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Z)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凋亡因子的影响,探讨DZ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 PILO)诱导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在检测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时分为对照组,SE后24h、72 h、5d组;在检测DZ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时分为对照组、PILO致痫72 h组(PILO组)、DZ预处理组(PILO+ DZ组)、DZ +5-羟基癸酸(5-HD)预处理组(PILO+ DZ+ 5-HD组).SE后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灌注取脑,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Bax、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的水平及细胞色素C(cytC)由线粒体到胞浆的释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组大鼠在SE后备相应时间点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海马Bcl-2蛋白、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mito-cytC)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海马Bax、活性Caspase-3蛋白及胞浆中的细胞色素C(cyto-cytC)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PILO组及PILO+ DZ+ 5-HD组比较,PILO+ DZ组降低的海马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升高的海马Bax、活性Caspase-3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cytC由线粒体到胞浆的释放减少(P<0.05),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DZ的保护作用能被5-HD阻断.结论 DZ可通过上调Bcl-2/Bax水平,减少cytC的释放,抑制Caspase-3的激活,从而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抑制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SE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对癫痫发作所致的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为癫痫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原代培养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各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细胞毒性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并进行鉴定, 用2μmmol/L的Aβ1-42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干预, 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印记观察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为0, 24, 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Kir6.1、Kir6.2和SUR1、SUR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24h后, KATP通道亚基Kir6.1及SUR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亚基Kir6.2及SUR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Aβ1-42作用时间达72h后, KATP通道各个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Aβ1-42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不同的时间段(24h和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增加速度不一致。可能由此改变KATP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Aβ1-42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胆碱能神经元ATP敏感钾离子(KATP)通道离子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 h内的乳鼠皮层和海马胆碱能神经元,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Aβ1-42对单个胆碱能神经元KATP通道离子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予Aβ1-42后胆碱能神经元外向电流显著减少(P<0.05),再给予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后此减小的外向电流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Aβ1-42对神经元KATP通道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Aβ1-42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0.1、1、10 μmol/L NBP预处理4h,Aβ1-42 10 μmoVL作用24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凋亡细胞比率,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Cytc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β1-42作用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MDA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Bax、Capsase-3、Cleaved e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NBP预处理可以使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下降、SOD活性增高(P<0.05),NBP预处理可以拮抗Aβ1-42引起的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结论 NBP可以减少Aβ1-42引起氧化损伤,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开放药物二氮嗪防治A1-42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原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 h后Aβ1-42干预组、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和单纯Aβ42-1干预组(Aβ1-42反序列对照),各组又分为24、72 h两个亚组。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印迹法,观察干预后不同培养时间(24、72 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Kir6.1、Kir6.2、SUR1、SUR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1-42处理24 h组Kir6.1、SUR2显著升高(P<0.05),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细胞24 h组各亚基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细胞72 h组与单纯A1-42处理72 h组KATP通道各亚基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细胞72 h组与单纯A1-42处理72 h组相比Kir6.1、Kir6.2、SUR2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可完全逆转A1-42作用神经元24 h所引起的Kir6.2及SUR1的表达上调,只能部分逆转A1-42作用神经元72 h所引起的Kir6.1、Kir6.2、SUR2的表达增加,可能会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起到防治A1-42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Z)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自由基的影响,探讨mitoK开放剂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随机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癫痫组(PILO组)、DZ组(DZ组)、DZ+5-羟基癸酸(5-HD)...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致Wistar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探讨二氮嗪干预后大鼠行为学及其相关凋亡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双侧侧脑室注射Aβ1-42两周后诱导建立AD模型,部分大鼠同时注射二氮嗪干预。通过Y型迷宫电刺激评价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蛋白电泳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内凋亡因子(Bcl-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Aβ1-42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Bcl-2表达量减少,Caspase-3表达量增加(P<0.01)。与Aβ1-42组比较,二氮嗪+ Aβ1-42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神经细胞Bcl-2表达量增加,Caspase-3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二氮嗪能提高Aβ1-42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神经元凋亡的Aβ级联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秋杰  李林 《中原医刊》2005,32(7):26-28
Alzheimer病(AD)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期痴呆综合征,痴呆的发生与神经元的凋亡密切相关。β淀粉样蛋白可诱导神经元凋亡,在A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β淀粉样蛋白与AD的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原代培养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基Kir6.2/SU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Aβ1-42+SN50组和SN50组。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并进行鉴定,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药物干预后的Kir6.2/SUR1蛋白及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加入药物处理神经细胞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组的p65蛋白和Kir6.2/SUR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Aβ1-42组相比,Aβ1-42+SN50组的Kir6.2/SU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Aβ1-42诱导神经元Kir6.2/SUR1蛋白的表达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淀粉样蛋白1-40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Aβ1 - 40 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 ,分别采用AO- EB染色、TU NEL染色和 DNA凝胶电泳 ,观察不同终浓度的 Aβ1 - 40 对培养的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经 AO- EB染色后凋亡的神经元胞核染色质着绿色荧光呈固缩状、圆珠状或新月状 ,Aβ1 - 40 三个浓度 (2 0 ,4 0和 80μg/ml)作用不同时间的凋亡率依次为 :2 4 h 2 0 .17%± 0 .76 % ,2 5 .17%± 3.82 % ,2 8.33±2 .84 % ;4 8h 2 2 .33%± 1.4 4 % ,38.83%± 1.2 6 % ,36 .6 7%± 1.0 4 % ;72 h 17.5 0 %± 1.80 % ,2 6 .5 0 %± 1.32 % ,30 .6 7%± 1.2 6 %。 TUNEL染色结果显示胞核内散在分布断裂的 DNA片段 ;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  Aβ1 - 40 可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以 4 0μg/ml作用 4 8h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鼠海马区注射同等量β-amylod protein 1~42(Aβ1~42)后记忆能力和Aβ1~42沉积情况的变化.方法:SD雄性幼年鼠(月龄1个月)、成年鼠(月龄3个月)、老年鼠(月龄12个月以上)各21只,每个年龄段大鼠分别随机平均分入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3个组.模型组选择双侧海马区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操作同模型组,但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Y型电迷宫和改进的甲醇刚果红染色分别观察大鼠的记忆能力和海马区Aβ1~42沉积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成年和老年鼠记忆能力减退,海马部位出现大量的Aβ1~42沉积,并伴有神经元的皱缩或丢失以及胶质细胞的浸润.而幼年鼠未出现记忆障碍,Aβ1~42沉积程度较轻,神经元的形态数目基本正常.结论:不同年龄的大鼠对Aβ1~42的代谢能力不同,这可能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β淀粉样蛋白1-40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4):311-314
目的观察Aβ1-40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分别采用AO-EB染色、TUNEL染色和DNA凝胶电泳,观察不同终浓度的Aβ1-40对培养的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经AO-EB染色后凋亡的神经元胞核染色质着绿色荧光呈固缩状、圆珠状或新月状,Aβ1-40三个浓度(20,40和80 μg/ml)作用不同时间的凋亡率依次为24 h 20.17%±0.76%, 25.17%±3.82%, 28.33±2.84%;48 h 22.33%±1.44%, 38.83%±1.26%, 36.67%±1.04%;72 h 17.50%±1.80%, 26.50%±1.32%, 30.67%±1.26%.TUNEL染色结果显示胞核内散在分布断裂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 Aβ1-40可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以40 μg/ml作用48 h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BSA)对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形态、生存率、凋亡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在体外水平研究AGE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缺失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观察细胞生长变化,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用300μg/mLAGE BSA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中和抗体阻断处理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作用不同时间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经比色法检测ChAT和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 AGE-BSA干预胆碱能神经元72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损伤性变化,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增高,ChAT活性明显下降,AchE活性明显升高;RAGE中和抗体阻断组72h较之AGE-BSA组,细胞形态损伤变化较轻,生存率偏高,凋亡率较低,ChAT活性较高,AchE活性偏低,但比空白对照组生存率降低,凋亡率增高,ChAT活性明显下降,AchE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72h可以引起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并造成ChAT活性下降和AchE活性明显升高,部分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减弱其损伤作用,提示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其受体参与了对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GF对Aβ1-40诱导海马神经元周期素(Cyclin)A、B1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7d后,分别在Aβ1-40作用前后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活性和周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Cyclin A、B1免疫荧光检测:Aβ1-40组、NGF1组、NGF2组海马神经元内均出现蓝色颗粒(Cyclin A)和红色颗粒(Cyclin B1),但Aβ1-40组最多,NGF2组较NGF1组明显;对照组未出现上述颗粒。Cyclin A、B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IA值:Aβ1-40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GF1组较Aβ1-40组明显降低(P〈0.05),NGF2组与Aβ1-40组比较无明显降低。②ChAT免疫组化染色:Aβ1-40组仅见少量海马神经元内有棕褐色颗粒,而NGF1组、NGF2组及对照组可见较多含棕褐色颗粒的ChAT免疫阳性细胞,但对照组较NGF1组明显,NGF1组较NGF2组明显。ChAT免疫阳性信号IA值:Aβ1-40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NGF1组较Aβ1-40组明显增高(P〈0.05);NGF2组与Aβ1-40组比较无明显增高。结论NGF能有效阻止Aβ1-40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对Aβ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蛋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β粉淀样蛋白1—40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4):311-314
  相似文献   

17.
β-APP在人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人脑缺血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APP在2例非脑缺血性损伤(对照组)和46例脑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的表达,按发病致死时间分为对照组、缺血2h~6h组、7h~1d组、2d~组、3d~组、4d~组、5~6d组和7d~组。在高倍镜下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β—APP在缺血2h~6h组表达明显,4d~组达高峰;4d以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脑缺血后β—APP的脑保护作用先增后降,β-APP表达上调有可能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毒性.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方法 应用MTT检测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毒性;TUNEL法测定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凋亡作用.制备终浓度为50μmol/L的AB 42寡聚体和Aβ42溶液.在云母片上制作Aβ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观察不同时间、温度条件下的Aβ42寡聚体状态,比较Aβ42寡聚体与Aβ42聚集形态的差异.结果 MTT、TUNEL结果 表明Aβ42和Aβ42寡聚体均可降低PCI2细胞的生存率,均有致细胞凋亡作用.10μmol/L Ap 42寡聚体较20μmol/L Aβ42能引起更多细胞凋亡,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48 h内经HFIP作用的Aβ42以单体、寡聚体形式存在;室温、72 h时未经六氟丙醇作用的Aβ42以纤维聚集态存在.结论 Aβ寡聚体是Alzheimer病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相同浓度Aβ42寡聚体较Aβ42细胞毒性大.Aβ 42寡聚体纤维随时间延长,室温条件下更利于纤维聚集;Aβ42寡聚体与Aβ42相同条件下聚集状态完全不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不同Aβ的聚集情况,AFM是研究A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单克隆抗体(mAb)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3组:AD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生理盐水组6只.AD模型组和治疗组于侧脑室注入Aβ1-42蛋白片段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注射后第14天于侧脑室内注入Aβ1-42 mAb,连用3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和G1高剂量组。采用双侧海马脑立体定位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48h后给予GPR30激动剂G1(1mg/kg、2mg/kg、4mg/kg)。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G1高剂量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避暗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避暗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识别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G1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p-CREB/CREB、mBDNF/proBDNF、Bcl-2/Bax的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活化的caspase-3/pro-caspase-3的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PR30激动剂可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对Aβ1-42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