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健全的成年动物能否诱导供者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方法 以成年BN和DA雄性大鼠为供鼠。成年Lewis雄性大鼠为受鼠,给供鼠在切除脾脏或摘取心脏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受鼠在手术前两周输注经Dex处理的供鼠脾脏细胞细胞(Dex-SpC)或者移植经Dex体内处理的供鼠心脏(Dex-Gr),或者联合进行上述两种处理(Dex-SpC+Dex-Gr),另一组受鼠在输注Dex 相似文献
2.
用地塞米松体内处理大鼠的脾细胞诱导成年大鼠同种异体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健全的成年动物能否诱导供者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方法 以成年BN和DA雄性大鼠为供鼠,成年Lewis雄性大鼠为受鼠,给供鼠在切除脾脏或摘取心脏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受鼠在手术前两周输注经Dex处理的供鼠脾脏细胞细胞(Dex-SpC)或者移植经Dex体内处理的供鼠心脏(Dex-Gr),或者联合进行上述两种处理(Dex-SpC+Dex-Gr)。另一组受鼠在输注Dex-SpC的前后3 d和围手术期间也用Dex进行了处理(Dex-SpC+Dex-Gr+Reci-Dex)。结果Dex-SpC组供者特异性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而Dex-SpC+Dex-Gr组移植物存活时间更长。但是,Dex-SpC+Dex-Gr+Reci-Dex组移植物存活时间没有两联处理组长。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经Dex体内处理的供者脾细胞能够诱导师未经免疫抑制的成年动物的同种异体免疫耐受,提示耐受或排斥并非决定于抗原性质的"自我非我",动物是新生还是成年。其机制可能是经Dex处理后脾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从而不能提供共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紫外线处理供体脾细胞经胸腺途径透导免疫耐受对同种异体移植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只,对照组单纯作皮肤移植,实验组在移植前8d作胸腺内脾细胞悬液注射。结果:实验组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红细胞免疫反应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未见明显增强,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非紫外线处理供体脾细胞经胸腺途径也能诱导出较高程度的移植免疫耐受,MHC-Ⅱ抗原并不影响耐受诱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在移植21天将供体脾细胞分别注射到受体的胸腺,脾脏,静脉,皮下,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10mg/kg。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XEG TQSFNY GUFQ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受体对供体靶细胞没有出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观察免疫排斥过程中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移植组、B组)、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异体神经移植组(后行移植组、C组)。分别在移植术后第3d、第7d、第14d、第28d,用荧光标记CD4、CD8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和CD4/CD8比值。结果:与A组比较,第7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第14d,B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第28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供体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地诱发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方法 :将Wistar大鼠或豚鼠脾淋巴细胞通过胸腺途径分别注射给新生SD大鼠 ,8~ 10周龄时分别行同种Wistar大鼠或异种豚鼠供心移植 ,观察移植心存活的时间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胸腺内注射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Wistar供心移植 ,供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平均存活 >6 0 4d(P <0 0 0 1) ;而胸腺内接种豚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豚鼠供心移植 ,供心平均存活仅 9 8d(P >0 0 5 )。结论 :单一胸腺内接种同种脾细胞可以诱导新生大鼠的免疫耐受 ,但不能诱导异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鼠异心脏移植模型,探讨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受体鼠移植术前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并联合短期应用环孢菌素A。采用MTT法检测术后受体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绍2(IL-2)产生水平及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受体鼠γ-干扰素(γ-IFN)表达水平。结果: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显著抑制受体脾淋巴细胞IL-2、γ-IFN的表达及NK细胞活性,联合应用环孢菌素A抑制效应更显著。结论:抑制IL--NK-γ-IFN免疫网络功能可能是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改良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供体组(实验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供体组(对照组)15只.另取30只Spra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受体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受体15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 cm长缺损,用供体组的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神经分别与相应受体组进行移植物桥接.植入4周后,将移植段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淋巴细胞变化.结果 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新鲜异体神经组明显多于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P<0.01).结论 经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制备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具有免疫原性低,作为同种神经移植物不会被排斥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和肝脏非实质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皮肤移植模型,实验共分4组:对照组,实验1、2、3组。各实验组于皮肤移植前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肝脏非实质细胞及两种细胞联合输注。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测定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水平,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结果各实验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各检测项目指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联合输注组为著。两种细胞单独输注组的存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皮肤移植前门静脉单独或联合输注两种细胞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诱导免疫耐受,以联合输注组的作用最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及体液移植免疫反应,IL-2、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脾切除对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脾切除后大鼠血清淀粉 素含量,以APAAP法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并动态观察三种脾切除对移植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脾切除可减弱机体初级免疫应答,影响T细胞亚群,保留50%脾脏可保留部分脾功能;三种不同量脾切除对免疫耐受形成有协同作用,明显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平均达80天。结论:50%脾切除以抑制排斥反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受损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hNGF)促进大鼠受损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坐骨神经造成挤压性损伤,给予rhNGF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同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缝合法造「成神经损伤,不同时间点测定动作电位潜伏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4μg/kg rhNGF组在第35天、第56天的NCV显著加快(P〈0.05),而8μg/kg rhNGF组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提取物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两组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反折结扎 ,术后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1( 10 0mg (kg·d)和同体积的SAL ,于 2、4、6周取材L4~ 6 节段脊髓 ,电镜下观察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细胞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形态变化 ,用体视学方法计算每张照片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面积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均发生损伤性改变 ,实验组超微结构形态以及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体积密度变化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 ,对运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探讨视神经与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 50只SD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5组,取视神经和坐骨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结果 LN和FN在坐骨神经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视神经,出生后7d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用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24只大鼠按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2组大鼠均连用7d。并对2组大鼠术后4周进行电生理检测,检测坐骨神经复合神经动作电位(CN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记录潜伏期(LAT)、波幅(AMP)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CNAP、SNAP、CMAP的LAT差值及AMP、NCV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肌电图波幅高,潜伏期短。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增殖骨髓间充质细胞,取第5代细胞与脱细胞异体神经复合培养,构建移植物。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支架组,对照组。术后12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检测及组织学等方法评价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的检测显示实验组优于支架组(P<0.05);组织学检查,实验组修复神经S-100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支架组,足底皮肤单位面积内触觉小体明显多于支架组,实验组缝合神经有效神经截面积、纤维数目、纤维密度、纤维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支架组(P<0.05),其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效果接近对照组。结论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有效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经脱细胞神经支架溶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在体内具有施万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建立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家兔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患肢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正常进行对比。结果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有所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家兔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促进损伤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理.取66只SD大鼠.用钳夹法制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针刺委中、环跳穴.2、4、6周观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率、电生理恢复率、脊神经节、脊髓前角细胞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针刺对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及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干预,通过热痛阈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背根节内NT-3、Trk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的PWL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延长,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PWL值明显缩短,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NT-3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可以改善神经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表现,通过促进NT-3及其受体TrkC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对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上,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融合蛋白的治疗作用.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hIGF-1融合蛋白高(0.02 mg)、低(0.002 mg)剂量处理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以大鼠行为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坐骨神经-腓肠肌诱发电位、组织形态学变化为指标,综合考察hIGF-1融合蛋白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 结果 术后20~32 d,各测定时间点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SFI值及SFI恢复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术后35 d,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诱发电位振幅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H-E染色显示,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再生神经排列较模型组规则,有髓神经纤维增多,髓鞘较厚且完整. 结论 重组hIGF-1融合蛋白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和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SD大鼠115只,随机分成空白组35只、造模组80只。后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成模动物共73只。随机抽取70只,分成模型组与电针组各35只,电针组每天电针45min。所有动物分批于试验开始后第1、2、4、6及10周后处死,取坐骨神经,抽提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NGF、IGF-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水平比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随电针的干预时间而逐渐升高;第4周NGFmRNA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时电针组IGF-1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升,第4周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mRNA和IGF-1mRNA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降低,电针刺激促使大鼠坐骨神经的NGFmRNA和IGF-1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