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邪致病最易耗损阴液,本文浅析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滋阴方法及用药规律,上焦以透热兼以养阴;中焦以泻热兼以保阴;下焦以育阴兼以搜邪.  相似文献   

2.
<温病条辨>养阴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学中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养阴诸法 ,匠心独具 ,现探析如下。辛凉解表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温病初起 ,邪热伤津而致口渴、咽痛、小便短诸症。治用银翘散加花粉、生地、麦冬、知母清热养阴。若邪热郁肺 ,窜走血络而发疹 ,治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元参清血滋阴 ;若“太阴风温 ,但咳 ,身不甚热 ,微咳”,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解表养阴并举 ,实含未雨绸缪之意 ,免使邪热侵犯中、下二焦。辛寒清气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太阴温病 ,邪热内结阳明 ,热盛津伤而见“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  相似文献   

3.
养阴思想是吴鞠通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时时顾护阴液的养阴观贯穿吴氏温病治疗始终,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梳理吴鞠通温病专著《温病条辨》,从温病的初期、中期、后期与恢复期不同病程阶段总结吴氏特色养阴治法,归纳其方药应用规律与瘥后调养之法,明确温病治疗中养阴的重要性,对现今以阴伤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温病条辨》养阴法以甘寒、咸寒、酸甘法养阴为基础,并配合辛凉、苦寒等法,组成诸复法使用,广泛应用于温病三焦传变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对养阴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作者吴鞠通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燥者润之”及叶天士《温热论》“热邪不燥胃津 ,必耗肾液”等理论的影响下 ,认为“温病者 ,津气先虚” ,其治疗当着眼于保津养阴 ,认为“留得一分津液 ,便有一分生机”。笔者试从《条辨》原文 ,略述其保津养阴法在温病领域的运用规律 ,以求正于同道。1 阴液已伤 保津为先1 1 肺胃津伤 ,甘寒生津 凡温邪热势虽退而肺胃津液已伤 ,症见口干舌燥 ,脉大出微喘 ,甚至鼻孔扇者 ,用白虎加人参汤 (上焦篇第 8条 ) ,以清热益气阴 ;气血两燔 ,出现身热心烦口渴 ,…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温病条辨》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吴鞠通运用养阴护津法治疗温病的经验,从理、法、方、药进行了剖析,综汇为九大治疗法则:①宣散护津法;②退热生津法;③凉血滋阴法;④攻下存阴法;⑤养阴润下法;⑥益气滋阴法;⑦补气敛津法;⑧泻火滋阴法;⑨养阴熄风法。对每一法则的适应病症及方药的运用要点作了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7.
8.
李华  周语平  刘光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4-1025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温病学著作。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一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瑭提出温病三焦辨治养阴思想,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针对温邪侵袭程度,结合三焦辨证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三焦辨治养阴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文进  鲁玉辉 《光明中医》2022,(7):1157-116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养阴方剂用药经验.方法 将《温病条辨》中关于三焦养阴论治方药,写入Excel软件中并复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常用药物频次等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方药进行方剂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温病条辨》治疗温病养阴的方剂29首,使用药物22味,总频次112次.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温病条辨》总结吴鞠通燥病辨治的治学思想,以期对燥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吴鞠通认为燥病以外感为主,以三焦为通道进行传变,主要侵犯气分和血分。其病性有温凉之分,凉燥易阻滞气机出现寒化,温燥易伤津耗液出现热化。在治疗上,三焦用药有别,上焦气分病者多用辛药,中焦寒热里坚者皆用苦下,下焦血分阴伤者咸寒填精等,同时又根据卫气营血部位不同,精准用药。总之,寒者治以苦温,热者治以甘寒。《温病条辨》中深刻揭示了燥病的传变、用药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燥病诊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总结和归纳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湿邪的治法,结合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对湿邪的三焦论治、标本兼治等诸多治法特点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其所用湿邪的治法深合经旨,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禁忌证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为急性外感热病 ,临证时若识证不准 ,误用治法 ,可致诸多变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温病禁忌证法 ,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现将温病禁忌证法归纳如下。1 淡渗之禁《温病条辨》中焦篇 30条云 :“温病小便不利者 ,淡渗不可与也 ,忌五苓、八正辈。”温病小便不利的原因 ,以阴津耗伤者为多见 ,故吴鞠通强调养阴清热为大法 ,不能见小便不利就滥用淡渗利尿之剂。并对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的小便不利用猪苓汤提出了异议 ,而强调运用甘苦合化法 ,药用冬地三黄汤。证之临床 ,当遵守此原则。尤其某些感染性疾病中出现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13.
养阴法是《温病条辨》治疗大法之一,养阴思想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温病条辨》按三焦分证治疗,在上、中、下三焦病证治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养阴护阴思想,养阴在下焦病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养阴方剂以补阴药、补血药及清热养阴药为基本构成,同时,又体现出三焦分证用药的侧重。常用药物有麦门冬、阿胶、甘草、干地黄、白芍等,又常根据温病病情变化和发展不同阶段,在主药的基础上随证配伍。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在温病治疗中主张先立法、后择方。其立法按照药物性味特点,攻邪用辛凉、苦寒等法,扶正用甘寒、成寒等法,并根据邪正虚实不同阶段,组成诸复法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阴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阴津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保阴护津在温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刁人政 《四川中医》2008,26(12):42-43
《温病条辨》在温病初起首用辛凉,温病传变中善用辛凉,并发展性地应用了辛凉甘寒法、辛凉淡渗法、辛凉辛温法、辛凉苦温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思维方法的诸多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在祖国医学的继承和挖掘工作中必须认真整理研究和继承。本文即是整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体现出来的类比思维方法并简略分析类比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温病条辨》承气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亮亮 《中医研究》2004,17(2):13-15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承气诸法的分析,探讨了吴鞠通在温病治疗中对<伤寒论>承气法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苦寒攻下法、邪正合治法、脏腑合治法、二肠同治法、两少阴合治法、上下二焦合治法、一腑中气血合治法、攻下护胃法、清热祛瘀法等多种多样的治法.贯穿其中的灵活机变,随证施治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孙大定 《河南中医》1994,14(6):377-378
《温病条辨》下法述要孙大定湖北宜昌医学专科学校(443003)主题词吴瑭,《温病条辨》,泻下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对下法的应用颇具特色。在立法上,以宣通三焦,清泻实(湿)热为宗旨;在遣方中,宗仲景之方而不凿执其法。首创以温热...  相似文献   

20.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55-1455,1464
清.吴鞠通是稍后于叶天士的温病学大家,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之浅深轻重,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互补,相辅而行,从而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对于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吴氏的三焦辨证更注重湿温病的辨证施治,因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湿邪为患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