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蓓  王莉  孙庆玲  叶茂果 《眼科研究》2009,27(4):323-325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CCh)患者眼表泪液特征及手术前后的变化。方法对Ⅲ级以上A组单纯CCh患者11例(21眼)和B组伴有水性泪液缺乏的CCh患者4例(6眼)进行结膜半月形切除,检测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泪河线高度及形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活体染色(FL)、氯霉素尝味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有刺激感或异物感、视物模糊及分泌物增多,干涩、泪溢是A组患者的常见症状,泪河线均异常,氯霉素尝味试验大部分异常,BUT、FL评分均明显异常,B组SchirmerⅠ试验异常。手术后3个月A组各症状及B组刺激感或异物感症状明显改善(P〈0.05),BUT、FL评分两组均改善(P〈0.05),A组泪河线及氯霉素尝味试验大部分恢复正常(P〈0.01),B组无变化,但泪河线形态恢复;两组SchirmerⅠ试验无变化。结论CCh明显影响眼表泪液,松弛结膜新月形切除能缓解或消除CCh的临床症状及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2.
结膜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46-148
目的观察球结膜松弛的临床症状,探索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58只眼) 球结膜松弛并有泪溢或干眼等症状的患者系统观察,进行症状评估、泪河观察、BUT测定、眼表荧光素染色,并观察手术后球结膜及下睑缘变化。32只眼由于轻度球结膜松弛及干眼症状,局部给予0.1%爱丽滴眼液缓解症状; 26只眼中重度球结膜松弛引起泪溢,经手术解除泪溢。随访2-4月。结果32只眼给予0.1%爱丽滴眼液干眼症状改善者26只眼(81.25%);BUT≥10秒者29只眼(90.63%);眼表荧光素染色正常者24只眼(75.00%)。26 只眼手术后泪溢症状改善者22只眼(84.62%),BUT≥10秒者18只眼(69.23%);眼表荧光素染色正常者19只眼 (73.08%);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无松弛结膜皱褶者20只眼(76.92%);下睑缘位置正常者23只眼(88.46%);泪河恢复正常者21只眼(80.77%)。结论选择适宜治疗方式治疗结膜松弛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灼烙术治疗痉挛性睑内翻合并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65眼)痉挛性睑内翻合并结膜松弛症应用本方法。术前检查全部病例都表现干眼症状。其中角结膜炎20例(40眼),角膜溃疡11例(11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荧光素染色,泪河及泪膜功能障碍,氯霉素味觉检查异常。结果35例(65眼)术后随访3个月~2a,症状明显改善,32例(62眼)眼睑矫正良好,角结膜炎、角膜溃疡治愈;结膜松弛症好转,泪河、泪膜功能恢复,氯霉素味觉试验恢复正常58眼,占89.23%。结论本方法能有效矫正睑内翻,同时能使结膜松弛症及角膜病变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4.
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结膜松驰症的远期疗效情况。方法 手术治疗的结膜松驰症81例(147眼)连续病例中,随访时间≥24月,资料完整的24例(43眼),进行症状评估,泪河观察,BUT测定,眼表荧光素染色,氯霉素尝味试验,并观察了手术球结膜及下睑缘变化。结果 43眼症状改善者35眼(81.36%);泪河恢复正常者37眼(86.05%);BUT≥10秒者31眼(72.09%);眼表荧光素染色正常者27眼(62.79%);氯霉素尝味试验≤10min内阳性者26眼(60.47%),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紫部之间无松驰结膜皱褶者31眼(72.09%);下睑缘位置正常者38眼(88.37%)。结论 选择适宜手术方式治疗结膜松驰症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陈启城  徐威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161-1164
目的:观察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效果、并发症和眼表泪液动力学变化等。方法:观察2010-12/2012-12在我院确诊为鼻侧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30例46眼,年龄49~75(平均61.2±7.2)岁,在鼻侧翼状胬肉切除后,于下方角膜缘取一块与切除区域大小一致,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到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面暴露区,修整下方球结膜,再将球结膜固定于下方角膜缘及巩膜面。术后随访1a,比较术前和术后1mo的视力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3mo眼表泪液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包括泪河线高度及完整性、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活体染色、氯霉素尝味试验,统计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a复发率等。结果:患者术前视力0.04~0.6,中位数0.2; 术后1mo视力0.04~1.0,中位数0.4。术后46眼视力提高21眼(45.7%),无变化25眼(54.3%)。术后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活体染色、氯霉素尝味试验、泪河线高度及完整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a,翼状胬肉痊愈33眼(71.7%),显效11眼(23.9%),总有效率95.6%,无效2眼(4.4%),为胬肉复发,复发率4.4%。结膜松弛症主观疗效评价治愈33眼(71.7%),改善9眼(19.6%),4眼(8.7%)自觉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 客观疗效评价手术区结膜正常41眼(89.1%),异常5眼(10.9%),为结膜松弛症复发,复发率10.9%。未发现肉芽增生、下穹隆缩窄、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并消除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表泪液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结膜一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新方法。方法手术治疗22例44眼,术后裂隙灯下观察结膜松弛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术后临床治愈38眼(86.36%),BUT≥10秒者31眼(70.45%),泪河连续完整者41眼(93.18%),自觉症状治愈或改善者40眼(90.91%),随访3~24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并发症。结论结膜一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结膜松弛症的泪液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对泪液学的影响.方法结膜松弛症与对照组各 20 例(40 眼)进行Schirmer Ⅰ试验、基础Schirmer试验、泪河测量、BUT、荧光素活体染色.结果 Schirmer Ⅰ试验和基础Schirmer试验中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基础Schirmer试验≤5mm 者,结膜松弛症 14 眼 (35.0%) 与对照组 5 眼(12.5%)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泪河异常结膜松弛症(80.0%)较对照组(30.0%)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 BUT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素活体染色:结膜松弛症组异常者 23 眼(63.8%)与对照组异常者 14 眼(38.8%)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结膜松弛症泪液分泌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排泄延缓.  相似文献   

8.
刘和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2029-2030
目的:探讨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术前、术后2mo泪膜的稳定性。方法:对32例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患者,术后2mo月内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均做系统检查,并检测手术前后主观感觉、泪河高度及形态、双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我们采用配对t检验将患者的术眼术前和术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后用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手术前后泪河高度和20g/L荧光素滴眼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前后,泪膜的稳定性有改变,对结膜松弛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和眼表的改变。方法结膜松弛症患者23例(46眼)及年龄和性别与受试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30眼)。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同时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评价杯状细胞密度。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为(3.5±1.3)s,明显较健康对照组的(8.3±1.1)S缩短(P〈0.05);结膜松弛症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得分为(1.66±2.1)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9±1.0)点;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580±406)个/mm^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的(1102±356)个/mm^2(P〈0.05)。两者的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别。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眼表和泪液损害,包括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加和杯状细胞减少。(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87—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B组行单纯泪阜肿物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情况和泪液蛋白含量,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戴静  李大鹏  邰春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22-124,1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20个病人(2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术前,术后1mo,术后3mo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角膜荧光素染色(CSF),评价翼状胬肉及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moBUT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SchirmerI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早期对泪膜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2.
李游  刘丹  庞东渤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72-1274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8例76眼,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38眼,玻璃酸钠组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1,7,14,30d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mi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结果:术前和术后1d两组BUT,SⅠt,CF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玻璃酸钠组BUT,SⅠt,F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具有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泪道栓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栓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23例(46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且术前伴有轻到中度干眼患者,术后应用VisiPlug泪道栓进行泪道栓塞。分别于准分子激光术前、泪道栓塞术前、栓塞术后2周及3个月,针对干眼症状及泪道栓使用舒适度进行问卷调查,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加重,SⅠt和BUT明显下降;泪道栓塞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减轻,SⅠt和BUT明显增加和延长,人工泪液使用频次下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随访期间除1只眼栓塞术后1d泪道栓脱落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VisiPlug泪道栓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增加眼表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替代人工泪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正常人及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的首发破裂点位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选择26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1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指标包括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及Oculus角膜地形图检测泪膜破裂的首发破裂点位置,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按照鼻上象限、鼻下象限、颞下象限及颞上象限的顺序,干眼症组泪膜首发破裂点发生于各象限的比例分别为8眼(15.4%)、19眼(36.5%)、10眼(19.2%)、15眼(28.8%)。正常对照组各象限比例依次为8眼(19%)、15眼(35.7%)、14眼(33.3%)、5眼(11.9%)。两组泪膜首发破裂点均最多见于鼻下象限,两组间首发破裂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3,P=0.16)。结论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可以观察泪膜破裂点的时间和位置,泪膜首发破裂点位置最易出现在鼻下象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眼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使用人工泪液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52例(60眼)行超声乳化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30眼)。术前未用泪然眼液滴眼;B组25例(30眼),术前使用泪然眼液。两组术后联合使用典必殊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前第15天、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 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①术前第15天: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I试验、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1天: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试验检查B组虽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周: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个月:B组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抄0.05)。结论干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前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术后旱期干眼症状的改善及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16.
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改变情况.方法 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72例(78眼,A组),不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28眼,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7、30、90 d的干眼症状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 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 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FL)情况.结果 术后1、7、30 d,A组干眼症状评分高,SⅠt值改变大,术后30 d,A组(8.67±5.92) mm,B组(10.45±5.77)mm,BUT短,术后30 d,A组(6.23±3.22) s,B组(9.33±3.53) s,FL多,均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所有指标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不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短期对泪膜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经20G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前后泪膜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自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问于我院行20G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的连续病例132例(1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伴有Ⅱ型糖尿病的63例(63只眼)作为A组,无糖尿病的69例(69只眼)作为B组,对侧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1、3、7d,1个月及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rS)及干眼不适症状(DES)评分等检查。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泪膜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术后泪膜的变化。结果与术前1d相比,术后1、3d患者均感到术眼明显不适,D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1、-3.452,P〈0.05);43%患者主诉患眼有轻度异物感及红肿流泪;与术前1d相比,术眼术后1、3、7dBU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73、-3.218、-4.121,P〈0.05),且A组(糖尿病组)泪膜稳定性恢复慢;术眼术后1,3dC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5,P〈0.05),且在术后3d时评分最高,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d及3d术眼SI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3.814,P〈0.05),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随后变化不大。结论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泪膜稳定性差,20G玻璃体切除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糖尿病患者经20G玻璃体视网膜切除手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和泪液分泌量的下降,且术后泪膜恢复较无糖尿病患者恢复慢。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胤  庄槿  邱立红 《眼科研究》2010,28(10):989-993
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为临床疗效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2月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8例219眼;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6.1±12.1)岁。按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角巩膜缘切口组42例69眼,透明角膜切口组45例70眼,巩膜隧道切口组41例80眼。各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第1天,术后第1、2、7、30、90天对各组患者进行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S)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角巩膜缘切口组、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在检测的各时间点(F=110.51,P=0.00)干眼症各组临床评分(F=99.45,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巩膜缘切口组干眼症临床评分在手术后14d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的临床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4d角巩膜缘切口组BUT明显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时间点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明角膜切口组手术后14d的BUT值最低。手术后1d角巩膜缘切口组的SIt值达高峰,第1~14天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14d,透明角膜切口组FLS得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得分高于角巩膜缘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FLS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小,是干眼症高危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40眼鼻侧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眼。所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给予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术前及术后3mo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表、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sⅠtest(SⅠt)评价干眼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翼状胬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OSDI评分分别为2.33±1.02,2.32±0.93分;BUT分别为8.80±2.48,8.35±2.28s;SⅠt分别为4.30±2.30,4.40±2.44mm/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研究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分别为1.45±0.47,1.81±0.60分;BUT分别为11.20±2.07,9.50±2.40s;SⅠt分别为8.35±3.13,6.35±2.18mm/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改善翼状胬肉术后干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