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勇  申晓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F0003-F000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因进食附片后2小时口唇及四肢麻木急诊人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家中将自购附片与猪蹄炖食,食中即感口唇麻术,但未加以重视。2小时后口唇麻木加重,同时感四肢麻木.遂由家人陪至我院。其既往史无特殊。人院查体:T37.2℃,P84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晰,精神稍差,查体合作,步人病房;皮肤黏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千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肠鸣音5-6次/分: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室纤颤电击3次抢救成功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并心室纤颤(简称室颤,下同)电击3次抢救成功,笔者见到2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41岁。以心前区闷痛6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无冠心病史。急查ECG:II、III、aVF及V_1、V_(3R)、V_(4R)、VE均呈QS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诊断: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塞。即直送心导管室,在局麻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术(PTCR)。术中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主干距开口3cm处呈杵状闭塞,左冠状动脉正常。即经导管向右冠状动脉内连续缓注尿激酶,当累积达66万u时,突然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数秒后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即以300焦耳非同步体外电击除颤,ECG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室早、短阵室速,2分钟后又接连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体重65kg,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10年,加重一个月,门诊以“门静脉高压,脾功亢进于1991年3月收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4.7/9.3kPa,血红蛋白135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80×10~9/L,总蛋白56g/L,白蛋白33g/L,球蛋白23g/L,肝功能碘(++),余正常。腹部检查和 B 超检查脾大平脐,肝肋下未触及,B 超报告肝脏轻度缩小,两肺检查无异常,心脏听诊无异常,心电图报告正常。住院后常规术前准备,拟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心室纤颤     
心室纤维性颤动简称心室纤颤或室颤,它是最严重的一种心律紊乱。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节律的,心室肌均称有力地收缩,将血液压送到血管。当发生心室纤颤时,心室肌已失去了齐一收缩的能力,而是各自为政、紊乱地在蠕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2岁,农民.病案号:2910334.因误服草乌、川乌药酒10 ml 2小时入院.患者诉服药酒后口周、四肢麻木、心悸、乏力.查体:BP14.6/10.6 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 bpm,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频发多源室上性及室性早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脏结构、瓣膜、血流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总结近年我院急诊抢救成功的35例心室纤颤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4~72a。结果显示:及时开放气道、建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合理应用肾上腺素以及抢救人员的临床经验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按装按需型起搏器术中出现了4例心室纤颤(以下简称室颤),占1982年底共计起搏术270例次的1.5%(均为按需型起搏器)。1例在按装临时起搏术中发生,1例在按装佩带式起搏器术中发生,另2例是在按装埋藏式起搏器术中发生。经抢救均获成功。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都在重视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早期的心律失常,即入冠心病监护室(C.C.V)之前的心律失常。目前,对梗塞早期的心电衰竭导致心室纤颤的先兆或警告心律失常的分岐仍较大。关于利多卡因的预防性应用因怀疑其效果,使用不一。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用负荷量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丁莹  汪旭 《中国新医药》2004,3(3):101-101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急性心梗合并心房纤颤的23例患者与不合并心房纤颠的130例患者作比较,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合并心房纤颠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房纤颤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颠预后较差,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心房纤颤,虽不如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那样常见,但亦并非罕见.由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时,心室率极为快速,容易引起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并有引起心室纤颤的危险;在治疗上与一般的快速型心房纤颤有原则上的区别;另外,不典型的患者,心室率可不很快,这时容易误诊为心房纤颤合并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9岁,因间歇性胸闷1天,心前区剧烈疼痛约半小时而入院。入院前1天上坡时胸闷,心悸。晚上又感胸闷,十分疲乏。整夜熟睡,早晨7时30分翻身起床时突然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大汗淋漓,37分钟后入院。过去患高血压病近两年,无心绞痛史。体检:肥胖,血压50/?毫米汞柱,脉搏扪不清,急性重病容,发绀,神志不清,左手抓住自己的胸部,右手紧握拳头,未见颈静脉怒张,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齐,未闻杂音,肺听诊清晰,腹软,无压痛,肝脾未扪清,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并心房纤颤4例报告古田县医院金永春,张志馨我科于1986年6月~1992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89例(均按1986年南京EHF学术会议的临床诊断分型标准),心电图普查异常者111例,其中并发心房纤颤(下称心纤)4例(占3.6%),报告...  相似文献   

13.
1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成功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刘开渊我院内科近来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塞24h内出现频繁室性过早搏动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因及时抢救处理,避免了心室颤动的发生和心源性猝死的可能,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患者,男,6...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1 d,疼痛呈压榨性,发作时无肩背部放散,每次持续时间约5~6 min,经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纤颤(室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显效4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给予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纤颤在临床上多见,其特点:(1)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2)发作时间持续短暂,一般为数分种至数小时。(3)电生理学检查心房活动正常。(4)无演变成持久性心房纤颤的倾向。国外学者(Coumel)首先指出:“无明显病因的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有关。”部分患者因迷走神经张  相似文献   

17.
排尿晕厥伴心房纤颤是指排尿过程中或排尿后发生的突然而暂时性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心房纤颤。此病比较罕见,现仅将我们遇到的一例二次发病的患者报告并讨论。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8岁,某部医生,连续三个月紧张学习,疲劳,睡眠差。于1979年6月20日中午饮啤酒约1升,午睡40分钟起床排尿,在排尿临终时突然头晕、眼花、恶心、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86年5月至1988年7月先后遇到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4例,休克初期均在病家抢救,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最小49岁,最大64岁。3例有多年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病史,1例有冠心病房颤史。在家治疗时间6小时以内2例,36小时1例,72小时1例。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后,3例存活,1例并发脑栓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下简称心梗)是冠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心电监护仪的普遍应用和心血管病诊疗技术的发展,使急性心梗死亡率下降至15~20%。然而由于部分病人的临床征象不典型,故易发生误诊、漏诊,以致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农民,因心前区不适2年余,加重伴胸闷,气短1月,于1996年2月20日入院,住院号 9830。查体:体温 37.1℃,血压 16/11kPa.二尖瓣面容,双肺正常,心界不扩大,心率106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Ⅲ级舒张期杂音,肝脾无肿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心房纤颤,心房率500次/分。血常规:正常。血沉:40mm/H。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入院后即予西地兰0.2mg缓慢静推一次,后口服地戈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