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肾静脉间置人造血管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年1~12月施行脾肾静间置人造血管(PTFE)的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7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分流后门脉压力平均下降1.27kPa,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随访5~12个月,彩超示间置人造血管管通畅,食道吞钡显示食道静脉曲张改善4例,消失3例。无再出血,无肝性脑病。结论 该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传统手术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术式。方法 对3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0.68kPa。近期并发左胸腔积液9例,左膈下积液10例,1例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内绝大多数病人脾亢和食道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B超和γ-照相显示残脾无明显增大,有吞噬功能,随访1-10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及死亡各2年,1年,3年和5年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静脉与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1994 年3 月~1998 年3 月共采用脾静脉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2 例,男7 例,女5 例,年龄34 ±6.35 岁(26 ~54 岁) 。常规脾切除,游离脾静脉及一定长度的大隐静脉,将大隐静脉经皮下隧道进入脾床,与脾静脉吻合。术中测定吻合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率。结果 吻合前、后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38 ±2.75 ,24.68 ±2.55 cmH2O( P < 0 .01 ) 。术前门静脉最大血流速率19.86 ±8.65 cm/s,术后降至16.27 ±7.54 cm/s ,下降18.93 % ( P < 0 .01 ) ;术前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706.32 ±814.27 ml/min ,术后降至1 323.02 ±630 .52 ml/min ,下降22.46 % ( P < 0 .01 ) 。食管钡餐检查静脉曲张消失者8 例,明显减轻3 例,无变化1 例。随访1 ~4 年无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及死亡病例。结论 脾静脉大隐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且无肝性脑病发生,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  相似文献   

4.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1994~1997年我院采用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IMRS+P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8~52岁,平均38岁。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呕血史。肝功能分级(中国.武汉):Ⅰ级4例,Ⅱ级5例。B型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14~20cm。2.手术方法:脾切除以后,向上牵拉横结肠,在其系膜根部切开后腹膜,游离出肠系膜下静脉5~6cm备用(直径大于06cm即可采用)。在胰体下缘腹主动脉上方…  相似文献   

6.
泌尿外科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我院1992年5月~1995年9月诊治4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48~74岁,平均63岁。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巨大肾肿瘤探查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并发高血压2例,心肌梗死1例,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2.0~4.5h,术中出血400~800ml,输血300~800ml。2例术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时间为8h~7d,出血量800~3000ml。症状主要为上腹部不适,呕…  相似文献   

7.
在21例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合并出血病人.施行联合断流治疗中.用XF-90消化道残端闭合器在胃贲门下4cm处将胃壁全层折叠分次钉合一圈.阻断胃底反常血流。急诊手术8例术后血即止,择期手术13例术后3mon钡餐复查静脉曲张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近期随访0.5~3a,1例术后2a死于原发性肝癌.1例术后4mon再出血。应用XF-90消化道残端闭合器阻断胃底反常血流,较其它方法具有:可靠、省时、安全及阻断反常血流部位合理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改良Walker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ugiura术的血流动力学原理.将Walker术进行改良,用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特点是在食道下段较低位量阻断食道静脉血流的同时,又可离断腹段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优点是经胸手术回避了前次手术粘连和血管栓塞等矛盾.手术简单省时,适应症宽,近期止血可靠、远期效果良好。本组手术19例,均为各种手术后再出血者.择期手术15例无死亡;急症手术4例,死亡1例.总的手术死亡率5.26%(1/19).再手术后的生存时间:9a1例,7a2例,6a1例,4a3例,3a6例.2a3例,1a1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小口径门腔静脉分流,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46例,按Child分级标准,肝A级者15例,B级者24例,C级者7例。让腔静脉分流均为侧侧吻合,吻合口8mm,在平均随访5年零8个月期间,再了出血率4.4%,肝性脑病发生率2.2%。  相似文献   

10.
脾肾静脉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为推荐脾肾静脉分流术,分析对比了405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及376例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流术术后再出血者为10.12%,切脾组为21.2%(P<0.001),出血导致死亡者切脾组高于分流组,分别为10.6%与2.96%。但因肝衰死亡者分流组高于切脾组,分别为16.5%与9.8%。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及食管静脉曲张改善均优于切脾组(P<0.01)。根据不同病因分析,肝炎后肝硬变分流术对防止再出血的效果在随访期更明显,分流组为8.6%,切脾组为22.7%(P<0.02)。近期肝衰的发生分流组高于切脾组为8.9%与3.2%(P<0.001)。为了提高脾肾静脉分流术的效果,严格手术指征是降低术后肝衰发生的关键。为了防止再出血,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起到关键作用。预防性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再出血为4.9%,切脾组为15.1%(P<0.01)。因出血致死者在预防性分流组为6.2%,切脾组为26.4%。分流组不增加脑病及肝衰的发生率,又可避免继发性肝外阻塞。为了纠正传统端侧吻合术的缺陷,采用改良的侧侧吻合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又有良好的分流效果,现已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恩山  赵连德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33-335,I071
探讨提高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脾次全国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6例,以3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对照,进行对比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5.5年,平均26个月。结果(1)研究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约11.5%,好转61.5%,无变化26.9%;而对照组好转50.0%,无变化45.8%,加重4.2%,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研究组脾亢消失;(  相似文献   

12.
5例均为男性,年龄18~34岁,刀刺伤4例,铁片击伤1例。部位:左心室3例,右心室1例,右无名静脉1例,合并左肺穿透伤2例。伤后来院时间30~120min,血压9.33/6.67kPa1例,测不出4例,心音遥远3例,颈外静脉怒张1例。病人入手术室后立...  相似文献   

13.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用腹主动脉前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2例。分别观察以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再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 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平下降11cmH2O,28例(53.84%0患者食 底静脉曲张减轻,4例(7.69%)患者发生再出血,6例(11.54%)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30例下胸段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其pH和PCO2分别为,A组pH4.7~4.8,PCO20.4~0.5kPa;B组pH7;2~7.4,PCO253.3~54.7kPa;C组pH7.2~7.4,PCO28.O~10.0kPa。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麻醉持续时间为,A组65.7±30.3min,B组51.2±32.7min,C组31.7±16.7min(与A组比,P<0.05)。另外,A组肌松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单纯提高利多卡因pH(C组),则缩短硬膜外麻醉持续时间,肌松差;碱化利多卡因中的高PCO2(B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高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尼莫地平对胰腺疾病患者血胰屏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对15例胰腺疾病患者在口服尼莫地平后不同时段胰液标本中的尼莫地平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在用药后0.5、1、1.5、2、2.5、3、3.5和4小时,该15例受试者胰液中的尼莫地平平均浓度分别为4.79、7.31、9.21、8.04、6.05、5.11、3.37和1.19ng/ml;尼莫地平的胰液浓度高峰时间为用药后1.5~2小时,最高浓度为9.21ng/ml。由此提示尼莫地平可以穿透血胰屏障,这也是它在胰腺组织内发挥药理作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422例FDMO膜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84年9月至1995年10月应用复旦大学生产的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式氧合器(FDMO膜肺)为422例病儿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422例中男265例,女157例;年龄1.5~14岁;体重9~30kg。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25~28℃),肝素化后ACT保持480~600秒,灌注流量为每分钟110~120ml/kg,心肺转流时间30~358分钟,平均96分钟。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结果:PaO232.0±5.6kPa,SaO20.98~0.99,PaCO25.2±0.6kPa、pH7.40±0.03,BE2.1±1.6,SB32.6±2.4,BB49.0±2.6。术中测定游离血红蛋白82±20~140±34g/L。结论:FDMO是一种氧合性能良好的膜肺,不仅使用方便,且对血细胞破坏较少。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血液回输下直视手术的方法治疗巴德基亚里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10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1997年8月~1999年1月,我院共收治巴德基亚里综合征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43岁,平均33-5岁。临床表现:胸腹壁静脉曲张10例,肝脾肿大10例,食管静脉曲张9例,呕血3例,下肢轻度水肿4例,中度水肿3例。经B型超声波及上、下腔静脉对端造影检查,发现下腔静脉穹窿状隔膜完全闭塞7例,2cm长的节段性闭锁并血栓3例。病变均在平第10…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伴同侧输尿管远端梗阻畸形二例报告刘必胜,吴开俊例1,男,4岁半。因跌伤后左侧腹痛2天于1985年9月13日急诊入院。体检:T38.3℃,P162次/min,R36次/min,Bp13.3/8kPa。神清,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部分电切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为了提高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治疗效果,对72例高危BPH病人采用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治疗,平均随访3.5年。结果显示: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14.4g,占预测前列腺重量的21.9%;术后IPSS由26.5±3.7降至10.2±2.7,最大尿流率由5.9±2.5ml/s提高至14.8±2.3ml/s,而术后再手术率与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切除前列腺组织10~15g与15~25g两组的术后IPSS、尿流率无明显差异。认为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适用于高龄高危BPH病人,手术不必刻意追求前列腺切除的重量及彻底性,其效果关键在于切除的部位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但因肾静脉位置深、细小,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疗效。报告我院近期采用脾腔静脉分流术式治疗3例,均为女性,年龄9 ̄12岁,反复出血史6 ̄10年。钡餐示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肝外病变由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术中切除脾脏,测得脾静脉口径6 ̄9mm。将脾静脉与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 ̄18个月,2例一般情况良好,1例(脾静脉口径6mm)术后8个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