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应用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但在PICC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何防范和降低PICC置管风险、保障PICC置管安全,是护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浅谈一下如何防范和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术常见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置管不但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 ,且在深静脉高价营养中也普遍应用。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本院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共 18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中男 110例 ,女 76例。年龄 3~ 78岁 ,平均 4 2岁。各类手术病人 118例 ,其他重危病人 6 8例。 186例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14 5例 ,占 78%。其中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132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 2 8例 ,股静脉穿刺 2 6例。穿刺成功率为 92 .6 %。置管后出现套管阻塞 12例 ,气胸 1例 ,未发生感染及其它并发症。2 穿刺途径和特点2 .1 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前加强与患者的晌通,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中心静脉置管中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中心静脉置管后加强导管的护理,预防穿刺点和导管感染,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栓塞.结果 356例中心静脉置管保留时间4~53d,平均(12.5±5.1)d;无1例出现穿刺处感染和导管内感染,拔除留置针做细菌培养,无一例细菌培养阳性;无1例导管脱出;导管栓塞12例,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无1例导管拔除.结论 加强中心静脉置管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上下腔静脉分支 ,经各种途径插入导管 ,使导管的前端到达上下腔静脉根部。经深静脉导管可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可输入高价静脉营养液行全胃肠道外营养 ,另外 ,还可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测定中心静脉压。我科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对 2 5 6例危重病人及大手术后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 ,效果较好 ,现将置管后护理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5 6例病人中 ,男性 15 8例 ,女性 98例 ,年龄 3~ 84岁 ,平均 47 6岁。病因分别为 :ARDS12例 ,晚期癌症 5 6例 ,全麻术后病人 8例 ,重度脑…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全胃肠外营养(TPN)液已成为治疗危重病人的有效和常用措施之一,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在上升,感染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并发症.由于TPN患者往往已有明显的基础疾病和伴发疾病,而缺乏肠内营养可造成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和菌群移位,这些都使该类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我科经中心静脉导管行TPN的患者96例,通过护理有效降低了导管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入选的416例患者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了解PICC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选的416例带管患者中354例导管维护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识别并处理穿刺点感染24例、机械性静脉炎26例,发生堵管并有效处理,实现导管再通10例,发现置管手臂血栓患者2例,请医师协助溶栓治疗后拔管,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同行人员对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为99.7%、100.0%;对维护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9.7%、99.4%;对环境要求满意率分别为99.3%、95.3%。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危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造成的医疗危险性亦不容忽视。循证护理是用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理,来制定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祥 《西部医学》2007,19(3):377-378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86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体会。方法: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3%,误入动脉3例,气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需要熟悉静脉解剖,掌握多种进路,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艳  杨燕玲 《新疆医学》2004,34(5):40-40
我科自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外科急危重病人选择性的实施深静脉置管16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穿刺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使用人体大静脉 ,如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 ,是危重患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治疗处置 ,同时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1] ,是一般静脉穿刺或血压监测所不可替代的。做好置管操作及其护理 ,保持其通畅 ,延长留置时间 ,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进行了 78例中心静脉置管。其中男 4 2例 ,女36例 ,年龄 2 96 5岁 ,平均 4 7岁。其中失血性休克 7例 ,脾切除及贲门血管离断术后 4 8例 ,脾切除及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70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体会.方法 介绍7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点的选择.结果 700例患者其中一针穿刺成功638例(占91.1%),再穿刺成功59例(占8.5%),穿刺失败3例(占0.4%)总穿刺成功率99.6%.由穿刺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共88例(占12.5%).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广泛,在穿刺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术者熟悉静脉解剖,技术熟练,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顺利完成穿刺.  相似文献   

15.
16.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实现提高工作效率,人员凝聚力,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推力。我科于2015年1~12月首次开展了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率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  相似文献   

17.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常规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用于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总结我科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981例心脏外科手术病例围手术期中心静脉导管的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981例,男660例,女321例;年龄3~91岁,平均47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809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79例,瓣膜手术56例,大血管手术9例,其他手术28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接受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患儿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导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5~27d,均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由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如全肠外营养患者、颅内高压需要4小时或6小时输入甘露醇降颅压的患者、长期化疗的患者、躁动不安外周静脉无法穿刺的患者等。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20.
陈燕 《中外医疗》2009,28(26):137-137
行中心静脉王管术化疗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但行该术的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作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不配合等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我科患者的置管率。以人为本,从整体护理观从发,观察和总结患者的心理变化,即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