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36岁;左侧43例,右侧57例;均为运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5~37 d,中位数13 d。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针刺梁丘、伏兔、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15天,评价患膝疼痛程度、计算患膝肿胀指数、测量患膝关节屈曲度。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6. 78±1. 02)分、术后第15天(1. 72±0. 43)分;患膝肿胀指数,术后第1天(12. 58±3. 24)%、术后第15天(0. 13±0. 48)%;患膝关节屈曲度,术后第1天28. 47°±6. 03°、术后第15天78. 42°±6. 76°。结论: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可缓解患膝疼痛,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对患侧膝关节中药薰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10周、12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12周ROM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Lysholm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通络散熏洗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关节僵硬,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与护理。方法:对4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患者予以术前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并进行1-2年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症状消失43例,明显改善2例,治愈率95.6%。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是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郑锋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49-15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注意一般护理及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直到出院后一直坚持。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复查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是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6例,均取同侧半腱肌、股薄肌进行韧带重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2组患者其余治疗原则相同。观察并记录术后2周、4周、6周2组患者Lysholm评分,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后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锦 《新中医》2020,52(8):145-147
目的:分析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实施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针刺康复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差值关节位置觉(JPS)]以及术后4个月生活质量[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术后4个月,2组患者HS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2组患者膝关节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屈曲角度下的JPS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试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6例患者,自术前2d开始,按照自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初期为术前2d至术后1周、中期为术后2~4周、后期为术后5~12周。术后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1周、4周、12周,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97±0.65)分、(1.65±0.49)分、(0.85±0.57)分,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分别为85.3°±7.57°、110.6°±7.84°、120.8°±4.28°,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2.52±7.61)分、(79.27±5.46)分、(83.27±5.46)分。结论: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分期功能锻炼,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规范性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术后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及中药熏洗,通过膝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均良好,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1.6±3.5)分,优良率达97.4%。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并在术后常规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配合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疗效,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术后服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并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中医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0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详细交待出院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3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结果:本组230例患者术后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92例,156例患者膝关节活动正常,稳定性明显改善,步态基本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后较手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效果肯定,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腘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腘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膝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LKS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膝关节屈曲主动ROM和LKSS均升高,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腘肌训练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有助于增加膝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缓解疼痛以及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中医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层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应用Tightrope钢板技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术后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口服等常规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同时应用骨炎膏涂擦患肢。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口服配合骨炎膏外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开始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及其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ACL损伤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得情况,其中治疗组37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在全麻下行ACL重建术后第2天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2周拆线后加中药熏洗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患者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均为阴性。治疗组膝关节范围为0100140°,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为05105137°。治疗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2.3±3.1,优为32例(90分),良为2例(7590分);观察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0.9±4.1,优为28例(90分),良为4例(7590分)。两组膝关节功能均提高明显。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配合熏洗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膝关节生理性后外侧旋转松弛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13例在2010年至2016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膝关节屈曲90°位时胫骨外旋的角度分成3组。组1为<40°,组2为40°~50°,组3为≥50°.韧带稳定性的评估分别由Lanchman试验、轴移试验以及KT-2000arthrometer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由Lysholm评分量表及国际膝关节功能委员会(IKDC)评分量表评分。临床效果由患者术前评分与术后24个月后评分结果比较评价。结果:膝关节术后关节错动在不同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Post hoc检测证实,与组1、组2比较组3中膝关节前移度增加。膝关节外旋角度达到90°时,明显会影响膝关节向前轴移(r=0.428,P=0.007)。然而,它却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相反的影响,分别为(r=-0.146,P=0.015)和(r=-0.205,P=0.003)。结论:膝关节屈曲90°时胫骨外旋度对膝关节前叉重建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具有负面影响。在前叉重建术后的患者中,胫骨外旋角度≥50°的患者相比胫骨外旋角度<50°的患者具有较差的功能结果及较大的关节前移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药熨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予壮医药熨治疗配合功能锻炼,两组均治疗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后第1 d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7 d,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后第1 d、第3 d改善(均P<0.05);术后第3 d、第7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及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14天以及治疗后1个月时,疼痛程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休息痛以及运动痛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4天、1个月以及3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中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选择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医疗法+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月、6月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JOA评分及膝IKDC-2000功能评分、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结果:(1)对主观疼痛(VAS评分)、Lyshom评分、JOA评分、HSS评分、IKDC-2000综合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术后3月、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肿胀(关节积液量):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术后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的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术前及术后6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程序对关节镜下膝ACL重建术后中期功能恢复优于常规康复程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