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璇  吴瑶  陈宝俊 《江苏医药》2012,38(24):3024-3025
由垂体外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所致的库欣综合征称为异位ACTH综合征;国内此病确诊率较低,且以类癌为主.我院自2000年以来进行了3例胸腺类癌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的胸腺瘤摘除术.现将其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低血钾、糖尿病、高血压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血压、血糖水平上升,血钾水平降低,血ACTH、皮质醇、UFC水平明显上升;大剂量地塞米松、岩下窦静脉静脉血试验对于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垂体MRI、肾上腺CT、胸部X线平片、胸部CT等能够发现一定的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原本病灶是首选治疗方式.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应结合多种方式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胸腺癌是发生在胸腺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7%,占胸腺肿瘤的17.4%[1].临床少见,需要术后病理证实.我院2008至2011年共发现2例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现对其临床和病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常见肿瘤,占纵隔肿瘤发生率的20%。故对该部位肿瘤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患者临床表现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约70%的胸腺瘤见于40~50岁成年人,男女发生率相等,儿童极少见。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发现。颈部或后纵隔异位胸腺瘤罕见。不少患者首先因重症肌无力(MG)或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继而发现有胸腺瘤。对这种具有特征性的伴随肿瘤现象(Paraneoplastic manifestation)及瘤组织在光镜下呈多样性表现,长期以来一直引起胸外科医生和临床病理学者的兴趣。在胸腺瘤临床表现、预后和病理组织分型关系方面存在着众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方法复习了近年来有关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文献,综合叙述成文。结果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纵隔肿瘤,肿瘤发率虽低,但危害相对大,具有潜在恶性。临床分型较多,常合并出现副肿瘤综合征。结论目前胸腺瘤的诊断依靠X线片及CT检查。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分期是独立的影响预后及生存期的因素,肿瘤的浸润性及切除的完整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胸腺瘤是胸外科治疗中常见的前上纵隔的原发肿瘤,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是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对胸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不清楚,认为胸腺瘤的发生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40~50岁人群多发,常并发重症肌无力。目前对胸腺瘤的研究中发现早期的胸腺瘤同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仅仅通过组织学检查不能确定胸腺瘤的良恶性。临床学者认为30%~40%的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为临床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杂纵隔肿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结论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比普通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难度大、风险性高,应根据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选择手术切口和术式,完整的切除瘤体,是提高临床治愈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并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巨检肿瘤呈结节状,切面灰红灰白相间.镜检2例肿瘤组织呈岛状、小梁状及器官样排列.1例燕麦细胞样弥漫分布,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Syn、CgA、EMA、PCK呈阳性表达.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有助于与纵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螺旋CT扫描,之后结合病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 35例患者中,胸腺瘤16例,侵袭性胸腺瘤10例,胸腺淋巴瘤3例,胸腺癌2例,胸腺类癌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异位胸腺瘤1例。结论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CT诊断价值较高,且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予以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75年5月~1981年9月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共40例(不包括原发于纵隔的淋巴系统肿瘤)。本文将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本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30岁以内者16例,31~50岁24例。肿瘤的病理类型:畸胎类瘤10例(畸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4例,畸胎瘤10例,胸腺瘤6例,淋巴瘤4例。完全肿瘤切除31例(91.2%),3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术(8.8%),死亡率为0。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其首选诊治方法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应注意术后综合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其余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淋巴瘤。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孙霁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8-6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X线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确诊,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死亡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1.7%。术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的随访发现,良性肿瘤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术后化疗或放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发生脑部转移3例,肺部转移1例。讨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患者及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应仔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蒙岭  王勇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390-390
肝脏的转移性肿瘤 ,可来源于各组织和器官 ,临床上以来源于大肠癌的转移最常见。约 2 0 %大肠癌患者在确诊的同时可发现有肝转移 ,另有 4 0 %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 3a之内 [1] 。手术切除肝转移癌是唯一可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 ,而非手术治疗仅可有限延长患者生存期或无效 [2 ]。1990年~ 1999年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2 7例。结合有关文献 ,对 2 7例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7例中 ,男 16例 ,女 11例。年龄 31岁~ 75岁。原发肿瘤位于结肠 10例 ,直肠 17例。Duke…  相似文献   

16.
胡军  曹建初 《贵州医药》2003,27(4):301-301
类癌好发于胃肠道、呼吸道,发生于胸腺部位很少见。胸腺类癌是发生于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长期以来一直与真正的胸腺瘤相混淆。现报道1例。 患者男性,71岁。3个月前于体检照胸片发现胸部阴影,进一步做胸部CT示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患者无胸闷气促、心悸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体格检查也无明显阳性体征,为切除肿块而入院。手术见肿块位于前纵隔,体积12cm  相似文献   

17.
从1984年—1998年我们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共21例,现就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7岁~54岁,平均41.6岁。其中畸胎瘤10例,胸腺瘤9例,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86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根据WHO(2004)胸腺瘤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并进行Masaoka分期,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CK、CD5、TDT进行研究.结果 胸腺瘤A型6例(7.0%),AB型21例(24.4%),B1型9例(10.5%),B2型26例(30.2%),B3型10例(10.6%),胸腺癌14例(16.5%).Masaoka分期Ⅰ期7例,Ⅱ期34例,Ⅲ期33例,Ⅳ期12例.86例胸腺上皮肿瘤上皮细胞均表达CK,4例(40%)B3型胸腺瘤和12例(75%)胸腺癌上皮细胞CD5( ).A型、AB型、Bl型及B2型胸腺瘤淋巴细胞均TDT( ),2例(20%)B3型胸腺瘤TDT( ).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可对胸腺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集了我院 196 3年 11月至 1999年 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内胸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5 0例 ,现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分析如下 [1、2、3 ]。1 临床资料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为 2 0~ 5 7岁 ,平均 32 .6岁。其中原发纵隔良性胸腺瘤 2 8例 ,恶性 14例 ,胸腺脂肪瘤 2例 ,胸腺囊肿 4例 ,原发于右肺内胸腺瘤 2例。临床表现 :本文 2 8例良性胸腺瘤中 ,12例无症状 ,16例除 4例有重症肌无力外 ,有症状者以胸痛、胸闷、气促最常见。14例恶性胸腺瘤均有症状 ,6例出现重症肌无力 ,胸痛、胸闷 5例 ,心悸、发热、体重下降 3例。4例胸腺囊肿 ,2例胸腺…  相似文献   

20.
田小丰  卞钧  方良伟 《江苏医药》2002,28(3):228-228
原发性纵隔肿瘤大部分属良性 ,恶性者较少。我院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11月共手术治疗纵隔恶性肿瘤 13例 ,占同期纵隔肿瘤的 2 2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2~ 6 5岁 ,病程 1个月至半年。临床多表现为胸痛、胸闷 ,其它伴随症状有咳嗽、发热、气短、声嘶、吞咽困难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手术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肿瘤起源于前纵隔 8例、后纵隔 3例、中纵隔 2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 6例 ,姑息性切除 4例 ,单纯开胸探查 3例。病理类型 :恶性胸腺瘤 5例 ,恶性神经鞘瘤 3例 ,神经内分泌癌 2例 ,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