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部甲根部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例甲根部血管球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肿瘤切除及病理证实。结果 4例术后获得随访0.5~2年,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甲根部血管球瘤位置深在,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手指甲根部血管球瘤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手部甲根部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例甲根部血管球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肿瘤切除及病理证实.结果4例术后获得随访0.5~2年,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甲根部血管球瘤位置深在,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血管新生是指原有的毛细血管或后毛细血管静脉新生血管的过程。1971年 Forlkman首次证实 [1 ] :实体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至 2~ 3cm。随后的研究又发现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新生。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不仅为瘤体提供氧份及营养物质 ,而且为肿瘤转移及血管浸润提供通道 ,故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丰富血供实体肿瘤 ,其生物学特性包括高度血管浸润及转移倾向 ,并导致该疾病的预后不良。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 ,为进一步探讨 HC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找到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血管生成与VEGF-B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肝癌是典型的多血供肿瘤,血管生成在肝癌起始到转移过程中均起中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是最近研究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之一,其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肝癌的血管生成研究现状,VEGF-B的作用机制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实用手外科杂志》过刊出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球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是由血管球细胞和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同时增殖或错构形成。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多,但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我院于1999-2004年,共收治15例,现就其发病因素及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正常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可有多种细胞合成与和。通过与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急性或慢性肾衰的发病及肾脏炎性损伤疾病过程中,VEGF可能参与了其发病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干预智力这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达到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血管病变已成为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下肢病变的致残主要与周围血管病变有关 ,故研究糖尿病血管病变则成为防治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主要课题之一。1 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发病特点糖尿病下肢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伴随的继发感染所造成的足病 ,也称为糖尿病足 (diabeticfoot)。该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但临床观察有增多的趋势[1]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所造成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减弱或丧失[2 ] 。…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Keloid,K)又叫瘢痕瘤,发病机制不清,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手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期的启动是有瘤细胞产生的促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血管生成因子所诱发,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生长、转移与复发是血管生成依赖的,故以肿瘤血管生成的各个环节及其发生过程中的生化改变为靶点,研制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将成为肿瘤防治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肾病是由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化学趋化蛋白、反应氧代谢产物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概述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李涛  陈凛  李荣  卫勃  唐云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80-781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研究表明,当肿瘤大小超过1~2 mm^3时,其继续生长和转移则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抗肿瘤血管生成制剂可以阻断瘤体血供,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目前,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相继被发现,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2004年Staton等首次研究发现人纤维蛋白原α链末端的24个氨基酸片段具有抑制体外血管生成和鼠源性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他们将其命名为alphastatin.本研究中,我们在体外模拟血管生成,探讨了alphastatin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抗人源性肿瘤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5例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8 cm~40 cm ×20 cm.术中将肩胛下血管、胸背血管和胸背血管外侧支及其皮穿支等营养血管均包含于皮瓣内.为了减少肌皮穿支的损伤,应在其周围携带2~3 cm宽的背阔肌袖.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 结果 单纯侧胸皮瓣带蒂转移4例、侧胸-脐旁联合皮瓣带蒂转移1例.转移的皮瓣除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2~14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满意,供、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结论 带蒂转移的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供瓣区损伤小,是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癌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肝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抗血管生成在肝癌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并作综述.结果 肝癌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能有效地阻碍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可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结论 了解肝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对肝癌的防治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形成的血管网芽生出新的血管,是肿瘤生长、增殖、进展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这种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管生成不仅是肿瘤预后指标,而且是肿瘤治疗的靶标.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对肿瘤血管生成机理、常用的研究手段、抗血管生成药物开发及在肾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肾脏微血管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的减少是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及肾脏修复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VASH)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被发现具有内皮源性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和肾脏肿瘤等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数研究认为VASH有望成为相关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郭敬  王烈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0):675-67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ll factor,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血管生成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理、病理意义的过程.在人体的创伤愈合、炎症反应、器官再生过程以及肿瘤生长转移、血管增生性疾病中,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治疗性血管生成是指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机制,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就VEGF和治疗性血管生成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索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对其结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皮肤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升高。远处转移是造成黑色素细胞瘤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管外转移在恶性黑色素细胞瘤的远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就黑色素瘤血管外转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在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探讨ANGPTL3和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为分子水平干预肿瘤血管生成,预防HCC复发和转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5例HCC手术标本的癌和癌周组织中ANGPTL3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ANGPTL3mRNA的表达率93.3%(42/45),癌周组织中表达率77.8%(35/4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癌组织中ANGPTL3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周组织.ANGPTL3mRNA的表达和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癌栓的形成和肿瘤分级相关,而和肿瘤大小,包膜的完整性无明显相关.结论ANGPTL3在HCC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HCC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肿瘤诱导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上亦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肿瘤血管形成的激活物、肿瘤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