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IEST法研究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鼠抗体生成的影响。感染20,50和100条第3期幼虫的三组实验鼠,8星期后用IEST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GMRT分别是65.0,298.6和367.6,显示抗体滴度随感染度增大而递增趋势,而对照组则呈阴性。20只感染50条幼虫的实验鼠分别于感染前和感染后3,8和13星期检测,GMRT分别是105.5,298.6和190.3,滴度高峰在感染后  相似文献   

2.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3.
滴金免疫渗滤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新方法。方法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抗原为包被抗原,金标记SPA为显色剂,建立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滴金免疫渗滤法(DIGFA);并以ELISA平行检测比较。结果用DIGF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实验感染鼠血清50份,其阳性检出率为96.0%,50份正常鼠血清的阴性符合率达100%。DIGFA分别检测蛲虫阳性鼠血清13份。绦虫阳性鼠血清11份和粪类圆线虫阳性鼠血清18份,前二者均为阴性,后者交叉反应率为5.6%;DIGFA与ELISA平行检测30份广州管圆线虫阳性鼠血清,两法符合率达96,7%。结论DIGFA与ELISA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是一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冯英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7):911-912,916
正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主要是食生或半生的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脊髓炎等。幼虫可以侵犯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应用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单克隆抗体进行感染鼠肺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20只大鼠实验室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组织学方法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实验室制备的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克隆抗体IgG和IgM进行肺组织切片的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受感染的大鼠肺组织肿胀实变,表面及切面质硬粗糙,有灰白色虫卵结节,病变范围广泛。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肺组织中有多个圆形、椭圆形的虫卵结节,结节周围组织细胞反应及纤维化,肺泡隔增厚,肺泡轮廓消失。结节内虫卵发育形成桑葚期、仔虫期及一期幼虫。用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单克隆抗体IgG和IgM分别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桑葚期虫卵表达IgG,而IgM则在桑葚期、仔虫期及一期幼虫等部位均有显著阳性表达。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大鼠肺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肺内形成多个虫卵结节,并可致肺呈纤维化改变;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单克隆抗体IgG和IgM在肺组织虫卵结节内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是否感染河蚬、河蚌,为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管圆线虫疫区龙海市海澄镇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解剖分离Ⅲ期幼虫。大白鼠共12只,分3组,每组4只,经口感染大白鼠,每组分别感染100、50和25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只,40 d后采集鼠粪镜检,确认感染成功。将鼠笼置于实验感染池上方,以鼠粪便内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河蚬、河蚌。结果感染第14 d解剖河蚌和河蚬,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第28 d镜检,两者感染率均为100%。河蚌和河蚬感染度分别为162.3条/个、2.84条/g和6.9条/个、1.73条/g。三组感染大鼠于30 d、40 d、58 d的死亡率分别为100%、75%、25%。结论河蚬、河蚌可为广州管圆线虫适宜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ang SH  Huang HC  Pan CW  Ta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57-3061
目的制备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CAg)的检测。方法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对所获得的细胞克隆进行筛选和鉴定,双抗体(单抗3F1和4H2)夹心ELISA法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小鼠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中的CAg。结果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2株为IgG1(3F1、4H2),1株为IgM(2A2),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00、1:25600和1:12800,诱生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80000、1:80000和1:40000。3株单抗均识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相对分子量约为15000的蛋白。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小鼠血清CAg检出率分别为84.2%(48/57)和87.2%(41/47),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CAg检出率为86,4%(19/22),与日本血吸虫、囊虫、肺吸虫、旋毛虫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实验感染小鼠血清CAg第2周即呈阳性反应,第4周A。。值达到高峰。结论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3P1、4H2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法,可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感染50条和100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6天开始用左旋咪唑及吡喹酮口服治疗,前者给10mg/kg/日,连用3天和6天,后者给25mg/kg/日,连用6天,每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14,15、21、22天解剖,从鼠脑收集虫体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收集虫数明显少,治疗3天和6天虫减少率分别为90~96%和99~100%,提示:左旋咪唑有高的杀幼虫效果。连用6天优于连用3天,两者有显著差异,(U=8.30,P<0.001)。吡喹酮治疗6天,虫减少率为65~97%,也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不如左旋眯唑好,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U=7.45P<0.001)。  相似文献   

10.
覃秋华  韦航  吕志跃 《热带医学杂志》2023,(4):429-434+458+424
目的 探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对小鼠血脑屏障破损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病Balb/c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检查小鼠脑部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白蛋白(Alb)渗漏情况。分离脑组织,提取RNA和蛋白质,RT-qPCR检测小鼠血脑屏障破坏相关分子基因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小鼠Icam-1表达情况,Icam-1与Alb共定位情况。构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Balb/c小鼠后抑制剂A205804治疗模型,通过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检测感染小鼠、正常小鼠和抑制剂治疗小鼠血脑屏障渗透性情况。HE染色检测A205804对感染小鼠脑部病理损伤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A205804对感染小鼠Icam-1表达的抑制情况以及白蛋白渗漏情况。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脑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脑膜增厚、炎性细胞增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21天看到Alb渗漏到血管外部。RT-qPCR显示,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小鼠Icam-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B结果验证,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小鼠Ica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更为简便、有效的杀灭蔬菜和水中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防止因生食蔬菜或凉拌菜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另外也为寻找新的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药物进行前期研究。方法将广州管园线虫第三期幼虫置于各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溶液中,镜下观察虫体的活动能力和形态的改变。结果用于消毒餐具1∶80稀释后有效氯终浓度为5.9%的次氯酸钠消毒液1.5 h可使幼虫完全停止活动;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有效氯终浓度为0.35‰的消毒片使虫体运动加快,4 h后仍非常活跃;10%酱油处理10 min即可使幼虫活动明显减弱,30 min虫体完全死亡,虫体卷曲,出现空泡,而且酱油加热后杀虫效果有所增加。结论次氯酸钠消毒液1∶80稀释后用于浸泡餐具、蔬菜或喷洒地面,可用于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在食用螺类或凉拌菜时加入酱油可起到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作用;酱油加热后杀虫效果并不丧失,表明具有杀虫作用的是一种非蛋白质的化学物质,该物质具有成为新的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药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用50条从褐云玛瑙螺获得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大白鼠,在感染后第6天口服阿苯达唑50mg/kg·日-1,连续3天,甲苯咪唑50mg/kg·日-1,连续2天,25mg/kg。日-1及12.5mg/kg·日-1各连续3天,各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14,15,21,22天分别被解剖,取脑检查虫体。结果显示,阿苯达唑50mg/kg·日-1,甲苯咪唑5mg/kg·日-1及25mg/kg·日-1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虫减少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甲苯咪唑12.5mg/kg·日-1,虫减少率仍达88~95%,甲苯咪唑25mg/kg·日-1与12.5mg/kg·日-1之间的减虫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越南河内医科大学寄生虫学院院长Nguyen Van De向外界宣称,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脑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而现在,越南发生该种疾病越来越多。从1995年到2000年,越南记录在册的脑膜炎病例共计15例,但从2008年患病人数为5例。这些患儿全部为河内省年龄在15a以下的儿童。儿童患上该病源于广东管圆线虫的蠕虫进入到他们脑部,从而引起了脑膜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d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d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福寿螺感染8、12及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的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天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密度,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阳春当地采集野生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实验室用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记数.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小鼠.结果 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71%和0.86%;感染度分别为1~312和1~4.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小鼠中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第4期幼虫,且其血清特异性IgM均为阳性.结论 阳春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该虫中间宿主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IFA和IIP试验检测11例旋毛虫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2%、81.82%和81.82%。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项试验结果间存在良好一致性。 同时检测了3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和20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包括华支睾吸虫病、四川肺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和阿米巴肝脓肿),旋毛虫病人组的ELISA、IFA和IIP阳性率明显为高。 由于3项免疫学试验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故可以单独或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酶染色法(IEST)探讨了弓形虫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弓形虫11份家兔和间接荧光抗体(IFAT)与间接血凝(IHA)抗体均阳性的34份人血清,阳性分别为11份和32份,4份阴性兔血清和108份抗体阴性人血清阳性分别为0份和2份,其敏感性为94.10%~100.00%,特异性为98.15%~100.00%.35份其它寄生虫感染者均未有交叉反应。11份阳性血清间隔半个月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其阳性率及几何均数的倒数(GRMT)均无显著性差异。用IEST对健康体检者、不良生育史孕妇和智力低下儿童进行了测定,阳性率分别为8.46%,16.33%和28.26%,结果与IFAT无显著性差异。该法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况及虫数;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分离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L3)分别感染昆明鼠;而感染BALB/c小鼠的Ⅲ期幼虫来自于褐云玛瑙螺。通过观察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体重变化、mmp-9活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幼虫对不同小鼠的致病力。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及福寿螺中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但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幼虫数量高于福寿螺。BALB/c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死亡率、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明显高于昆明小鼠,其体重减轻、病理变化也更明显。用不同螺来源的Ⅲ期幼虫感染的小鼠其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脑脊液总蛋白含量、体重减轻及脑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ALB/c小鼠、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BALB/c小鼠是较好的实验室易感宿主,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来源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对小鼠的毒力无差异,从环保角度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并以单盲法对比检测153例血吸虫病人,49例经吡喳酮治疗后5年以上的血吸虫病人,2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和76名健康人的血清。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 分别为89.5%和89.5%;DGS—COPT 分别为86.3%和97.4%;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6%和9.1%;已治疗后血吸虫病人的转阴率分别为59.2%和77.6%。两法的经治疗后血吸虫病人未转阴,假阳性及交叉反应者的阳性血清滴度(1∶20—1∶80)或平均环沉率(≥3%)可达所占总数的12.5%—25%或62.7%,这些病例未进行追查,故很难排除其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IEST 及DGS—COPT 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考核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