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胆石病)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最近研究显示,胆石病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基因变异有关。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基本条件,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是胆石病患者的重要表型。本研究试图探讨胆石病患者中具有不同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个体的胆汁成分及胆汁CSI的差异,探究胆石病与线粒体DNA(mtDNA)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成核缺陷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 ,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胆石病发病机制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胆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成核缺陷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胆石病发病机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胆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和胆石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MS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引起胆囊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并促进胆石的形成。此文就MS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是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近期,胆固醇结石病与代谢综合征,肠肝轴脂质代谢异常受到关注.本文论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中有关胆汁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胆固醇,胆囊运动的调节,胆固醇的载体以及代谢综合征的进展,并提出胆囊结石病基础研究的若干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镜检胆囊胆汁对确定胆石症和区别胆固醇结石与色素性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象与方法:两组病人,一组为胆石症77例(66例有症状,11例无症状);一组为因不同疾病剖腹探查的无胆石病人39例(11例有总胆管狭窄)。所有病例均在术中直接穿刺胆囊抽取胆汁,并接受胆囊切除术。取1~4ml 胆汁离心,上清液分别测定胆酸、胆固醇及磷脂含量,计算胆固醇饱和指致,以胆汁及其离心沉淀镜检胆固醇与胆红素盐晶体。胆石则肉眼观察并测定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胆固醇含量>40%干重且大于胆红素含量者定为胆固醇结石,余为色素性结石。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端  项建斌 《胃肠病学》2003,8(3):168-171
胆石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患病率已达10%~20%,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但近10年来胆石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胆汁综合成石因素、胆汁促/抑成核系统的平衡、胆石形成的相关基因和细菌成石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胆汁热力学平衡体系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胆汁热力学失衡是胆石形成的基础。近年来在该领域有两大进展,其一是胆汁“共同成石论”的提出和发展。除Small热力学坐标系统中的3个因素:胆固醇、磷脂、胆盐之外,胆汁中还有胆色素、微量金属元素、蛋白质和微生物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构  相似文献   

8.
胆囊在胆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故有必要了解胆囊及其与胆汁的相互作用。虽然源生于肝脏的胆固醇饱和性胆汁(称成石性胆汁)是胆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但成石性胆汁也常存在于正常人,因而在胆汁或胆囊粘膜中肯定存在另一些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胆囊内胆汁的钙浓度。许多研究表明,在胆固醇或色素性胆结石患者,其胆汁中的钙常常是超饱和的,所以钙易沉淀。极大多数结石含有由钙酸盐组成的核心。当结石增大时,围绕核心沉积多层胆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应用去氢鹅胆酸(CDCA)和去氢鸟胆酸(UDCA)进行胆石溶解疗法的机制、适应症、方法、斟作用及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机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汁酸、磷酯浓度降低、胆固醇过饱和即成石性胆汁的生成有关。此外,胆固醇结石患者加速胆固醇合成的β羟β甲基戍二酸辅酶 A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6,(11)
目的研究羧肽酶E(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肝胆手术患者术中留取肝标本39例,以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以未患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饱和指数,并检测肝脏CPE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胆汁中胆汁酸、磷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9,均P0.05)。观察组胆汁胆固醇含量(11.42±1.24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1.3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05 mmol/L和1.06±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21,均P0.05)。观察组肝脏CP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41,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肝脏CPE表达水平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r=-0.532)和胆固醇饱和指数(r=-0.614)具有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患者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肝脏CPE表达水平下降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肝脏CPE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胆汁胆固醇含量和饱和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小肠动力障碍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陵  董蕾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3):206-207,213
小肠动力障碍及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减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小肠动力障碍及MMC减弱间接地使胆汁中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浓度增高:DCA本身可以使肠转运减慢,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胆汁中DCA比例过高直接抑制胆囊运动;DCA增强胆汁中胆固醇分泌;DCA增加富含胆固醇的“泡”(vesicles)不稳定性,增强胆汁胆固醇结晶形成。胆汁中DCA浓度增高,胆汁酸减少,胆囊运动减弱,从而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分别测定了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24例非胆石对照患者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sIgA、IgG、IgM、IgE的含量。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sIgA、IgG、IgM、IgE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sIgA、IgM、IgE与胆囊胆汁中的sIgA、IgM、IgE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中IgG与单发结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sIgA、IgM、IgE及胆囊组织中sIgA、IgG、IgM、IgE与单发结石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有升高。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sIgA、IgG、IgM、IgE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促成核因子。  相似文献   

13.
高胆固醇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高胆固醇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动物试验 ,探讨高胆固醇饮食的成石原因和机理 ,为在饮食上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提供试验依据 ,为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和病人的康复提出理论依据 ,并为今后胆固醇结石的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以狗作为试验动物 ,用 0 3%的高胆固醇饲料进行试验喂养 ,连续喂养 6周 ,观察动物胆结石的形成 ,测定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分析胆汁中成分的改变。在试验四周内试验组动物形成胆结石 ,且成石率为 10 0 % ,结石直径为 1mm~ 11mm。试验组动物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提高 (p <0 0 1) ,胆汁中胆固醇和胆固醇结晶显著升高 (p <0 0 1)。通过高胆固醇膳食 ,试验动物血清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 ,胆汁中胆固醇增加 ,成石性胆汁形成。提示胆固醇代谢的异常变化在胆囊结石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致胆石症相关因素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 ,近年在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较近的尸检和B超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胆石症发病率较高 ,约 2 5 % - 30 %。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是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胆石症形成的共同物理化学机制是胆汁中某些脂质、无机盐或有机盐超过了在胆汁里的最大溶解度 ,从胆汁中析出。胆固醇结石形成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1 过饱和胆汁形成 ;2 晶核形成 ;3 结石生长。胆固醇的易溶性主要决定于胆固醇、胆汁酸、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 6 0年代末提出胆汁胆固醇全部都是溶解于胆盐和磷脂组成的微胶粒里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代谢异常引起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以及生物物理改变导致胆固醇结晶成核,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关于胆石形成及其自然过程的早期阶段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目的在于:(1)确定产后早期胆石发生率;(2)寻找胆石大小与胆绞痛发作的相关性;(3)检测和比较产后早期与后期胆汁脂质成份的变化;(4)追踪小胆石患者产后期的临床和超声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胆石症和大肠癌在西方国家常见,在亚非地区则少见。两者都与饮食、特别是“纤维缺乏”有关,且都与胆汁酸盐代谢异常有关。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可形成胆固醇性结石,这是由于胆汁酸盐的异常分泌或合成所致。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随鹅脱氧胆酸的比例增加而增加,而脱氧胆酸的比例增加时则其溶解度下降;此为鹅脱氧胆酸治疗胆石症的部分根据。高纤维饮食可减少胆汁中的脱氧胆酸,此或因其阻碍脱氧胆酸远端肠道的吸收或因减少肠道细菌产生(脱氧胆酸)之故。大肠内胆汁酸代谢产物增多认为参与大肠癌的形成,如果此说正确,则可预料在这类患者身上此两种疾病会伴随出现。但早期研究的结果并不令人鼓舞。Doouss和Castleden研究了尸检者和大肠癌患者的胆石症流行  相似文献   

17.
人类胆囊中胆固醇结晶形成的机制尚不明 了。此研究旨在评估胆汁中脂质及蛋白质在胆结石病人胆囊胆汁(GB)的胆固醇晶体检出时间(chCDT)中的意义。 方法:98例进行腹部手术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胆结石病人组52例,另外6例因胆汁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或胆固醇含量低于20%而被剔除。从胆囊中收集胆汁样本,经处理后测定胆固醇。用偏光显微镜测定GB的  相似文献   

18.
胆石的成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发病率和患胆石的性质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差异,美国和日本发病率约为10%,美国印地安土著人为48.6%,而我国上海为5.3%,占腹部外科的22%。西方国家约80%为胆囊胆固醇性结石,我国以肝内、外胆色素性结石多见。 一、胆石成因 1.胆固醇性结石:多因高脂和高精糖饮食及体质性脂质代谢紊乱(如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活性及7α羟化酶调节障碍)致肝胆汁中胆固醇过高,不能被含有一定比例的磷脂所形成的液泡和含腿酸盐的混合微胶粒所溶解,由于液泡和微胶粘的融合、变大而破坏,胆固醇从中逸出成为单水结晶,与胆囊分泌的粘蛋自等物质聚集作为成核因子,再与钙离子等物质聚成结石。胆汁中胆盐减少可影响胆固醇溶解,其减少原因为肝脏合成少或因  相似文献   

19.
在胆石病人和动物模型的胆汁中已识别许多可能的成核因子,如粘液、钙和胆红素。最近的研究提示胆汁内总蛋白可能是一种以前未被认识的成核因子。作者检验胆汁总蛋白增加先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假设。 将成年雄性草原犬鼠分为对照组(N=22)和0.4%胆固醇饲料组(N=18),最长饲养18周。饲料中所含胆固醇为蛋黄粉(0.2%胆固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胆囊疾患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占主要住院病种的第5位,每年约有100万例胆囊炎新病例需要治疗。胆囊切除术可能是第2种最常做的手术,而且每年因胆道手术死亡的病人最少有3,000例。胆囊和胆道疾患常与胆固醇结石有关,这种结石是由于胆汁内的胆固醇过度饱和,变成“致结石性胆汁”(litho-genic bile)所造成的。胆汁含水85~95%,胆固醇通常不溶于胆汁。但胆固醇可借助含有胆酸和磷脂的微胶粒溶于胆汁之中。胆汁的胆固醇过饱和反映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