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筛窦顶壁高度及形态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冠状位鼻窦CT,观察左 右侧筛窦顶壁形态及高度对称性、筛窦顶壁与筛板连接方式,测量左右侧筛窦顶壁高度差及筛窦顶壁与筛板间高 度差。结果:左右侧筛窦顶高度(差>1mm)不对称者25例(15.63%),其中右侧筛窦顶较左侧低13例 (52.00%),左右侧筛窦顶高度差平均为2.35mm。左右侧筛窦顶形态62例(38.75%)不对称,一侧鸟翼状另一 侧扁平状。筛窦顶与筛板水平式连接116侧(36.25%),高台式连接204侧(63.75%)。高台型筛窦顶与筛板高 度差平均为2.80mm。结论:筛顶在高度及形态上存在左右侧不对称性,且以形态的不对称性为常见。筛窦顶壁 与筛板的连接方式以高台式多见。鼻内镜手术前及手术中仔细阅读患者鼻窦CT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顶壁含牙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0岁.因左面部肿痛6个月,加重2周就诊于我科.患者6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左面部肿胀、疼痛,伴发热、左鼻腔脓涕,静脉予以抗生素后好转,但左面部闷胀感持续,2周来肿痛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9年1月27例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行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摘除术.结果 27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月,恢复良好,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效果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不同入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取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2年,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268,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彻底清除病变,改变窦腔低氧环境,保留上颌窦窦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达到治愈和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38例上颌窦严重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局部麻醉辅以强化麻醉下手术,手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摘除鼻腔肿物或息肉,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必要时行筛窦开放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病例中治愈30例(78.9%),好转7例(18.4%),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总有效率为97.4%。结论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阻塞性上颌窦病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经鼻内镜改良上颌窦根治术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07—2008—07我科收治上颌窦乳头状瘤、上颌窦囊肿及上颌窦息肉等患者36例,均行改良上颌窦根治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鼻窦炎手术术式不断地被替代,但鼻内镜手术并不能完全代替Caldwell-Luc手术,对某些上颌窦囊肿、持续性或复发性上颌窦炎疾病、上颌窦良性肿瘤、真菌性上颌窦炎等疾病,Caldwell-Luc手术仍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1,2]。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1月应  相似文献   

12.
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鼻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1993-1999年在我院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分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例都在其霉菌团块中找到曲霉菌菌丝或孢子;双径路(经尖牙窝或下鼻道加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9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10.2周,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6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组的术后愈合期为7.3周,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霉菌团块标本对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于90年代应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具有微创、精细、患者痛苦小的优点。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可避免损伤窦口鼻道复合体,又体现了内镜手术的优势,笔者运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1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09例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5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4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9例,纤维瘤6例,血管瘤3例。)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与上颌窦前壁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随访1~5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手术治疗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具有视野清楚,易于操作,病变清除彻底,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微创外科的发展,特别是电动切割吸引器的应用,传统的手术方式逐渐被取代。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吸引器经上颌窦开口行单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息肉、囊肿、真菌、慢性炎症等,以及放射性上颌窦炎、纤毛不动综合征等有时表现为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而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OMC)结构正常^[1]。我们自2005年1月以来对71例符合上述条件的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者行双径路小视窗鼻内镜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37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对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5年6月37例经鼻内镜治疗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鼻窦CT有助于对出血坏死性息肉明确诊断,经鼻内镜手术效果确切且微创,对于骨破坏及病变范围广泛者行鼻内镜-柯陆氏联合径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鼻内镜广泛普及,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鼻内镜双径路,治愈了一些传统需行上颌窦根治的病例,获得满意效果,扩大了鼻内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适应范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颌面外伤中85例合并上颌窦骨折病人在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复位治疗。结果85例上颌窦骨折病人均一次准确复位,其中62例随访0.5~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复位准确,窦腔功能的恢复及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