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134例肺炎病原学和临床分析表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51.5%,葡萄球菌占27.6%,肺炎球菌感染仅占6.7%。50岁以上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死率为46.1%,因此应尽可能早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儿童MP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8046例)的临床资料,对患儿MP-IgM抗体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MP-IgM抗体检测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IgM抗体阳性率为18.45%(8863/48046)。2013-2018年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98%、17.88%、18.59%、18.52%、20.69%、15.08%,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2,P=0.001)。不同年份相同季节间、同一年份不同季节间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婴儿期阳性率最低,同一年份的不同年龄时期之间、同一年龄时期的不同年份之间(除学龄期外)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MP-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5.92%,低于女性患儿的22.50%(P<0.05)。结论中山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且好发于3岁以上儿童,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MP感染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年至2020年在清远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61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清远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367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的病例资料,通过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结果了解MPP发病情况,并对MPP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3674例住院CAP患儿中,1261例MP-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4.3%。不同年份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2019年阳性率最高,达38.9%。不同月份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11月份阳性率最高,达41.8%。不同性别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女童阳性率为39.1%,高于男童阳性率的3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1岁、1-3岁、3-7岁、7-14岁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6%、41.6%、46.8%、47.8%,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M...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AR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INFA)、副流感病毒(PIV)、乙型流感病毒(INFB)、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等7项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分析ARI病原学种类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例ARI患者中检出病原体133例,占比66.50%(133/200),其中MP阳性率为57.89%,ADV阳性率为15.79%,INFB阳性率为10.53%,RSV阳性率为7.52%,PIV阳性率为4.51%,INFA阳性率为2.26%,CP阳性率为1.50%;在133例病原体中,混合感染38例,占比28.57%(38/133),其中MP+INFB感染14例,占比36.84%,MP+ADV感染9例,占比23.68%,MP+INFB+ADV感染8例,占比21.05%,PIV+MP感染3例,占比7.89%,MP+RSV感染2例,占比5.26%;133例病原体中,≥70岁阳性率占比89.47%...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信阳地区冬春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住院儿童病毒及支原体检出率及构成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532例,用间接免疫方法检测6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INFA)。结果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4.54%。6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18.7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乙型流感病毒(10.52%),副流感病毒(6.90%),腺病毒(3.70%),甲型流感(0.00%)。3-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9.56%,支气管肺炎组检出率最高为47.87%。结论引起信阳地区冬春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流行特征和细菌病原学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2家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当地5岁以下儿童肺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和细菌病原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住院肺炎病例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在3 4月和11 12月,1周岁以内患儿占全部病例的44.43%;检出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19.16%)、流感嗜血杆菌(16.73%)、鲍曼不动杆菌(13.65%)、大肠埃希菌(1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46%)和肺炎链球菌(7.05%)。结论 儿童肺炎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周岁以内为主要发病群体,细菌性病原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腹泻病发病率高,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传染病之首。本文对感染性腹泻病的细菌性、病毒性和肠道原虫性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重庆南岸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临床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2011年重庆南岸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特点及流行规律,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标本256例,采用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MP-IgM)检测试剂进行血清MP-IgM检测,对不同季节、年龄及性别MP感染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检测MP-IgM阳性78例,阳性率为30.5%。MP阳性患儿中,39.7%(31/78)为4~7岁的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季节性差异,秋冬季感染率最高。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为大叶性肺炎和节段性肺炎28例(35.9%)、间质性肺炎23例(29.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56.4%)、咳嗽(98.5%)、喘息(35.9%)、气促(67.7%)等,但肺部体征不明显。结论 MP感染是重庆南岸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感染率有增高趋势,临床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更好的预防和指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共26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以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人数检出865例,阳性率为32.7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0.52%和35.31%,两组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32)。1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共26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以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人数检出865例,阳性率为32.7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0.52%和35.31%,两组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32)。13岁和43岁和46岁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阳性率发生有统计学差异(χ2=17.325,P<0.05)。春季和冬季是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季节,感染率分别为38.31%和后39.76%。各个季节的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6.248,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肺炎发生的主要病原体。年龄、性别和季节因素是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有必要在冬春季对低龄儿童(<6岁)和女性儿童开展针对性的预防,降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Takeshi Tajima Eiichi Nakayama Yasuo Kondo Fumie Hirai Hiroaki Ito Taketoshi Iitsuka Mei Momomura Hirokazu Kutsuma Yuri Kodaka Naomi Funaki Yukishige Yanagawa Kimiko Ubukata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06,12(6):372-379
We tried to verify whether the currently employ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were
appropriate. For this purpose, we created tentative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diatric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We classified th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to ten categories: (1) bacterial, (2) concomitant viral-bacterial, (3) viral,
(4) mycoplasmal, (5) concomitant mycoplasmal-bacterial, (6) concomitant mycoplasmal-viral, (7) chlamydial, (8) concomitant
chlamydial-bacterial, (9) concomitant chlamydial-viral, and (10) unknown. Children aged 1 month to 13 years with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 pneumonia were enrolled. Between October 2001 and September 2002, we enrolled 165 patients. The etiolog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in 126 of the 157 (80.3%) patients who were finally diagnosed with pneumonia. Two blood cultures were
positive for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 viral infection alone was found in 28 of the 157 patients (17.8%), a bacterial (without mycoplasmal) alone infection in
42 (26.8%), a concomitant viral-bacterial infection in 28 (17.8%), and a mycoplasmal infection in 27 (17.2%) patients. RS
virus was identified in 28 patients (17.8%), influenza A in 12 (7.6%), parainfluenza 3 in 8 (5.1%), adenovirus in 8 (5.1%),
and influenza B and measles virus in 1 patient each.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bacterial pneumonia. We chose the initi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on admission (i.e., patients' age, clinical course, chest X-ray,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68 of the 71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without mycoplasmal) pneumonia, an appropriate antibacterial-agent was prescribed. In 25 of the 27 patients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clindamycin and minocycline were prescribed. 相似文献
12.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鼻咽部病原年龄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鼻咽部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1100例肺炎患儿于入院首日负压吸取鼻咽部痰标本,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APAAP)、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菌培养方法检测常见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DNA和细菌。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炎患儿鼻咽部病原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降低,提示负压吸引法采集标本更适合年幼患儿的鼻咽部病原检查,年长患儿的依从性较差;②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IV)1,3是1岁以下婴儿主要的病毒种类,小于6月龄的肺炎患儿鼻咽部易检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具有高耐药性的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均超过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菌株占22%和75%,而大于6月龄的患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等。结论 鼻咽部病原检查,对于小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有较高的病原阳性率;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病原种类及细菌的耐药性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感染与治疗。方法选择CVA患儿70例为观察组,同期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MP-IgM、CP-IgM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MP-IgM、CP-IgM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28.57%、21.43%,对照组分别为14.12%、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CVA伴有一定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且感染率高于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应加强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43例,占56.6%;3岁以上患儿,23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23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郁出现湿口罗音者6例,占18.2%,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2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当地3岁以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细菌病原学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间3岁以下CAP住院患儿的细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总检出率为3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占80.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与患儿年龄有关(P值均<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与发病季节有关(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与患儿来源有关(P值均<0.01)。结论当地3岁以下小儿CAP细菌病原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并受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患儿来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汝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所致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76例以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54例(71.1%)诊断明确,其中病因以糖尿病最多见(20例,26.3%);炎症性疾病次之(14例,18.4%),包括Tolosa-Hunt综合征(THS)、Fisher综合征(FS)及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OM)。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为年龄大、最常累及动眼神经但无瞳孔改变。有22例(28.9%)眼肌麻痹患者未能明确诊断,包括不能排除动脉瘤及炎症性疾病者。在各种病因导致的眼动神经麻痹中,动眼神经最常受累,为49例(64.5%),展神经次之,为38例(50.0%)。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糖尿病性及炎症性疾病是眼肌麻痹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漳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漳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2013-2014年漳州市哨点医院送检的1421份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的核酸检测;通过RT-PCR方法,扩增VP1区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对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进行分型鉴定;扩增完整VP1区基因片段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对EV71、Cox A16、Cox A6和Cox A10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 1063份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阳性率为74.81%,其中222份标本EV71阳性,340份Cox A16阳性,8份EV71+Cox A16阳性,493份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阳性。随机抽取40份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经RT-PCR和测序进一步分型,共鉴定出38份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其中Cox A6型25份(65.79%,25/38),Cox A10型8份(21.05%,8/38),Cox A5型1份(2.63%,1/38),Cox A4型3份(7.89%,3/38)和Cox A9型1份(2.63%,1/38)。VP1区完整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漳州市的EV71均属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Cox A16分属B1基因亚型的B1a和B1b两个分支;Cox A6和Cox A10均与原型株及国外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近。结论 2013-2014年漳州市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病原谱中占有重要位置;非EV71及非Cox A16的肠道病毒型别多样,Cox A6和Cox A10为其中的优势型别。漳州市的EV71、Cox A16、Cox A6和Cox A10标本在进化树上与国内地区相应分离株共进化共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2012年1-12月,1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2533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感染任一致病菌498例,感染率19.66%,分离出致病菌561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6株(27.81%),沙门菌120株(21.39%),气单胞菌101株(18.00%);感染任一病毒716例,感染率28.31%,阳性毒株数756株,其中诺如病毒阳性472株(65.83%),轮状病毒阳性164株(21.69%)。6-9月细菌阳性率较高,1-3月和10-12月病毒阳性率较高。不同人群的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细菌(P0.001)。成人组细菌和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儿童组(P0.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但细菌感染率也较高,二者高发季节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病毒性腹泻则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儿童和成人腹泻病原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AIS-APS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7d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应用AIS-APS评分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入选的30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7d内SAP的发生率,分析AIS-APS评分法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SAP的作用.并检测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总计有12.9%(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罹患肺炎.依据AIS-APS评分法:极高危组28~ 35分、高危组21 ~ 27分、中度危险组14~20分、低危险组7~13分和极低危险组0~6分的患者7d内发生SAP的比率分别是90.8%、66.5%、23.5%、8.32%、3.85%.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效度检测结果与量表理想的结构相一致.结论 AIS-APS评分法是一种操作性强的,能对卒中者SAP罹患风险进行分层评价的工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利用AIS-APS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快速筛选出SAP高危患者,对SAP患者可予及早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