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平圣惠方》共一百卷,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首先阐明诊断脉法,其次叙述用药法则,然后按类分述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方药,是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书。《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五卷单列《治(疒呙)疮诸方》、《治(疒呙)疮久不瘥诸方》两章。在《治(疒呙)疮诸方》中,记  相似文献   

2.
《太平圣惠方》[1](以下简称《圣惠方》)为北宋初期第一部官修大型方书。系由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人,广泛收集宋以前方书和当时民间单、验方,历时14年编纂而成。全书共  相似文献   

3.
宋业强 《四川中医》2006,24(12):33-34
《太平圣惠方》(以下简称《圣惠方》)是宋王朝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型方书,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方著作,很有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初步分析《圣惠方》治疗白癜风的内治方9首、外治21首,并对其立法用药进行了剖析。认为其内治强调祛风通络,尤以擅用虫类药而见长;外治则以毒攻毒,擅用有“毒”之品。《圣惠方》治疗白癜风与当今临床用药有较大不同,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太平圣惠方》是宋王朝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型方书,由王怀隐等人编写,历时10年,于公元992年成书。  相似文献   

5.
《太平圣惠方》是一部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大型方书,书中有关肝气虚证的记载较多。通过对《太平圣惠方》的研读,总结出肝气虚证主要症状有筋脉抽掣疼痛、眼目昏暗、视物不清、手足不收、两胁胀满和泪出不止等。《太平圣惠方》中善用白茯苓与五味子组成药对治疗肝气虚证,且善以风药治疗肝气虚证。  相似文献   

6.
李红香 《吉林中医药》2010,30(6):522-523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受到了中外许多医家的重视。有关其论述及其多,尤其关于逍遥散的源流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认为是小柴胡汤的衍化方,有人则认为是柴胡汤所来,更多人则认为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笔者则认为逍遥散乃脱胎于孙思邈之调中汤,历经宋代太医局等经临床试验,并综合《太平圣惠方》多种妇科方剂所得出的一道效方。  相似文献   

7.
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历史悠久,方书众多,浩如烟海。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赵佶的《圣济总录》等,都是庞大的方书,内容浩瀚,各具特色。但切合实用,流传较广,被历代医家所公认的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应属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同时也是世界医药史上最早的官方制剂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历史上载方最多的方书是()①《太平圣惠方》②《备急千金要方》③《普济方》④《医方集解》  相似文献   

10.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综合性方书,其认为腰脚湿痹是"风湿冷三气相攻而成也。气胜则通行流转,不为留滞。风湿冷气胜,则住于腰脚。是为湿痹。……风湿痹,冬多中人血脉腠理,则为诸风矣。本由外风邪,入于经络气俞也。"脚腰痛是"由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痛。"《太平圣惠方·食治腰脚疼痛诸方》认为"宜以食治之也",《太平圣惠方》所载食治腰脚疼痛诸方中,除了针对病证风、寒、湿的药物外,还运用米、面等与其相伍,如梅实仁粥方、豉酒方、婆罗粥方等方剂,这是借米、面之力调护脾胃,另有引风湿之药入脾经四肢之效。可见注意脾胃的调理,是提高治疗风寒湿痹疗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于北宋淳化三年(992)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宋本《伤寒论》及《千金翼方》卷九卷十选定的校本之一。今以淳化本校宋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此本。  相似文献   

12.
从医德医术、脏腑辨证、五脏用药、养生保健、润肤美容、脉法诊断、察病预后等方面,探讨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的学术思想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大量缺乏功效说明古方的功效倾向性。方法:以组方药物的各种属性为基础,构建方剂功效属性距离矩阵,通过功效属性距离矩阵计算元组矢量的属性权重,利用平均值法、最陡峭下降法、拉格朗日中值法、信息量法从药物归纳方剂的功效。结果:为量化结果比较,利用"准确率"标准评价上述4种方法对《局方》方剂进行属性约减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得到上述4种方法的属性约减准确率分别为:61.5%(平均值法),79.2%(最陡峭下降法),68.2%(拉格朗日中值法),70.8%(信息量法)。结论:平均值法结果繁杂,最陡峭下降法结果简约,拉格朗日中值法具有较好的折中性,信息量法结果受阈值影响可变动。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金元以后五脏中风研究逐渐淡化,至今罕有研究的现象,追溯《千金方》、《太平圣惠方》中的相关内容,剖析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特色。认为,与康宋以前相比,该时期的五脏中风在病证上,逐渐由一般证候向具体病证转化;在治疗上,《千金方》寒温并用,创内风论治之先河;《太平圣惠方》突出各脏中风特点,区分五脏用药,拓展内风治法。指出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今日中医临床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5.
《太平圣惠方》有关辨证论治的特点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肇勤 《河南中医》2006,26(6):80-82
《太平圣惠方》有关辨证论治的理论少、实践多。表现为总论简约,处方前后没有证候的展开和加减用药;有关辨证理论大多沿袭《内经》、《伤寒论》等著作。书中未严格区分阴虚、阳虚、血虚、津液虚,这类理论也没有形成。论虚必称虚寒、阳虚,但处方中不乏治疗血虚、阴虚者。其对疾病的归类趋于合理,处方、用药极大丰富,多为煮散,充分反映出辨证论治时代疾进的步伐。其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于丰富中医基础理论及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健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以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书中方剂的选材十分丰富,同时也选载大量各种病症,为后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对于健忘的方药也是记载颇多,归纳了《普济方》中有关健忘的方药,并拟从心、脾、肾、三焦、风邪等几个方面进行论治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最能体现中医学经典论特质的,应该说还是中医经典,学好经典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客观地认识金匮要略中的疾病;如何正确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如何灵活地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从这3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学好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金匮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Zhu J 《中药材》2012,35(1):152-156
通过文献考证和解读,重新考证了早期记载秋石方的书籍和时间,发现:现存有据可考的最早记载秋石方的书籍是《良方》和《证类本草》,而不是《经验方;》沈括是秋石阴阳二炼法的最早记录者,但未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本草纲目》中的阳炼法并非直接源于《良方》或《苏沈良方;》《证类本草》中的炼人中白方就是秋石方,而不是其他方子,该方不直接以炼秋石方为名的原因与秋石作为一种药物独立列于本草书籍的历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赵艳青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1980-198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神志病验方530首》中以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神志病验方530首》中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剂140首,涉及中药209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5首.结论 《神志病验方530首》中收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剂以化痰息风、开窍醒神、活血祛瘀、清热泻火、养心安神、疏肝理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