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报告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在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对2010年2~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15例不同肝段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按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法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顺利完成解剖性肝段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0(100~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80~320)mL,术中均未输血,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法技术简便、快速安全,是一种理想的解剖性肝切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占位性疾病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10月期间22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11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其中8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4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5(70~2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34(150~600) 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并发胆漏2例,但都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具有控制出血佳,最大限度保留残肝功能,减少肿瘤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且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Glisson肝蒂法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肝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Glisson组)经过术前精确评估后,术中采取改良Glisson肝蒂法首先阻断肝段肝蒂,然后按照术中B超定位肝静脉主干及分支作为肝内断肝平面,采取精细钳夹法切除单一以及联合肝段。对照组(Prigle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采取传统Pri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以超声刀不显露肝静脉按照术中B超定位平面切除单一或联合肝段。结果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白蛋白用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Prigle组(50.0%),P〈0.05;Glisson组术后病理标本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3±0.7)cm,大于Prigle组的(1.5±0.6)cm,P〈0.05。Glisson组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略低于Prigle组〔10.0%(3/30)比16.7%(5/3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lisson肝蒂法肝切除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与传统Prigle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同时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总结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切除中的临床经验.所有患者术中均无Glisson蒂内管道损伤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顺利出院.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作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一种方法,可提高肝癌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同一手术组使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方法切除肝细胞性肝癌(HCC)45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45例患者中行解剖性肝切除占82.2%(37/45),在行三个主要肝蒂套带过程中发生胆漏、出血共6例,均以局部压迫或妥善缝合处理;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15.6%(7/45);术后1年生存率为80.0%(36/4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体现区域性肝门阻断特点,避免肝门部脉管分别解剖的繁琐,符合肿瘤根治的原则,具有精准肝切除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胆管结石7例,胆囊癌1例,肝癌2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技术分别行右肝后叶切除术(Ⅵ+Ⅶ段)3例,右肝前叶(Ⅴ+Ⅷ段)切除1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2例,Ⅲ段切除1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例,局部肝切除(Ⅳb+Ⅴ段)1例。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术中无肝蒂Glisson鞘内管道损伤。手术时间平均4.6(3.2~6.5)h,术中失血量平均440(150~800)m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肝脏解剖分段新的认识,其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Gllsson蒂横断式肝癌切除与全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半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三种方法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i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取的105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其中35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癌切除术(A组),35例行Pringle法肝癌切除术(B组),35例行半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术(C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无差异。A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较小,手术并发症较少。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癌切除术定位精确、清晰,术中操作简单,可减轻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例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结合患者术前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只有1个,位于Ⅳ段且较表浅,遂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肝细胞肝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随访至今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可被作为一种用以解决手术过程中出血、肿瘤边界难确定、手术切缘是否有残余肿瘤等问题的安全、精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的临床效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60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行右半肝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中肿瘤破裂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术中输血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平均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右叶巨大肝癌,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肿瘤破裂的风险,降低了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在腹腔镜左半肝及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18例行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左半肝或左外叶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42~300 min,平均(215.6±56.6)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平均(118.6±50.5)mL,均未输血;住院时间为(8~16)d,平均(11.4±3.1)d,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生存情况均良好,其中6例肝细胞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Glisson蒂横断术能够有效控制出血,在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或左外叶肝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For hepatic resecti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s reduced by clamping the afferent blood flow. Selective clamping at the hepatic hilum can be accomplished using the standard controlled method or Glisson's pedicle transection metho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se two methods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compared. STUDY DESIGN: The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 9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jor hepatectomy with selective inflow clamping between 1988 and 1997. RESULTS: Blood loss and operative tim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ile leakage was observed in 3 of 43 patients (7.0%) in the standard controlled method group and 11 of 47 patients (23.4%) in the Glisson's pedicle transection method group (p = 0.031). In the Glisson's pedicle transection method group, bile leakag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eft lobectomy than in those who underwent right lobectomy (p = 0.023). CONCLUS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alyzed between the standard controlled method and Glisson's pedicle transection method for major hepatectomy except for the rate of bile leakage.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bile duct injuries when the Glisson's pedicle is dissec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简易水媒电刀在不规则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应用水媒电刀和48例应用钳夹法施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分别为164.58±41.20 min、584.38±559.94 mL及17例,而研究组分别为159.43±43.93 min、178.52±153.46 mL及3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及输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病例行肝门阻断。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ALT、ALB及TBIL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术后胆漏、术后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水媒电刀应用在肝切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事件,是一种实用的肝切除方法尤其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与输尿管硬镜在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优越性。方法常规采用腹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显露并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甲组患者(31例)通过输尿管硬镜探查取石,乙组患者(30例)通过电子胆道镜探查取石,取石后均常规安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手术后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做出临床观察和评估。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学习曲线等。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甲组中有2例患者改用电子胆道镜取石成功。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曲线、手术时间甲组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输尿管硬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简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必要时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可提高取石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方法和肝断面的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肝血管瘤10例,肝细胞性肝癌9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1例.2例位于肝脏第Ⅱ和第Ⅲ段,8例位于第Ⅲ段,7例位于第Ⅵ段,第Ⅳb、Ⅴ、Ⅶ段各1例.平均肿瘤直径(4.7±1.9) cm.肝肿瘤局部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肝右后叶切除2例,肝段切除5例.单独使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8例,超声刀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凝固器离断肝组织6例,超声刀联合Endo GIA离断肝组织6例.平均手术时间(196±57) min,术中出血量(380±459)ml,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1例、胆漏1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3.5)d.1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5个月,5例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质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们应用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切除,无术中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0ml(80~1000m1),其中80.5%(29/36)不需输血。肿瘤平均最大直径7.6cm(3~20cm)。术后30d内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无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d,1年复发率为13.8%,1年生存率为86.1%。结论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提高了手术根治率。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无需使用昂贵的特殊器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切除术前门静脉栓塞对围手术期影响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有半肝、扩大半肝切除术)前应用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对病人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对1986~2008年有关右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术前行PVE病例的对照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423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VE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前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15min吲哚氰绿储留率(ICGR-15)及肿瘤最大直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9〉0.05);术中输血、肿瘤Rn切除及手术时间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VE手术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但二者在术后出血、胆瘘、肾功能衰竭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PVE不能提高肝脏肿瘤的R0切除率,但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8月43例精准肝切除与3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相比,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结石清除率高(P<0.01),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右肝叶(段)精准切除是提高右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技巧和改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完成的10例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完成了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例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125-185 min,平均149.5±18.8 min,术中出血量220-450 ml,平均330±71.8 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其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余病例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5-12 d,平均8.4±2.3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下预置自制的第一肝门阻断器的办法有效控制入肝血流和妥善处理肝断面;改良的标本取出方法使得肝脏良性病变能够真正做到完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将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减少到最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总结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48例实施巨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和开放组(开腹传统法)。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留置腹腔引流管情况、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25例均成功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130.40±63.60 min vs 99.13±33.97 min,P=0.038),术中出血量更少(75.20±50.67 mL vs 206.09±116.77 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24±2.20天vs 11.00±3.49天,P=0.002);观察组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相当;两组间脾窝积液、切口感染和发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胸腔积液少于开放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胰瘘,胃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及肝功能衰竭并发症,胸腔积液已吸收。结论 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安全可靠,与开腹传统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