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90例LC术病人随机分为氧流量2 L/min组(n=30)、4 L/min组(n=30)、6 L/min组(n=30),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持续双腔鼻导管吸氧6h后检测SpO2指标.[结果]3组病人吸氧6h后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3,P=0.024),其中氧流量4 L/min组SpO2指标最为满意.[结论]LC病人术后持续鼻导管吸氧最适宜的氧流量为4 L/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面罩给氧和鼻塞给氧缓解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 [方法 ]择期上中腹部手术病人 ,术后回病房第一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 (SpO2 )≤ 90 %的病人 44例 ,将其随机分为面罩组及鼻塞组 ,分别给予面罩和鼻塞给氧方式 ,观察给氧 4h、6h、8h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病人舒适度反应。 [结果 ]面罩组的氧疗效果明显优于鼻塞组 (P <0 .0 5 ) ;而病人舒适度鼻塞组明显优于面罩组 (P <0 .0 5 )。 [结论 ]面罩给氧较鼻塞给氧改善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口给氧方法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我科ICU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2例,先采用经鼻吸氧,30 min后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改用经口吸氧,观察采用不同吸氧途径后患者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口吸氧30 min后患者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气分压(PaO2)显著高于经鼻吸氧,呼吸频率(RR)、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经鼻吸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吸氧后,患者1h、2h的HR、RR、SpO2、PaO2、PaC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口途径给氧能有效提高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减慢心率和呼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殷小容  廖燕 《华西医学》2010,(10):1868-1869
目的比较小儿全麻术后入麻醉苏醒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经口与经鼻吸氧效果及舒适度。方法 2009年4-5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50)。A组为入PACU时先经口吸氧5min,再经鼻吸氧5min;B组为入PACU时先经鼻吸氧5min,再经口吸氧5min;分别观察吸氧前后的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的改变。结果两组经口和经鼻吸氧后的SpO2和舒适度比较,两种吸氧方式吸氧5min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SpO2(P〈0.05);经鼻吸氧比经口吸氧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SpO2(P〈0.05);经口吸氧的舒适度优于经鼻吸氧(P〈0.01)。结论患儿不能耐受经鼻吸氧时,可考虑经口吸氧,以改善患儿的氧饱和度和吸氧的舒适度;患儿处于缺氧状态,优先考虑经鼻吸氧能更好的改善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5.
宾芳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89-90
目的:比较不输氧、单孔鼻塞给氧、硅胶鼻导管给氧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46例、C组46例3组,A组采取不输氧方式,B组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给予单孔鼻塞法给氧,C组予硅胶鼻导管法给氧。B组分别与A组、C组比较给氧前、检查前(给氧3 min后开始检查)、检查中、检查结束后3 min的脉搏SpO2变化。结果:B组与A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与C组检查中的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宜常规给氧,且硅胶鼻导管给氧法较单孔鼻塞给氧法对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麻插管诱导前传统吸氧去氮法与30s深呼吸4次法的差别。方法:20例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为吸氧去氮组(3min组)与30s深呼吸4次组(4DB组),所有病人入手术室后在呼吸空气情况下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做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值作为基础值。3min组采用完全密闭面罩,氧流量10L,麻醉机活瓣旋开以15次/min频率吸氧3min。4DB组在相同条件下在30s内深呼吸4次。吸氧结束后即刻记录SpO2和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随后两组在相同条件下快诱导插管,插管后保持病人无呼吸状态下保持气管导管开放,记录各例病人SpO2降至97%、95%、93%的时间,并在SpO2降至93%时采集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气分析。结果:SpO2降至97%、95%、93%各时点的时间3min组均明显长于4DB组(P<0.05)。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3min组明显高于4DB组(P<0.05)。吸氧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两组相近,但SpO2降至93%时3min组PaCO2值明显高于4DB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的给氧方法中,传统吸氧去氮法较30s深呼吸4次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种吸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鼻塞组、双鼻吸氧管组、头皮针导管组,每组70例.鼻塞组选用一次性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组选用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头皮针导管组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导管与吸氧导管相连接,给患者吸氧.结果 3组患者吸氧30 min、60 min后,3种吸氧方式均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达到吸氧目的.3种吸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比较,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吸氧方法之间吸氧效果相同.结论 头皮针导管吸氧与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吸氧一样能达到吸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种给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及鼻导管吸氧对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需给氧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鼻塞法及导管法吸氧,两组患者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1ml,然后给氧。吸氧时嘱患者闭口,一律经鼻呼吸,氧流量为5L/min。吸氧30min后再取同一静脉采血1ml,再将吸氧前后的2次血标本送实验室作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后两组患者酸碱度(pH)均有轻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有轻度下降,鼻塞组的静脉血氧分压(PO2)有上升,而导管组反而下降。经统计学测验,两组之间的pH、PCO2与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导管给氧法可因导管有时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使供氧效果差,又可因导管插入鼻咽部使患者感到不适,而面罩法给氧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耗氧量大,鼻塞法吸氧可以避免上述常见缺陷,临床应用效果好。经血气分析优于其他给氧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撒机后的低氧血症,我们用改制的雾化给氧装置,对9例吸氧氧流量>6 L/min、血氧饱和度(SPO2)<85%的患进行雾化吸氧,经美国迈瑞公司生产的6000型插件式心电监护仪进行SPO2持续监测,表明雾化给氧能迅速使患SPO2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静舒氧应用于全麻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舒氧配合鼻塞法中流量输氧与传统单一的鼻塞法中流量输氧,应用于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型的VFSY-I医用自动输氧器,将高氧液输入静脉的方法,配合传统的鼻塞法中流量输氧,应用于全麻手术结束2h以内的患者.并与传统单一的鼻塞法给氧相比较.结果静舒氧能直接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优于传统单一的鼻塞法给氧.结论静舒氧能有效改善全麻术后患者的呼吸状况,直接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全面提高机体的术后恢复能力,耐受水平和应激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家庭氧疗方法.方法 选择40例COPD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鼻塞吸氧管吸氧,B组采用双鼻塞吸氧管吸氧,并于吸氧前,吸氧后60 min对患者的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进行观察.结果 B氧组与A组比较,PaO2、pH值、SpO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双鼻塞吸氧管吸氧效果优于单鼻塞吸氧管吸氧,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的一种更有效的家庭氧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恒温湿化给氧在心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心脏外科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例。恒温湿化组给予恒温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法给氧,对2组给氧前,给氧后30、60 min,1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痰痂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恒温湿化组各时段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痰痂的形成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恒温湿化给氧法能更好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氧疗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气道患者氧疗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付红玲  许子霞 《现代护理》2005,11(11):874-875
目的探讨舒氧灵改善肝破裂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肝破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42例。一组为吸氧组(对照组),一组为舒氧灵组(观察组);吸氧组采用单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2~3L/min术后常规3d给氧;舒氧灵组采用静脉输液500毫升/次,2次/天,连续治疗3d后评价疗效。结果吸氧组与舒氧灵组比较,氧疗后3d血氧饱和度(SaO2)虽有一定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舒氧灵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较吸氧组升高,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较吸氧组下降,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氧灵能有效改善肝破裂术后病人的低氧血症,使PaO2正常范围,从而减少低氧血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期应用T管和面罩吸氧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T管吸氧,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均采用6L/min,以Drager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吸入氧浓度、吸入二氧化碳浓度、呼出氧浓度、呼出二氧化碳浓度、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在吸氧后5min、10min和15min记录各监测值。采用DM3000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吸氧后10min的血气值。结果复苏期三个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的吸入氧浓度、呼出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二氧化碳浓度、呼出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期应用T管吸氧的吸入氧浓度高,能避免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比面罩吸氧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和食管癌切除术后血氧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以指导2组患者的术后吸氧时问。方法选择单纯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0例,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一胃弓上吻合术食管癌患者30例。采用国产Model9500型指夹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监测2种术式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连续7d早晨7:00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后3d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食管癌切除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低于肺叶切除术组(P〈0.01)。结论食管切除术较肺切除术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更大的影响,可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  相似文献   

16.
柳毅  梅同华 《临床荟萃》2011,26(9):752-754
目的观察内镜面罩和鼻塞两种不同的吸氧方法,对比二者在预防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引起的低氧血症的发生效果。方法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3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3例,B组68例。A组用鼻塞法持续吸氧(5 L/min),B组用内镜面罩持续吸氧。两组均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患者镜检前、中、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以及术中和术后受检者的不适反应。结果①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A组为36.5%,B组为7.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中B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BP下降与术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③两组受检者术后SpO2、BP、H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不适反应少等特点。但在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采用鼻塞法吸氧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内镜面罩吸氧法可有效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并且内镜面罩吸氧法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患者者氧发生原因及规律、吸氧的有效性及其适宜浓度,对290例ERCP受检者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术中,实验组患者检查前5min开始吸氧直至结束;对照组不吸氧。每5min记录一个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扬人十二指肠镜过程中SPO2皆明显下降,经术中给氧,实验组术中患者缺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氧流量2L/min时,16.5%的患者仍发生不同程度缺氧。作者认为(1)进镜过程是护主监测的一个重点;(2)镇静药作用下行ERCP检查,预防性吸氧可以降低ERCP检查中缺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以指导食管癌患者不同术式的肺部护理。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7例,将行弓上吻合术患者51例作为弓上组,行弓下吻合术患者36例作为弓下组。分别于术后4h、8h、12h、24h、32h、36h、48h、72h记录吸氧和停氧15m in时的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吸氧条件下,弓上组术后8h、12h血氧饱和度较弓下组低(P〈0.05);停氧各时段弓上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弓下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弓上吻合术后患者早期适当加大吸氧流量,加强肺部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达克罗宁胶浆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克罗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表面涂抹达克罗宁胶浆,B组涂普通石蜡润滑油。术中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比较2组患儿术前5 min(T1)、术中5 min(T2)、术后3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观察2组患儿术后出现的呛咳、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尚平稳,SpO2在96%~100%正常范围内,2组各时点MAP、HR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3.33%比56.67%,P<0.05),术后3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为患儿术中提供相对安全可靠的麻醉处理方式,减少术后呛咳、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和就医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两种鼻腔给氧方式的效果,为该类患者鼻腔吸氧提供更舒适的吸氧方式。方法选取SICU内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改良鼻导管给氧组(以下简称鼻导管给氧组)及鼻塞给氧组各30例,氧流量分别为3L/min。鼻导管组将一次性给氧管前端的鼻塞剪去,连接10号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的前端至侧孔处插入无置管鼻腔2cm,用胶布做好固定;鼻塞给氧组将一次性给氧管的鼻塞直接塞在无置管鼻腔入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 CO2、Pa O2、Sa O2)、鼻腔粘膜及舒适情况、以及患者吸氧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鼻导管组患者鼻腔的舒适度、吸氧依从性高于鼻塞组,鼻腔分泌物不易形成痰痂,患者更容易接受。结论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在吸氧疗效有效的基础上,选择鼻导管的吸氧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鼻腔舒适度,而且能提高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