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主要病理变化是周围神经多节段、多时期的脱髓鞘,部分病例还可有轴索变性[1].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9)
目的深入探讨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丙种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肌力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两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丙种球蛋白加入到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我科从 1994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格林 巴利综合征 11例 ,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格林 巴利综合征 11例 ,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16~ 3 4岁 ,平均年龄 2 1岁。均为首次发病 ,所有病例均排除其它疾病。按格林 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1] 及腰穿脑脊液检验确诊 ,原因为受凉、感染。发病至住院时间为 1~ 16d ,平均为 5d。 7例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1例行气管切开8d转入我院 ,平均入院时间为 5d。2 治疗与结果全部病例入院后立即给以抗炎 (青霉素 )、抗病毒 (病毒唑、聚肌胞 )、对症支持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26例采用IVIG治疗的患者为IVIG组,20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血浆置换组,观察二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与IVIG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效果显示,血浆置换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IVIG组治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二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均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我院重症医学科极收治的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23例临床资料,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03年1月~2009年4月治疗的18例为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组(IVIG),2009年5月~2010年6月治疗的5例为血浆置换组(PE)。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临床干预距离发病平均时间以及气管切开构成比例等指标。结果 PE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IVIG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气管切开构成比PE组低于IVIG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两组间临床干预距离发病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起效快,它能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症状持续期,缩短其病程,疗效优于静脉大剂量输注免疫球蛋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对46例格林-巴利综合患者与13例下沉对照组共59份脑脊液进行了唾液酸的测定。结果显示:GBS患者脑脊液内SA含量明显高于13例正常对照组;重型GBS患者高于轻型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好转,脑脊液内SA含量逐渐下降。提示脑脊液内含量能够反应出周转神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组由脱髓鞘和急性轴突病变为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其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加强性支支持治疗;二是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血浆交换比换支持治疗更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交换有同等疗效,并且副作用更小。类固醇并不能改变GBS的结果,其联合运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否有效还有待证实。其他疗法、如脑脊液(CSF)过滤也有待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与操作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本科行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30例,对其分阶段(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经PE治疗后痊愈或显著改善,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例出现皮疹、瘙痒,3例出现口周麻木、四肢麻木.结论 GBS患者的临床护理分阶段进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值得在护理人员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适当的支持疗法和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GBS患者的呼吸、饮食、排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和心理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综述。建议采用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护理模式,加强中西医结合,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8例重症GBS患者分为两组:IVIG组和激素组。两组均以维生素B族、神经保护、改善血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区别是IVIG组应用IVIG 0.4 g.kg-1.d-1,5 d为1个疗程,激素组急性期应用地塞米松20-30mg/d冲击,以后逐渐减量停药。结果IVIG组疗效明显优于激素组(P<0.05)。与激素组比较IVIG组起效时间短,呼吸肌麻痹发生率低,病程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GBS疗效确切,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应该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病前主要感染因素,如巨细胞病毒GMV,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V,肺炎支原体MP,乙型肝炎病毒HBV,空肠弯曲菌CJ。病理特点:过去认为GBS病理特点是以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目前认为以运动轴索损害为主的GBS受到重视;诊断:近年来GBS电生理检查受到重视,同时腓肠神经活检有辅助诊断及鉴别经典型及轴索型GBS的作用;治疗:我认为尽早及综合治疗GBS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IDP)。其发病早期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1],但其升高机制、与GB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近年来,我们以电兴奋及针灸两种方法分别配合西医治疗该病38例,发观两组间病人恢复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临床观察38例,全部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国际神经系统传染病及卒中协会(1978年)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 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 例符合急性GBS 的患儿进行临床分型,随机对22 例患儿采用IVIG 治疗,按400 mg/kg·d ,连用3 ~7 d ;对照组选用冰冻血浆治疗,按10 ml/kg·d ,连用3 ~7 d 。结果:两组患儿75 % 以上有前驱感染史,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在发病至入院时间上亦无明显差异,但在症状出现至最虚弱时间和最虚弱至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分别为<0-01) 。观察组在滴注IVIG 后24 ~48 h 病情稳定不再进展,3 ~5 d 肌力开始恢复,最早者从发病至四肢肌力达0 ~Ⅰ度伴重度呼吸困难,但到病程第10 ~12 天可搀扶下地活动,平均住院天数为17-86 ±4-70(9 ~26)d ,对照组为22-39 ±7-67(10 ~32)d( P< 0-05) 。IVIG 组无1 例行气管切开,未发现1 例毒副反应,11 例患儿随访6 个月~2 年,未见复发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结论:IVIG 治疗GBS 可缩短病程,使病人迅速度过呼衰危险期,进入恢复期,早期及连续1 周应用效果更佳。IVIG 较血浆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