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告2例因中耳乳突手术损伤或中耳炎症侵蚀,致面神经麻痹,用自体股外侧皮神经移植获得成功。一般术后5个月,颊、下颌支开始恢复自主运动,术后1年面肌运动,额区外基本恢复正常。术中移植神经须与面神经上下断地合,各缝合2针,以防止接合部位错位离开,影响神经轴突沿着鞘膜向前生长。作者在移植神经部位罩上横截一半的硅胶管可固定和保护移植的神经,再植入替尔氏皮片。采用植皮方法 保护神经和供给神经营养。 相似文献
2.
3.
王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307-307
我院从 1 991年以来 ,采用物理疗法等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1 46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面神经麻痹患者 1 46例 ,男 82例 ,女 6 4例 ,年龄 5~ 70岁 ,病程 2~ 1 0 0天。病变位于左侧 72例 ,右侧 74例。病情 :轻型6 2例 ,患侧鼻唇沟稍变浅 ,眼裂稍扩大。皱额、闭目、鼓腮等动作完成不全。重型 1 2例 ,患侧完全不能皱额 ,不能闭目 ,鼻唇沟平坦 ,口角下垂明显 ,进食时食物残留于颊间隙内。中型 72例症状及体征界于轻、重型之间。对照组 :2 9例 ,男 1 1例 ,女 1 8例 ,年龄 1 7~ 6 0岁。病程 2天~ 2个月。左侧 1 5例 ,右…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面神经瘫(附6例报告)青海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关丽梅,焉晋绪,刘利明我科自1985年至今采用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4例,平均24~58岁,属颅... 相似文献
5.
1986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用电针治疗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0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0例病人均在门诊观察治疗,男580例,女72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70岁,15~30岁最多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大部分病例2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8例,男88例,女40例,年龄5~20a 17例,<30a 39例,<40a 24例,<50a 22例,>50a 26例,左侧60例,右侧68例,特发性116例,外伤性12,病程<7d 28例,7~14d 32例,15~30d 32例,1~3mo 20例,>3mo 16例,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面神经修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22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采用面神经减压术?吻合术进行修复治疗?对于随访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18例,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22例中有16例是因为开放性乳突手术引起的面神经意外损伤,损伤部位以面神经鼓室段?锥段最多见,颞骨骨折3例,贝尔面瘫3例,病理改变表现为面神经纤维部分或全部断裂及面神经水肿?面神经修复方法,包括面神经减压术?端端吻合?耳大神经移植吻合,随访1年以上1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预后及疗效分析:面神经减压16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Ⅳ级4例,Ⅴ级9例,Ⅵ级3例,术后1年面肌功能恢复至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结论:面神经修复手术可以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吊线风""面瘫"等,是针灸临床中疗效最明确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更能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06年-2009年,在门诊采用氦氖激光、电针、红外线、直流电导入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周红霞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1):4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口呙)斜”、“口僻”范畴,笔者于1971~1984年在门诊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97例,女75例;年龄以20~40岁患者居多;麻痹部位在左侧85例,右侧87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中医辨证属风寒痹阻型130例,肝胆湿热型40例,肝肾阴虚型2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大鼠面瘫的自然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手术减压时机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减压后面瘫的恢复变化过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动物模型。将完全面瘫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不减压组,2周减压组,4周减压组,8周减压组。分别于以上不同的时间行面神经减压术,并于不同时间测定面神经刺激阈值,以观察面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对完全面瘫的大鼠于面瘫后1周行面神经阈值检查,对最大电流刺激(3mA)无反应。4组大鼠面神经刺激阈值的恢复速度相比,2周、4周减压组比不减压组及8周减压组快;2周减压组面神经的恢复速度比4周减压组快。结论通过血管钳钳夹大鼠的面神经骨管,可以造成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大鼠模型。面神经减压术在面神经受损后4周内进行,可缩短其面神经阈值的恢复时间;且减压时间越早,面神经的恢复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断面神经鞘瘤的方法、手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修复面神经功能的途径。方法:入住本院的面神经鞘瘤患者11例,在确诊前全部误诊为他病,确诊后,对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患者行神经移植,其中5例应用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干热骨骼肌桥接;对2例中耳乳突腔-颅内面神经鞘瘤的患者,1例行舌下神经移植(舌下神经攀植入舌下神经),1例直接将舌下神经襻植入面神经远端;其余患者面瘫时间较长,已不能恢复面神经功能,仅1例行阔筋膜口轮匝肌悬吊术,其他放弃面神经功能的重建。结果:3例未行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患者,遗留完全面瘫;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分别为(Brakmann-House功能分级)功能2级3例3、级2例、未恢复1例;2例舌下神经以及攀支重建面神经的患者,功能2级1例3、级1例。结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应进行系统检查排除误诊。术中为了完整切除肿瘤,可采用面神经改道吻合术、面神经移植等方法,在断端套用静脉血管给予保护,予以耳脑胶进行粘合。另外,干热骨骼肌的桥接在临床上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超兴奋性的临床表现、意义及产生机制。方法:应用神经兴奋性测试仪测试100名正常人面神经兴奋性阈值的范围,并与1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兴奋性测试结果对照。制作豚鼠面神经麻痹试验模型,应用诱发肌电图测试肌动电位,透射电镜观测神经纤维髓鞘的改变。比较超兴奋性组及非超兴奋性组的临床治愈天数。结果:正常人双侧面神经兴奋性阈值的范围为1.72~-1.57 mA,190例面神经麻痹中29例面神经呈超兴奋性。超兴奋性组临床治愈平均需(3.4±6.0)d,非超兴奋性组临床治愈平均需(42.6±11.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只豚鼠中,8只面神经压迫后阈值比压迫前下降,呈超兴奋性,电镜下可见神经纤维髓鞘板层轻度开离。结论:面神经麻痹呈面神经超兴奋性者预后良好。呈现超兴奋性与髓鞘板层开离及与使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离子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颅脑创伤和医源性损伤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外伤性面神经损伤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微环境的营造,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减少,临床检查手段的完善,手术治疗的时机,指征、入路和方法规范等.本文就这些热点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组织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24 h4、8 h7、2 h、7 d1、4 d取出面神经核团和颈部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糖皮质激素受体α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增高在面神经核中出现在损伤48 h后,颈部淋巴结出现在损伤72 h后。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在面神经核团及外周淋巴细胞胞核及胞质中,在面神经受到损伤后其表达量增高,而且神经损伤较单纯外伤可以引起较长时间的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改良乙状窦后进路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9例。术中沿面神经根长轴纵向梳理面神经约7-10个层面,再将纤刀倾斜45°对神经纤维进行多层面刮剥,发现面神经根有明显血管压迫且较易分离者加以血管移位隔垫。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19例(65.5%),神经周围蛛网膜粘连者3例(10.3%),既无血管压迫又无珠网膜粘连7例(24.1%)。术后面肌抽搐消失25例(86.2%),症状减轻3例(10.3%),无效1例(3.4%),总有效率96.5%。无1例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18个月以上,面瘫均在6个月内恢复,面部肌力恢复达House-brackm annⅠ级或Ⅰ-Ⅱ级,复发2例(6.9%)。结论改良乙状窦后进路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为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操作简便的有效颅内术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