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便秘的原因,并评价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灌肠造影与排粪造影对诊断便秘的价值.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为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实验,再做结肠气钡灌肠检查同时同步做排粪造影.结果:结肠运输实验异常者95例;气钡双重灌肠造影异常者89例,排粪造影异常者122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实验、气钡双重造影与同步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49例,气钡双重造影有异常(结肠延长或冗长、迂曲、下垂)89例,功能性出口梗阻117例,5例便秘者为精神、意识导致.结论结肠运输实验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和结肠形态结构所致的便秘,进一步明确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作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 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 ,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结肠冗长所致顽固性便秘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注意 ,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结肠冗长的临床表现  结肠冗长多见于有系膜的结肠。最多见于乙状结肠 ,约占 63 4%。其次为横结肠。另有少数由于升结肠或降结肠的游离 ,而表现为右半结肠冗长、左半结肠冗长乃至全结肠冗长。  人的结肠长约 15 0cm ,其中升结肠约 15cm ,横结肠约5 5cm ,降结肠约 2 5cm ,乙状结肠约 40cm。如果钡灌肠显示某段结肠长度超过其正常长度的 40 % ,即可认为是结肠冗长。结肠冗长常伴有系膜过长 ,如正常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顽固性结肠慢传输性例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顽固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经X线钡灌肠以及排粪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特征而决定手术切除冗长结肠12例,4例非手术治疗,其中冗长横结肠4例,冗长乙状结肠12例。伴直肠前凸3例,重度直肠膨出,盆底下降1例,4例患者中3例经肛修复,1例经腹修复,重建盆底。3例乙状结肠冗长扭转行急诊手术。结果:11例患者恢复良好,有1例高龄患者仅行扭转乙状结肠复位而于术后10d死亡,随访3年,1例有肠粘连症状,1例切口感染,4例非手术治疗症状未缓解。结论:顽固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冗长结肠是其原因之一,需早期手术切除,伴有直肠前凸,盆底下降可一期手术修复,如待急诊肠扭转再手术,则危险较大、甚至危及生命,而非手术治疗症状不得缓解,且造成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6.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极其主要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66例(80%)有顽固性便秘,28例(34%)有腹痛、腹胀,1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82例中74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8例于急诊术中确诊。35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19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其中包括4个节段结肠冗长即全结肠冗长18例)。82例中行乙状结肠切除3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4例,横结肠左半及脾曲切除4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1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肝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6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18例。82例术后无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88%(72/82),疗效满意。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为结肠癌的40例患者X线征象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肠癌39例,肠结核1例,气钡双重造影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为97.5%(39/40);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的患者气钡双重造影X线摄片显示,肿瘤位于升结肠6例,肝曲8例,横结肠4例,脾曲2例,乙状结肠19例,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肠癌气钡双重造影主要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充盈缺损、腔内龛影、肠壁增厚、肠管狭窄、边缘僵硬、肠黏膜破坏中断。结果表明,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结肠癌准确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均符合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结肠传输试验提示结肠传输缓慢;钡灌肠及排粪造影提示肠管狭窄段位于横结肠3例,降结肠4例.直肠20例,横结肠或降结肠与直肠同时存在狭窄段5例;肛门直肠测压显示23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另9例未见异常。手术治疗行巨结肠切除、结肠部分切除、结肠结肠侧侧吻合术7例;巨结肠切除、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下端改良Duhamel吻合术16例:结肠全切除、回肠储袋J-Poueh与直肠下端改良Duhamel吻合术9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47个月,18例患者排粪功能优,9例良,5例~般。结论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诊治中应警惕合并成人巨结肠:详细询问病史和对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关键。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病变的巨结肠和有慢传输的结肠.并按巨结肠根治术方式进行吻合。  相似文献   

9.
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的可行性。方法:自近两年需做钡灌肠检查加排粪造影检查的108人次中随机抽取42人实施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并就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检验。结果:108例中男22例,女86例;年龄2-73(平均42.93)岁。同步造影42例中男10例,女32例。分别检测组和同步造影组的七种常见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直肠前突60.61%和61.90%;直肠黏膜税垂72.73%和64.28%;直肠黏膜套迭46.97和35.71%;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7.28%和37.10%;乙状结肠内疝18.18%和16.67%;盆底下降22.73%和21.40%;骶直分离12.12%和7.14%;小肠疝:0和9%;小肠下垂:0和7%。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与排粪造影比较排粪障碍病变的显示率大致相同。前者的优点是一次检查可了解结肠病变和排粪障碍病变。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88— 2 0 0 1年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2 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 4例 ;年龄 33~ 6 9岁 ,平均 4 8岁。病史 5~ 4 1年 ,平均 19年。均有排便困难 ,无便意 ,腹胀。 2 1例伴有腹痛 ,依赖泻药及灌肠排便。结肠运输试验右左半结肠区标志性物存留量 >4粒(正常≤ 4粒 ) ,72h全大肠标志物存留≥ 12粒 (正常≤ 4粒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冗长 18例 ,横结肠冗长 5例 ,降结肠重复畸形 4例 ,其中结肠转位 1例。2 手术方法13例出口梗阻经手术解除 ,单纯乙状结肠切除10例 ,乙状结肠加左半结肠切除 4例 ,13例行…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结肠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对348例顽固性便秘根据其临床表现、结直肠及盆底动力学等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对结肠冗长症采用结肠全切除及次全切除术治疗,其中327例伴有出口梗阻型便秘者于结肠切除术同期或前期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病理检查示结肠壁内神经丛均有变性.94%(327/348)伴有出...  相似文献   

12.
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2 1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 5 1~ 88(平均 67.8)岁 ;临床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 ,便秘等 ;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 ,甚至扭转 ,常伴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冗长。经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患者均获痊愈。切除结肠病检示慢性炎症。随访 6个月~ 6年 ,临床症状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对结肠脾曲综合征认识不足及未行钡灌肠检查是长期误诊的主要原因。行手术松解结肠脾曲 ,切除伴发的冗长的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为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5例伴有顽固性便秘,2例伴便秘与腹泻交替症状,且经X线钡剂灌肠确诊为全结肠冗长症。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结肠切除术,最后以回肠末端同直肠上端直接吻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6~9 d,平均(7.8±1.5)d。随访9~24个月,平均(15.0±4.5)个月,疗效均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出现长期腹泻及肠梗阻、便秘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X线钡剂造影检查结合长期的顽固性便秘病史是现阶段结肠冗长症诊断的理想方式。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疗效确切,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的影像诊断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用排粪造影、盆底四重造影、结肠运输试验、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的不同方法且进行图像比较.结果 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诊断的阳性率达43.37%,而盆底四重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有意义,结肠运输试验对功能性便秘而无便意者比较适宜,脾曲综合征的专项检查是对结肠运输试验的补充和细化.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目的的选择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特别是有无便意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进展期乙状结肠癌或直肠上段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顽固性便秘的致病因素,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共21例顽固性便秘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既往均为进展期乙状结肠癌或直肠上段癌于外院行根治性手术,原手术均明确记录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术后2~4年(平均3.4年)逐渐出现顽固性便秘,以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减少及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术前行X线钡剂灌肠造影均显示一共同特征,即结肠脾曲未游离,降结肠未切除,降结肠结肠袋消失,犹如小肠;结肠传输试验均提示为慢传输型,排粪造影均未见出口梗阻。12例再次接受手术,余9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手术,仍选择保守治疗(灌肠或口服泻药通便)。所有病人均随访至今,随访时间24~168个月,平均87.8个月,手术组术后效果显著,1年内均恢复正常排便(1~2次/d);而保守治疗组便秘症状无改善。结论乙状结肠癌或直肠上段癌根治术中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而未游离结肠脾曲行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腹膜返折以上部分肠切除。其后果是部分病人降结肠慢性缺血,结肠形态及生理功能退化,导致顽固性便秘发生(慢传输型便秘)。其有效治疗为再手术行降结肠切除,横结肠-直肠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盆腔四重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盆底形态变化和盆腔脏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9例经物理检查初步诊断为OOC的患者和12例正常自愿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底、膀胱造影,女性阴道放置浸钡标记物(四重造影)检查,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在59例OCC患者中,经盆腔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46例,盆底腹膜疝29例,直肠前突7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7例,会阴下降综合征5例;还发现膀胱脱垂6例,子宫后倾或脱垂10例。与正常自愿者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明显增大(P<0.05),静息相和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P<0.05,P<0.01),力排相盆底腹膜位置下降非常显著(P<0.01)。OOC组中伴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和力排相膀胱位置均显著低于正常自愿者(P<0.05,P<0.01)。结论盆腔四重造影可有效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对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腹膜疝以及膀胱、子宫脱垂提供了诊断依据;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稠、稀钡排粪造影在直肠内脱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稠、稀钡两种造影剂对直肠内脱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有肛直肠临床症状.如排便困难、便秘者用稠、稀钡两种造影剂作比较研究。结果 全环直肠粘膜脱垂3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21例.直肠套叠17例.其中8例合并二种异常。结论:稠钡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比稀钡更有价值(P<0.01)。认为稠钡是排粪造影较为理想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