出癌转移54枚,MMP-7mRNA表达阳性78枚。MMP-7mRNA表达阳性而传统组织学检查阴性的28个淋巴结,再次切片有8枚发现癌转移。对5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而MMP-7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随访中发现,有2例分别在胃癌根治术后16个月和22个月发现肝转移。结论 RT-PCR法检测。MMP-7mRNA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结果 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1%和10%。早期胃癌为阴性表达,进展期胃癌呈显著高表达。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呈显著高表达。结论 UP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侵与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R,PR,p53,HER2,MDR1在全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27.0%,40.5%,37.2%,37.7%;PR和p53表达增高者多伴有腋淋巴结转移(P=0.001,0.037);HER2表达增高者TNM分期相对较晚(多为III期)、腋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对较重(常在5个以上)(P=0.012,0.037);上述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无明显关系(P>0.05)。MDR1与p53,HER2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rs=0.159;P=0.014,rs=0.168);而ER,PR与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TNM分期、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程度、p53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率相关;而MDR1表达亦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MDR1和HER2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HER2,MDR1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下降所致。联合检测上述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表型和预后;p53,HER2,MDR1过表达的乳腺癌(以HE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出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 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l997年l0月~2002年10月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3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并梗阻53例。结果 7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期切除吻合55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l9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伤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l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5%。除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它病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随访统计l,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55%,38.5%。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大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1例,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4例。11例获随访1—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于再次术后4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已生存3年以上2例,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4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