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男男  张蔚 《广东医学》2005,26(3):290-290
患儿 ,男 ,3个月 ,出生后 1个月反复呕吐 ,6~ 8次 /d ,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 ,量少至中 ,非喷射性 ,无腹泻、发热、抽搐等伴随症状 ,曾住院两次 ,分别诊断为“胃扭转”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给予补液对症治疗后症状可好转 ,数天后又反复。患儿系足月顺产儿 ,无窒息史 ,混合喂养 ,父母体健 ,非近亲婚配 ,无家族遗传代谢病史。查体 :体重 5kg,血压 10 6 4 / 6 6 5kPa(80 / 5 0mmHg) ,体温 37℃ ,呼吸 30次 /min,脉搏 12 0次 /min,神志清 ,营养发育欠佳 ,轻度脱水貌 ,无皮肤色素沉着 ,心肺腹及外生殖器等无异常。前两次住院期间多次…  相似文献   

2.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 PHA)至少有两种类型:Ⅰ型PHA和Ⅱ型PHA。两者共同的临床表现是低Na~+血症、高K~+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但肾小球滤过率和肾上腺功能正常。现就两种类型的PHA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1岁,因"发现血钾升高18 d"入院.入院前18 d患者在外院住院期间查见血钾升高,予以对症处理,血钾正常后出院,因出院后反复血钾升高来我院就诊.患者有"急性肾炎"及"妊娠高血压"病史;入院半年前发现血压轻度升高未予干预.其父亲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具有高钾血症、高氯血症、代谢性...  相似文献   

4.
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但EDTA偶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近年来检验学方面屡有报道,但临床少有报道。该症常被误诊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体内参与凝血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全血细胞分析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采用EDTA抗凝剂进行血小板计数时有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的现象,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率极低,但仍有造成临床误诊的可能,因此,本文就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现象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在就诊时主述多样,临床表现不一,极易引起误诊、误治,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疾病发展造成脏器功能的不可逆损害:为此,笔者收集了我院近5年经病理证实的1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就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理检查做一分析,为广大医师在诊断原醛症时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16岁,学生.2008-12-15因"发现血压升高1周"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高血压查因"收住院.既往有青光眼病史5年,无高血压家族史.体格检查:脉搏70次/min,血压15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8.
王珂  刘俊  廖琳 《中外医疗》2013,32(4):43-44
目的探讨EDTA-PTCP临床实验室的筛查方法及验证抽血后时间对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EDTA-PTCP患者门诊抽血,分别经仪器法、手工法、染色法对EDTA-K2抗凝血和枸橼酸盐抗凝血的血小板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分为抽血后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同时进行染色镜检复查验证。结果枸橼酸盐抗凝能有效对抗ED-TA-PTCP的血小板聚集,0min时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已明显降低,37°C恒温箱15min能很好缓解血小板聚集。结论对于EDTA-PTCP患者,无论住院和门诊患者均应使用枸橼酸盐抗凝管抽血。  相似文献   

9.
Kuang MH  Ouyang WT  Lin JH  Liu W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44-3146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为分析其相关因素提供资料.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肿瘤患者中EDTA-PTCP患者的病史、肿瘤类型、治疗方法 、使用药物等,分析上述因素与EDTA-PTCP的关系.结果 本中心此2年约55 000例肿瘤患者中共有49例发生EDTA-PTCP,男24例(49.0%),女25例(51.0%).49例中10例(20.4%)有高血压史,5例(10.2%)有糖尿病史.共涉及17种肿瘤,每种1~11例不等.49例中13例(26.5%)在肿瘤治疗前检出EDTA-PTCP,36例(73.5%)在肿瘤治疗后榆出;36例中肿瘤治疗包括化疗11例(30.6%)、放疗+化疗5例(13.9%)、肿瘤切除15例(41.7%)、介入治疗5例(13.9%);16例化疗患者中,地塞米松使用最多(87.5%,14/16);20例手术患者(包括肿瘤切除15例、介入治疗5例)中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最多(75.0%,15/20).18例(36.7%)检出1次EDTA-PTCP;31例(63.3%)检出2次以上,EDTA-PTCP持续时间≤2周的有35例.根据疗程长短分为2组,肿瘤切除与未治疗组(28例)和肿瘤化疗与介入治疗组(21例),EDTA-PTCP持续时间≤2周的患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比47.6%,x2=10.22,P<0.01).结论 肿瘤患者中EDTA-PTCP的发生与性别、合并常见病、肿瘤类型及治疗方式可能无关,与治疗用药可能有关;EDTA-PTCP持续时间与疗程长短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相应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钾、血钠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卧位与站立位下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以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类似,但在PRA、PAC、ARR水平等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临床特征及初步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 方法 对2008-01~2013-04收治的90例P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血压升高者89例,血钾降低者88例.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65.56%,ARR>50者占58.89%.CT、MRI及B超检查发现肾上腺病变阳性率分别为98.89%、94.12%、73.44%.86例行腹腔镜手术(另外4例行开放性手术).单侧腺瘤79例,单侧增生8例,双侧腺瘤1例,一侧腺瘤伴对侧增生1例,假性囊肿1例.单侧腺瘤中,51例行肿瘤剜除术,1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3例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1周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者69例,血钾恢复正常者74例. 结论 ARR是PA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CT是PA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腹腔镜手术是治疗PA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随机稳态优化算法的灵敏度分析,讨论算法解对某些参数变化的依赖关系,文中给出了仿真例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抗凝剂纠正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EDTA-PTCP的12例患者分别同时采集1︰9枸橼酸钠抗凝和EDTA抗凝的标本于0、30、60和120 min进行测定,并行手工血小板计数和推片镜检检测。结果 EDTA抗凝标本在0时的结果接近手工计数值(>0.05),30、60和120 min的结果与手工计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在0、30 min的结果接近手工计数值(均>0.05)。同样,60和120 min的结果与手工计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纠正EDTA-PTCP的应用方法可行,30 min内检测结果可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证实的56例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最多,高血压45例(80.3%),平均收缩压为(148.30±24.73)mmHg,舒张压为(94.73±15.48)mmHg。42例有低血钾。立位醛固酮与卧位醛固酮正常或降低者24例,占68.6%(24/35),升高者11例,占31.4%(11/35),其中4例升高超过正常值30.0%,占11.4%。48例手术前CT考虑为腺瘤,诊断准确率为85.7%。结论综合临床症状和醛固酮测定再加CT粗查,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证实的75例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最多,平均收缩压(169.45±22.65)mmHg,最高227mmHg,平均舒张压(105.17±12.42)mmHg,最高135mmHg。脑出血6例,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2例。71例有低血钾,血钾(2.67±0.48)mmol/L,尿醛固酮(ALD)较正常升高,为(58.05±44.55)nmol/24h,立位醛固酮与卧位醛固酮相当或降低49例,占71.0%(49/69),升高20例,占29.0%(20/69),其中8例(11.6%)升高值超过30.0%。71例手术前CT考虑为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4.7%,以最大面积计算瘤体,CT值(2.05±1.48)cm2,术后病理值为(3.94±2.66)cm2,P<0.01。结论醛固酮瘤以高血压、低血钾最常见,立位醛固酮与卧位醛固酮比较,多数正常或降低,但也有部分升高,CT准确率为90.7%,结合体位试验及CT结果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术后病理提示实际最大瘤体面积较CT所测瘤体面积大。  相似文献   

16.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症病因进行分析。方法仪器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结果EDTA抗凝剂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结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应受到广泛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诊断为腺瘤且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患者就诊临床症状复杂,就诊科室不同,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1例(6.25%)、2例(12.50%)、13例(81.25%)。伴有低血钾14例(87.50%),严重低血钾9例(56.25%),平均血钾浓度为(2.87±0.52)mmol/L。伴高血钠患者4例(25.00%),平均血钠浓度为(143.07±2.37)mmol/L。伴有血脂异常7例(43.75%),同时伴有高TC及高TG血症2例(12.50%),伴高TC患者3例(18.75%);高TG患者6例(36.77%)。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较高。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相当部分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肾上腺皮质单侧腺瘤8例,增生1例。一侧腺瘤合并对侧增生1例。10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定位检查阳性所见,24小时尿钾(8/10)增多、血浆醛固酮水平(6/6)增高,血浆肾素活性(4/6)受抑制。作者还重点对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炜  张征  徐尔理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13-3515
目的观察增生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5例增生型原醛症患者〔其中特发性原醛症(IHA)69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AH)16例〕,分为IHA手术治疗组(26例)、IHA非手术治疗组(43例)和PAH组(16例)。分析3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醛固酮,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PRA)间的差异,并对患者术后或治疗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3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1)IHA手术治疗组、IHA非手术治疗组、PAH组高醛固酮血症者分别占100.0%(26/26)、79.1%(34/43)及93.8%(15/16),低血钾者分别占76.9%(20/26)、62.8%(27/43)及75.0%(12/16)。诊断时IHA手术治疗组及PAH组患者血、尿醛固酮及血钾水平与IHA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HA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随访及IHA非手术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后随访,收缩压、舒张压、血醛固酮、尿醛固酮水平与诊断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收缩压、舒张压、血醛固酮、尿醛固酮水平均较诊断时显著下降,血钾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手术治疗患者随访中临床及生化指标改变较IHA患者明显,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而IHA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间10例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经不同抗凝剂仪器检测、手工法计算血小板数及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的情况,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EDTA抗凝剂仪器测出血小板数为(18.7±10)×10^9/L,换用枸橼酸钠法、手工法检测血小板数分别为(165.1±42)×10^9/L、(186.8±52.0)×10^9/L,与EDTA抗凝法比较,P均〈0.01,中位误诊时间为21d(7~30d),基础疾病分别颅咽管瘤1例、鼻咽癌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期2例、乙型肝炎1例、冠心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子宫肌瘤1例、高血压病1例、健康体检1例.基础疾病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无关系。【结论】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低,极易误诊,对于临床上无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DTA—PTCP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