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康复时期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治疗时,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内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时两组肢体肌力及Barthc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康复组肢体肌力及Barthcl指数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内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时两组肢体肌力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康复组肢体肌力及Barthel指数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抑郁状态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以上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病人残疾的发生,能促进偏瘫病人的恢复。(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治疗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35例。其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的方法;乙组患者在病情得以控制的2 d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生活活动能力在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甲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能够是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改善,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舒曼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059-3060
目的 观察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专案突破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康复模式施护,试验组针对康复锻炼依从性问题行专案突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试验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总依从率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专案突破护理解决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例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下问题效果显著,可取得更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本体促进技术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强调进行心理康复治疗。4次/周,30~50min/次。对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RSD、HAMA、Barthel指数评定、Brunnstrum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干预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倒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效果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将2003—06~2004—10在我院神经科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情程度、药物治疗方法及统计学处理方法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沿袭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心理康复、中医针灸、中药药熨穴位法、残肢功能锻炼及家庭追踪指导康复服务,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变化。结果: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极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等方面的价值,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处在生命体征平稳阶段的脑梗死偏瘫后遗症患者(n=104),采取1∶1比例法进行患者护理分组。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配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肌力分级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偏瘫后遗症情况明显,严重影响康复状况。予以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肌力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住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分配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经30d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体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顾春峰 《上海医药》2012,(18):52-52,I000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早期社区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07年脑卒中1年内的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等康复治疗手段,采用ADL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7人(80.95%),对照组改善3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采用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同时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50例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未接受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应用于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可充分提高家庭干预的有效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理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病情稳定2~10 d后接受康复理疗,对照组病情稳定后2周后接受康复指导。对患者入院前以及治疗后进行FIN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接受康复理疗后功能独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理疗训练之后,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迅速功能迅速恢复,在临床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