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中减少出血及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08年4月,应用瘤周肿胀技术配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8例.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瘤体,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出血量约100~300ml.随访3个月~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扩张皮瓣成活良好.结论:瘤周肿胀技术配合扩张器技术可以较好地完成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完整切除及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整形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患者手术切除巨大神经纤维瘤后,采用肿瘤皮肤反鼓切取回植术,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或扩张后皮瓣转移修复术,或部分切除缝合术,使外观和功能得以重建.结果 Ⅰ期切除修复后,16例伤口均Ⅰ期愈合,2例伤口延期愈合.18例全部恢复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结论 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经过手术切除及重建整形治疗,可以使患者恢复身心康复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斌  刘毅  李勤  齐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269-1271
目的:总结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9年12月,采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多种皮瓣及皮片移植等整形外科综合治疗方法修复95例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结果:除1例电烧伤患者截肢,4例截趾外,经1~4次手术其余下肢创面修复后痊愈;对存在数月至数年的下肢慢性创面的患者,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术后0.5~2年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治疗,重视整形外科综合技术的应用,臀部及下肢难愈性创面修复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和探索不同部位和类型的神经纤维瘤及神经纤维瘤病的整形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神经纤维瘤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切除后直接缝合8例,肿瘤皮片回植9例,皮瓣转移12例,应用扩张器皮瓣修复5例,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3例,对不同部位与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方法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神经纤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果37例中,25例为孤立性神经纤维瘤,11例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3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均较满意。结论神经纤维瘤的治疗,要根据其病变的部位与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在彻底的切除瘤体组织的基础上,可以争取达到功能及外观恢复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体表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 探讨躯干部位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躯干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资料, 均遵循"AISS"策略进行精准治疗, 即:(1)术前储存自体成分血(autologous blood storage);(2)术前介入栓塞瘤体关键供血动脉(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3)术中精准切除瘤体(surgical resection);(4)反取瘤体断层皮片回植修复继发巨大创面(skin graft)。记录患者术前基线资料、自体成分血存储量、介入栓塞具体血管及方法、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 并随访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 男4例, 女1例, 年龄22~32岁。5例患者瘤体主要位于躯干部(颈、胸、腰、骶尾部), 大小为21 cm×20 cm~76 cm×66 cm。术前完成自体成分血储存800~1 600 ml, 术前介入栓塞主要瘤体供血血管包括: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外动脉、腰动脉、腹壁下动脉、髂腰动脉及髂内动脉。术中出血量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手术治疗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21例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瘤体的部位、侵犯程度和局部解剖等情况,采用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皮瓣修复、完整切除瘤体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逐步切除瘤体、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等方法治疗。结果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10例,均行皮瓣修复创面;直接手术完整切除瘤体4例,均行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切除头部瘤体1例;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6例。17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局部外形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得以保留并有所提高。结论 手术治疗巨大神经纤维瘤能有效减轻瘤体负荷,改善外形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合适的患者应用扩张器治疗和术前进行营养动脉栓塞能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但也可有阶段性生长加速。神经纤维瘤病是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和皮肤^[1,2],其治疗较为困难。应首选手术切除治疗。但对于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面临着失血过多的风险及瘤体切除后创面修复两大难题^[3]。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是切除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切除及瘤体皮肤回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切除与切取瘤体皮肤修复创面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8月~2004年4月收治的7例巨大神经纤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臀部2例,背部2例,腰部1例,上肢1例,下肢1例。面积在36cm×25cm~55cm×38cm,瘤体切除后,反取瘤体皮肤使之成为中厚层皮片,回植创面。结果:术中出血少,回植皮片成活良好,回访6个月~4年以上,皮片生长稳定,外观满意,未见瘤体复发。结论:巨大神经纤维瘤可完整或大部分手术切除,切取的瘤体皮肤回植创面,可取得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修复皮肤软组织巨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4例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采用皮片移植、皮瓣移植、负压封闭引流等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术区病变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84例患者中,1例因慢性创面形成的窦道位置靠近肛周组织,行手术治疗后,窦道仍未完全愈合,遂转入肛肠科进一步治疗;1例因术后残余创面经久不愈而转院治疗;1例因术后皮片感染而完全坏死,给予清创换药后,愈合切口留有瘢痕;1例创面未愈而自动出院;其余80例患者术后创面均甲级愈合。结论对于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整形外科治疗技术可获得较满意的形态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神经纤维瘤的切除及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24例患者均行手术,其中切除后直接缝合13例,皮瓣转移6例,皮片移植4例,1例行肿瘤切除术同时行截肢术。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控制性降压技术等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Ⅰ期愈合,4例部分伤口裂开,经换药而愈。有两例巨大神经纤维瘤术中予以输血,其余病人未予输血。结论:对体表神经纤维瘤行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合适技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创面修复应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面部体表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均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修复26例颜面部体表肿瘤.后遗缺损经局部松解不能直接闭合,根据部位,缺损大小设计以下邻近皮瓣或岛状皮瓣修复:V-Y滑行瓣12;颏下岛状皮瓣3块;眼睑轮匝肌皮瓣3块;眶上血管肌皮穿支瓣3块;颞浅额前支血管蒂岛状皮瓣2块;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3块.结果 自2000年2月~2006年6月,本组临床治疗26例,除2例皮瓣远端有少量表皮脱落,经换药愈合外,余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接受放疗4例.随访2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且皮瓣切口大都选择在面侧部、发际、鼻唇沟等顺皮纹处,外观无明显影响,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面部外形解剖特点,采用带血管蒂或皮下组织蒂邻近皮瓣或皮肤筋膜窄蒂皮瓣是修复颜面部体表肿瘤切除后缺损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腿肿瘤保肢术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和局部皮瓣转移对于肢体肿瘤保肢术中皮缺损修复的安全性。方法:1995年9月-1999年10月,分别用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5例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9例游离皮瓣移植,6例局部旋转皮瓣。结果: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化疗对游离皮瓣成活无影响。6例局部皮瓣3例在术后5d出现皮瓣循环障碍,皮瓣坏死,伤口开裂,灭活的肿瘤骨外露。结论:小腿肿瘤保肢治疗中,采用局部皮瓣安全性较差。带血管蒂皮瓣游离移植是小腿肿瘤保肢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8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应用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了修复.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67岁;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4.5 cm×5.0 cm~10.0 cm×12.0 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DCTA三维重建技术对穿支皮瓣血管可视化定位方法及设计的指导意义。方法:2011年6月至20i3年8月,对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行穿支皮瓣修复术,术前在拟设计皮瓣区域采用MDCTA扫描及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的皮瓣穿支血管的位置及供血范围设计皮瓣,比较术前穿支血管定位与术中实际位置的差异。并根据三维重建后的3D图象观察穿支分布及彼此吻合情况,以此结果指导术中皮瓣设计,旋转方式等。结果:本组23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6,腓肠肌穿支皮瓣2例,背阔肌肌穿支皮瓣2例。所有皮瓣经MDCTA扫描,均能清楚分辨皮瓣穿支以及其二级血管的位置走向,三维重建能清楚分辨穿支血管与其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MDCTA术前定位与术中解剖相符率达100%。23个皮瓣除2例远端1/3发绀经处理后无好转,II期植皮修复外,其余均I期愈合。随访1~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两点感觉大于0.3cm。结论:MDCTA三维重建能三维直观精确定位穿支血管及显示皮瓣血流灌注范围,术前用于指导皮瓣设计,能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62例面部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先天性色素痣63例,基底细胞癌28例,鳞状细胞癌6例,其他皮肤病变65例。均采用邻近皮瓣即时修复,其中菱形皮瓣57例、双叶皮瓣8例,A-T皮瓣23例、V-Y皮瓣13例、Z成形术23例、推进皮瓣27例、鼻状皮瓣11例。结果 162例皮瓣存活良好,手术切口1期愈合,存活后皮瓣颜色与邻近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牵扯歪钭,术后3个月切口不显露。结论 邻近皮瓣是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手术外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A deep body thermometer was used in 13 cases of microvascular tissue transfe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ost-operative haemodynamics of the flaps. Nine of 10 cases involving free skin flaps demonstrated good blood flow by the temperature recovery curves in cooling and rewarming (CR) tests conducted immediately and 6 to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but in the tenth, anastomotic problems were predicted by the tests. None of the three musculocutaneous flap cases demonstrated good blood flow patterns initially but two were good at 6 hours and did well. The third had a poor pattern at 6 hours and suffered partial necrosis.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ssess the state of circulation in a flap by the CR test after free flap transfer.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8月,笔者对5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0例;创面感染,胫、腓骨骨折外露,骨坏死38例;足部组织缺损、贴骨瘢痕、骨髓炎8例)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46例)或肌皮瓣(10例)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 cm ×4 cm~22 cm × 16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 其中55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欠佳.1例患者治疗时为保留下肢长度,未将部分坏死胫骨去除,术后1个月皮肤破溃,经再次手术后创面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为腹壁上血管腹直肌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于术后2h,1、2和3周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瓣皮肤的血流灌注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壁上动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周计算皮瓣成活面积。3周时处死动物行氧化铅凝胶动脉灌注皮瓣造影。结果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较穿支蒂穿支皮瓣水肿严重;两组皮瓣的皮肤血流灌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两组皮瓣皮肤的血液灌注量、皮瓣的坏死面积(主干蒂穿支皮瓣组19.73%±3.21%;穿支蒂穿支皮瓣组19.81%±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动脉平均流速减慢,与另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时两组接近。3周时皮瓣造影显示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血管有新生血管。结论1主干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表现在术后1周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2血管主干至其他组织的或受区血管的分支结扎不能对皮瓣起到超灌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压电损伤46例,碾压撕脱伤18例。缺损部位:手部21例,下肢66例。皮瓣种类:邻近转位皮瓣50例,远位转移皮瓣37例。皮瓣面积:2.0 cm×1.5 cm~18 cm×12 cm。供区部位:小腿61例,腹部18例,手部8例。术前25例患者合并骨髓炎,其中骨和(或)钢板外露23例,高压电损伤2例。钢板外露患者皮瓣移植前均取出内置物。结果 术后3例患者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手术清除,未对皮瓣成活造成影响。1例术后因肢体固定位置移动造成蒂部受压,导致皮瓣远端宽约2 cm组织发生血运障碍,经6周换药皮瓣成活。37例远位转移皮瓣于术后3周行二期断蒂手术。27例皮瓣一期愈合;47例二期愈合;13例皮瓣移植前取出钢板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皮瓣不愈合,9例在1年内经清除坏死病灶,皮瓣愈合,另4例目前仍未愈合。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满意率为90.80%(79/87)。结论 带蒂皮瓣较少受手术设计的限制,术中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方法:本组共有13例15处虎口电烧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急诊清创,依据伤口情况,分别采取3种皮瓣修复。①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皮瓣,宽约5cm,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可携蒂部分中指背皮肤,形成的皮瓣远端为双叶。②骨间背则动脉为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通过腕部皮下隧道转移。③以旋髂浅或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同侧下腹部薄皮瓣带蒂转移,术后2周断蒂。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评价修复虎口功能与外形。结果:8例11处虎口电烧伤创面以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4例4处虎口损伤以同侧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以下腹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5例皮瓣转移后循环良好,创面Ⅰ期修复。1例前臂背侧岛状逆行皮瓣边缘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边缘0.5cm坏死。第一掌背动脉皮瓣和同侧前臂逆行皮瓣血运可靠,质地较薄,虎口修复后外形及功能良好。腹部皮瓣可提供较大面积修复组织,供区隐蔽,但修复后虎口外形和功能欠佳。结论:以同侧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