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报告1971~1989年外科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46例,其中手术中发生大出血21例,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4.4%.21例术中出血量平均4900ml,术中输血量平均4800ml.发生出血性休克10例,死亡2例.为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作者总结讨论了预防和处理手术中大出血的经验和体会,强调对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止血.  相似文献   

2.
��Ĥ������������Ѫ��Ԥ���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腹膜后间隙容量大,位置深在.诊断明确时肿瘤体积已经很大,常推压组织移位,压迫甚至侵及重要血管;或因瘤体血供丰富,常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如何预防和处理大出血是成功切除腹膜后肿瘤的关键[1-3].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的2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的原因、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共有215例(9.6%)发生大出血,主要原因依次为门静脉主干取癌栓出血(26.0%)、肿瘤周围广泛粘连出血(24.7%)、肝断面出血(23.7%)、肝血管损伤出血(15.8%)及肿瘤破裂出血(9.8%);无门静脉主干取癌栓的2182例肝切除中,159例(7.3%)发生大出血,1257例(57.6%)出血量≤400 ml.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下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结论 Pringle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和经肝裸区隧道肝脏双悬吊法能更有效减少肝切除术特别是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出血量和大出血发生率.遵循"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可根据肝肿瘤大小及位置、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代偿情况、术者经验和条件采用不同的切肝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深部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0.4%.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进行肿瘤切刮术及肿瘤累及S_2及以上.脑脊液漏患者18例,占0.6%,放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开放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开放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经验,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44例,肿瘤长径9~34 cm,平均13 cm.均行开放手术切除,常规准备自体血液回收.对临床资料特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切除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5例采用11肋间切口,32例采用肋缘下经腹斜切口,7例因肿瘤巨大或侵犯腔静脉壁行胸腹联合切口.44例中恶性肿瘤27例(61.4%),肿瘤呈浸润性生长,3例侵犯肝脏,6例合并腔静脉瘤栓,其中2例因肿瘤侵犯腔静脉行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术中使用体外循环.41例(93.2%)术中出血100~3000 ml,平均1309 ml,20例(45.5%)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手术并发症:术中膈肌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肿瘤侵犯黏连致术中大出血3例,出血量超过15 000 ml.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42例(95.5%)根治性切除肿瘤,2例因肿瘤黏连大出血致肿瘤残留.结论 巨大肾上腺肿瘤手术难度大,出血多,风险高,手术切口的合理选择、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多学科的协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肝肿瘤术中大出血纱布填塞止血成功17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肿瘤术中大出血纱布填塞止血成功17例报告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3)严以群杨甲梅徐峰郑梁吴建卫陈汉吴孟超及时而有效地控制出血是肝脏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从1987年8月至1996年2月,我们对17例肝肿瘤术中大出血用纱布填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解剖第三肝门在巨大肝癌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12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解剖显露第三肝门的方法行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经解剖显露第三肝门后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4.1支,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3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5 ml.未发生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亦无术后肿瘤残留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未行全肝血流阻断.结论 行第三肝门解剖切除右肝巨大肝癌,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损伤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而引起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减少术后肿瘤残留率.  相似文献   

8.
胡宁  江艺  张小进 《腹部外科》2011,24(5):282-283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用于腹部手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15例腹部手术中大出血病人采用纱布填塞法.其中腹膜后肿瘤1例,创伤性肝破裂2例,肝癌行肝右三叶切除肝创面渗血1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食管旁、脾窝渗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移植术中肾上腺区域、肝裸区腔静脉旁后腹膜创面广泛渗血8例.结果 15例术后腹腔...  相似文献   

9.
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肝尾状叶不再是肝脏手术的禁区,但该部位的手术仍具有挑战性.2007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运用逆行肝切除法成功为1例44岁男性肝尾状叶巨大肿瘤患者实施逆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肿瘤切除术.术中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1次,阻断时间为19 min,术中出血量为4500 ml.该术式难度较大,但较好地解决了尾状叶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问题,降低了术中不可控制的大出血风险及患者术中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防止盆腔大出血的经验与紧急处理措施。方法  1993年 8月至 2 0 0 0年 4月我科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 687例。术者掌握盆腔解剖 ,沿间隙操作 ,保护好骶前静脉丛 ;沿髂内动脉内侧镰状筋膜处理侧韧带 ,有时结扎直肠中动脉 ;肿瘤浸润阴道或前列腺可边切除边缝合 ;盆腔侧壁中度浸润者可在侧方淋巴结清除的同时 ,合并髂内动、静脉分支和肿瘤切除。发生盆腔大出血 ,根据大出血部位及肿瘤情况可采用骶丛止血钉按压法 ,纱布压迫止血法 ,缝扎止血法或血管修补术止血。结果 发生术中大出血仅 14例 ,术中失血量 <40 0ml 5例 ,40 0~ 80 0ml 8例 ,>80 0ml 1例。止血后未发生再次大出血。行Miles手术 8例 ,保肛手术 6例 ,无手术中死亡。结论 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按解剖层次正确操作 ,阻断直肠周围血流可防止盆腔大出血。发生盆腔大出血可用骶丛止血钉、纱布压迫、缝扎止血或血管修补术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小板100×10~9/L(OR=1.731)、肿瘤直径5.0 cm(OR=2.454)、合并门静脉血栓(OR=1.492)和大块肝切除术(OR=1.577)是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P0.05,P0.01)。大出血组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晶体的量显著高于非大出血组,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低于非大出血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大出血组(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加强相应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降低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3年~1998年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在3000ml以上的患者54例,其中出血量在5000ml以上者22例,出血量在8000ml以上者7例,有2例出血量达10000ml。结果 17例术中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其中2例死亡。52例渡过术中出血难关。结论 应重视术前对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估计和预防措施的准备,强调避免术中大出血和发生大出血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Ĥ���������д��Ѫ��Ԥ�����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腹膜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繁多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而且部位深在 ,病人就诊时 ,肿瘤常较大 ,多已累及周围脏器 ,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1~ 5] 。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以及其它辅助治疗不甚敏感 ,故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1,2 ,4,5] 。手术切除的原则 :完整、整块切除肿瘤 ,包括肿瘤周围受累的组织和器官 ,术中不分破肿瘤 ,不残留肿瘤组织和肿瘤包膜[1~ 3 ,6,7] 。为防止腹膜后肿瘤术中大出血 ,以及大出血时的相应对策 ,术前、术中应注意 :(1)术前应有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明确肿瘤的大小、边界、…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在切除位于膀胱侧后壁肿瘤时可能发生闭孔神经反射(obturator nerve reflex,ONR),严重时导致膀胱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对213例膀胱肿瘤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TURBT术,对发生ONR的41例患者采用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法 处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6岁。因确诊直肠癌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左下腹壁人工肛门术。术中见肿瘤紧贴骶骨。在分离左侧副韧带中发生骨盆骶中静脉大出血,在止血过程及牵拉直肠时又发生骶骨岬下3.0cm 处骶前静脉丛破裂大出血。在3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13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中良性肿瘤 8例 ( 62 % ) ,恶性肿瘤 5例( 3 8% ) ,肿瘤完整切除 11例 ,部分切除 1例 ,1例因术中大出血死亡。 10例随访 3个月~ 10年 ,良性肿瘤无复发 ,恶性肿瘤 2例复发。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囊性肿瘤及其他肿瘤有液化者可在术前穿刺减压 ,术中暴露困难时可先部分切除 ,注意处理复张性肺水肿及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手术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行手术切除出血的肝肿瘤,清除积血,清洗腹腔,腹腔内放置化疗药物,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复发率高。腹腔种植机会多,预后差,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方法,术后应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中40例止血成功,2例死亡,Miles术35例,Dixon术7例,30例出血量为900~8000 mL.结论 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骶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按盆腔解剖结构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术中压迫法和术后纱布填塞法是处理骶前大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麻醉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癌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麻醉下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肿瘤直径<1 cm,不超过2个.结果:9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 min,术中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非麻醉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安全有效等优点,适用于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用于肝叶切除病人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肝脏切除术中最大的危险是发生大出血,有报道出血量最高时可达10L[1]。大出血及大量输入异体血液与术后死亡率密切相关[2]。麻醉医师既往常在麻醉诱导后即开始用晶体、代血浆或血液制品扩容,导致病人中心静脉压(CVP)、门静脉压增高,加重了术者在处理肝脏大血管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了上腔静脉和肿瘤较大的病人。本研究在术中处理肝血管和肝实质切除过程中,用麻醉方法控制CVP在4mm Hg水平,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评价这一技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