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和动态强化参数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配置的MeanCurve分析软件直接得到病变实质、邻近肌肉及相同层面的动脉TIC,测量指标包括TIC类型、Slope、Rrim-center。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1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23例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I型0例,Ⅱ型7例(30.4%),Ⅲ型13例(56.5%),Ⅳ型3例(13.0%);38例恶性骨肿瘤中,I型11例(28.9%),Ⅱ型17例(44.7%),Ⅲ型10例(26.4%),Ⅳ型0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取I、Ⅱ型曲线为恶性诊断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69.57%,准确性为72.1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1.54%。动态增强参数比较,良性骨肿瘤Slop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9例(41个病灶),常规MR平扫后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序列进行DCE-MRI,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计算峰值时间(Tpeak)、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ER)、最大信号强度(SImax)及清除率(WR320s)等参数.采用SPSS 15.0软件对良、恶性结节组的动态增强参数Tpeak、SImax、Slope、ER及WR320s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Tpeak及WR320s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35,0.000),良性结节的Tpeak短于恶性而WR320s大于恶性.Tmax、Slope及E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0.40,0.81).所有甲状腺癌均表现为Ⅱ型(4/15)或Ⅲ型(11/15)曲线,甲状腺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Ⅳ型曲线(15/26).以Ⅱ型及Ⅲ型动态曲线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6%、90.2%、78.9%、100%.结论 DCE-MRI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TIC可直观地反映良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差异,以Ⅱ型及Ⅲ型曲线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准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I动态增强(DCE-MRI)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资料.采用1.5 TMR行乳腺肿块DWI,对感兴趣区( ROI)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分析病变的MR信号、ADC值及TIC,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乳腺ADC值分别为:恶性肿块组(0.826±0.064)×10- 3mm2/s,良性病变组(1.214 +0.028)×10- 3mm2/s,正常腺体组(1.403±O.150)×10-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第一分钟强化率良、恶性肿块组分别为(51.44±17.62)%、(68.46±14.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26个良性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均匀强化,减影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像上未见环状强化或血管纠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20个,Ⅱ型5个,Ⅲ型1个;24个恶性病变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减影后11个显示环形强化,MIP示12支迂曲的异常血管向肿块聚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6个,Ⅱ型4个,Ⅲ型14个.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预测,单独使用DWI、DCE-MRI及联合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5%、80%、87.5%,特异性分别为76.92%、88%、92.3%,准确性分别为76%、84%、90%.结论 结合ADC值与TIC,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动态MRI增强斜率值(Slope)在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2例),分析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及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探讨其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确定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关系.结果 48例肿块的SI-T曲线共分为3型,其中Ⅰ型(陡峭上升型)22例,Ⅱ型(缓慢上升型)21例;Ⅲ型(轻微上升型)5例.恶性组Slope值(4.23±2.68)%/s[范围(0.96%~10.53%)/s],良性组(1.44±0.99)%/s[范围(0.36%~3.76%)/s],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以2.2%/s为界,Slope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8%、96.2%、81.1%.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 结论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反映了肿瘤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一种定量检测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6例肌骨系统肿块 (良性18例 ,恶性 18例 ) ,采用GRASS序列行MRI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 (SI -Time)曲线 ,计算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分析其在良恶性肿块之间有无差异。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 ,得出最佳评价指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确定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关系。结果 恶性组Slope值 ( 4.33± 2 .70 ) % /s(范围 0 .97%~ 10 .5 0 % /s) ,良性组 ( 1.46± 0 .97) % /s(范围 0 .37%~ 3.86% /s) ,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Ρ <0 .0 0 1) ,以 2 .0 % /s为界 ,Slope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3.3%、77.8%、80 .6%。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Ρ <0 .0 5 )。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指标 ,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lope反映了肿瘤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26例为恶性病变,20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良性淋巴结多为椭圆形,淋巴结周围水肿,脂肪边缘模糊,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68.23±117.89)%,Tmax为(70.17±8.75)s,Slopemax为(2.96±2.03)%/s;而恶性淋巴结则呈类圆形或球形,轮廓较清晰,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92.74±106.84)%,Tmax为(61.92±21.37)s,Slopemax为(3.37±1.83)%/s。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动态增强MRI的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及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良性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Ⅰ型,而恶性淋巴结病变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淋巴结MRI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肌肉骨骼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肌骨系统病变患者(良性组23例,恶性组42例)行MRI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抑脂T2加权成像及DWI检查,测量并分析两组病变间ADC值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判定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并计算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统计学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完成。结果16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83±0.50)×10-3 mm2/s,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04±0.36)×10-3 mm2/s,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以1.38×10-3 mm2/s为阈值,ADC值对肌骨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95.65%、95.38%。结论 DWI可以较好地反映病变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对肌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40例,其中恶性淋巴结24例(44枚),良性淋巴结16例(26枚),行DCE-MRI及STIR-EPI-DWI序列扫描,分析两种病变动态增强特征性参数及T-SI曲线类型的特性,分析DWI的信号表现及ADC值特点.结果 Ⅰ型、Ⅱ型及Ⅲ型T-SI曲线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组间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Ⅰ型作为诊断恶性标准,Ⅱ型及Ⅲ型作为诊断良性标准,其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为92.31%、准确性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2.86%、阴性预测值为57.14%.若以Ⅰ型及Ⅱ型作为诊断恶性标准,Ⅲ型作为诊断良性标准,其敏感性为88.64%、特异性为57.69%、准确性为77.14%、阳性预测值为78%、阴性预测值为75%.恶性淋巴结平均至峰值时间较良性淋巴结短,恶性淋巴结最大上升斜率较良性淋巴结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在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072±0.245)×10-3mm2/s,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75 ±0.240)×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高于恶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DCE-MRI和DWI,有助于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 T2W I和增强检查对胸膜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细胞病检或临床追踪证实。其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病变15例。MR动态增强扫描后在工作站上比较信号强度和增强形态,并将感兴趣区(RO 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别计算其0.5 m in斜率值。结果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在T2W I平扫的表现上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TIC可分为3型,Ⅰ型17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3例);Ⅱ型4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2例);Ⅲ型10例(均为良性病变)。16例恶性肿瘤中14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15例良性病变中8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良恶性病变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0.5 m in斜率值0.00227作为鉴别胸膜局灶性良恶性的阈值,31例病变中22例诊断准确,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53.3%。结论以病灶信号特点、形态、曲线类型或斜率值等判别胸膜病灶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上升段最大斜率值和曲线类型在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时相增强快速采集梯度同波序列,对93例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在斜率图上选取ROI,经Functool软件后处理,得到TIC,并将曲线分为Ⅰ、Ⅱ、Ⅲ型,计算曲线上升段最大斜率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TIC类型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差异和曲线的上升斜率值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49例恶性肿瘤中,37例为I型曲线,12例为Ⅱ型曲线;44例良性肿瘤中,26例为Ⅰ型曲线,7例为Ⅱ型曲线,11例为Ⅲ型曲线,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1).良、恶性肿瘤曲线上升斜率值分别为6.80±3.35和6.8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P>0.05).与形态学表现相结合,应用TIC类型对骨骼肌肉系统恶件肿瘤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0%,阳性预测值为78%,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2%.结论 TIC类型结合形态学表现,能够提高MRI对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莹  任翠萍  张岚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2017,(11):1191-119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动态增强参数对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行动态增强MR扫描,采用Mean Curve分析软件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和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值(Rrim-center).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分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曲线类型的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结果: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364,P=0.000).高度恶性骨肉瘤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均高于低度恶性骨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9,P=0.000;Z=-5.284,P=0.000).Ⅰ型、Ⅱ型、Ⅲ型TIC曲线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3,P=0.000;x2=25.246,P=0.000).结论:TIC类型、动态增强参数值可评价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指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djuvant chemotherapy,NCT)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76处病灶进行NCT前第一次MRI检查,NCT后3个月内再做第二次MRI复查,分别对比两次MRI检查中各指标的不同,病灶最大径为10~92 mm.结果 NCT前后病灶表面弥散系数(ADC)值为(0.94±0.18)×10-3 mm2 /s和(1.16±0.30)×10-3 mm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074.5,P<0.0001);NCT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有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7.1845,P<0.0001).病灶最大长径的诊断准确率为94.7%;病灶功能指标TIC和ADC值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和76.3%;综合功能指标诊断准确率为89.5%,与病灶大小的诊断准确率间无统计学差异(2=0.8143,P=0.3669>0.05),高于ADC值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乳腺癌NCT后病灶缩小、ADC值升高、TIC有向Ⅰ型的变化趋势;在评价NCT疗效时,病灶最大直径的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代表疗效;病灶MRI综合功能指标优于单项指标,且接近病灶最大直径的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乳腺病变的60例患者行MR检查,将病灶形态学、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ADC的差值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增强率、TIC、ADC值、ADC差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808、0.882、0.959,早期增强率、ADC值、ADC差值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63%、1.30×10-3mm2/s、0.47×10-3 mm2/s.形态学、早期增强率、Ⅲ型曲线、Ⅱ型及Ⅲ型曲线、ADC值、ADC差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3.1%、59.4%、43.8%、90.6%、93.8%、96.9%,特异性分别为85.7%、82.1%、89.3%、57.1%、75.0%、8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0%、79.2%、82.4%、70.7%、81.1%、86.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63.9%、58.1%、84.2%、91.3%、95.8%,准确率分别为68.3%、70.0%、65.0%、75.0%、85.0%、90.0%.结论 DCE MRI与DWl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中ADC差值诊断效能最高,需多种方法综合诊断互补不足,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平扫的原始数据以2.5mm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将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全肺扫描行层厚为2.5mm的标准算法薄层重建,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5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3例(79.6%),其中恶性结节29例(90.6%),良性结节14例(63.6%)。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内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增厚、牵拉;Ⅴ型,支气管沿SI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无改变;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恶性结节中均以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良性结节以Ⅰ型和Ⅲ型最常见。Ⅱ型主要见于恶性结节,不见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表现在良性结节中明显高于恶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薄层扫描合并薄层重建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多模态MRI下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包括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时间-信号曲线(TIC).结果 DCE-MRI联合DWI的分期确诊率达93.3%,常规MRI为77.8%.肿瘤分化程度与ADC值呈负相关,在G2、G3及G1、G3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G1、G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子宫内膜癌TIC呈Ⅰ型及Ⅱ型,2例呈Ⅲ型,正常肌层主要为Ⅲ型,前者TIC各期信号差值(D)、强化率(ER)均低于后者,在>30 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达峰时间(TTP)在 (50±10) s.结论 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与分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海兵  李玉华  周柱玉  李君   《放射学实践》2011,26(4):372-375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在判断小儿颅内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小儿颅内肿瘤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像,包括WHOⅠ级19例,Ⅱ级17,Ⅲ级14例,Ⅳ级10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正常脑白质的ADC值,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实质ADC及实质/白质值(rADC)测量,Ⅰ-Ⅳ级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30±0.35)×10^-3(、1.06±0.23)×10-3、(0.91±0.15)×10^-3和(0.63±0.11)×10^-3mm^2/s,rADC分别为1.69±0.49、1.32±0.28、1.20±0.29和0.79±0.19,除Ⅱ、Ⅲ级肿瘤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和Ⅲ-Ⅳ级组肿瘤ADC值分别为(1.24±0.34)和(0.87±0.28)×10^-3mm^2/s,rADC分别为1.60±0.45和1.17±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高于Ⅲ-Ⅳ级组。结论:DWI对于小儿颅内肿瘤级别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而ADC或rADC值,特别是后者能较为可靠地鉴别小儿常见颅内肿瘤的级别。  相似文献   

18.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 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宫颈癌各组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156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行常规 MRI 及 DCE-MRI 扫描,在获得病理结果后将宫颈癌患者分成6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FIGO 早晚分期,淋巴结状态,肿瘤直径,年龄段)计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利用 SPSS 及 R3.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鳞癌注射对比剂后30 s 的强化率(SI30s%)及最大增强斜率(Slope)均高于腺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达峰时间(TTP)低于 FIGO 晚期宫颈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 Slope 高于 FIGO 晚期宫颈癌,其余各项分组的各参数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3.0T DCE-MRI 的半定量参数可以有效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 FIGO 早/晚分期宫颈癌,利用 Slope 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价值高于 SI30s%,TTP 与 Slope 鉴别 FIGO早/晚分期宫颈癌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