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2岁 ,轰炸机空中通讯员 ,1996年 1月 2 6日因“急性上颌窦炎”入院 ,在常规胸部 X线透视时发现纵隔阴影增宽 ,疑为纵隔肿瘤 ,经 CT检查诊断为左前纵隔肿瘤 ,转入心胸外科。体检 :除双鼻腔粘膜充血、水肿 ,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外 ,余无阳性体征。X线片示左胸腔近主动脉弓旁 5 cm弧形肿物。CT示纵隔占位性病变 ,肿物为囊性 ,以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 :肿物位于左前纵隔 ,表面分叶状 ,包膜完整 ,有蒂 ,与左心房相连。病理检查 :灰白间灰褐色分叶状包块一个 (见图 1,封 4) ,有 9cm× 7cm×5 cm大小 ,一端有细蒂 ,…  相似文献   

2.
左上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lymphangioma)在临床较为少见,一般为良性,恶性极少.现将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发热、咳嗽3d"于2009-10-04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30余年.  相似文献   

3.
袁宝春  李滔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507-507,510
患者女,42岁。因剑突下间断性胀痛不适近2月,进食后胀痛,时有恶心,无呕吐,时有返酸。禁食1天后胀痛感缓解,食欲差消瘦,外院B超提示:胃潴留,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63×10 12/L,白细胞5.1×10 9/L,血小板125×10 6/L,  相似文献   

4.
淋巴管瘤是较为少见的纵隔肿瘤.弥漫性淋巴管瘤更为罕见,因其影像学表现复杂.侵犯范围广泛.术前诊断难度很大。现搜集经2所医院手术确诊的2例.分析其影像诊断特点。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44岁。主因咳嗽、胸闷、气促2 0d入院。体检 :各部位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 ;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X线摄片 :右纵隔增宽 ,右肺野可见肿物影 ,侧位像肿物位于前中纵隔 ,大小约 5cm×7cm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钙化。支气管镜检查 :总支气管黏膜正常 ,隆突稍宽。右主支气管黏膜稍充血、肿胀 ,中叶开口变窄、外侧段明显 ;下叶开口亦窄、未见新生物 ;上叶 3个开口正常。左主支气管黏膜正常 ,各支气管开口通畅 ,黏膜正常。诊断 :右中下叶外压性改变。CT扫描检查 :胸廓正常 ,双侧胸腔对称 ,左侧胸腔未见异常改变 ,右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2年前不明原因发现反复头痛、头晕,经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病,但患者未重视,亦未药物治疗,平时血压波动在130-160/90-110mmHg,近日由于工作繁忙而感上述症状加重并感轻度心慌而就诊。测血压为180/100mmHg,以高血压3级收住院。  相似文献   

7.
<正>男,61岁,10 d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伴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于武威市人民医院就诊,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服用药物控制尚可。MRI示:胆囊较小,囊壁毛糙  相似文献   

8.
例1 男,3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丝.未行治疗,自行缓解。半年前再次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无黄脓痰.无畏寒、发热及胸痛。近2个月来晨起时痰中带血块,饱食后平卧自觉呼吸困难入院。体检无特殊。  相似文献   

9.
患者 ,6 3岁 ,女性 ,农民。 2月前无意中发现下腹包块 ,无异常感觉 ,近 1周包块迅速增大。伴有尿频、尿急、下腹坠胀、纳差等症状。无腹泻、便血、外伤史。B超检查示 :腹腔内可探及 36cm× 2 7cm× 2 2cm巨大无回声区 ,其内可见多个条状、带状分隔样强回声 ,内部回声较乱 ,包块压迫子宫附件向左下方移位 ,多考虑卵巢囊肿而收住院。体检 :腹部高度膨隆 ,可触及巨大囊性包块 ,表面光滑 ,无压痛 ,固定。包块上极达剑突下 ,下极至耻骨联合处。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示 :双侧肾盏、肾盂显影良好 ,膀胱充盈欠佳 ,被挤压向左下方移位。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10.
后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40岁 ,既往身体健康。体检时胸透发现右下肺内肿物。拟诊右下肺肿瘤入院。查体 :一般体检及化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X线正侧位胸片 ,右下胸腔与膈面交界处见一圆形 ,边缘光整 ,密度均匀的 7cm× 5cm大小肿块影。侧位该肿块靠后与后胸壁及膈紧密相连。CT检查 :胸8脊柱旁右侧可见一椭圆形约 7.2cm× 4 8cm囊性低密度肿块影 ,CT值 0~ 15Hu ,其间可见纤维状分隔 (图 1)。肿块边缘光整、壁薄、壁的CT值 2 0~ 3 6Hu ,右膈脚被牵拉呈蓬状增宽 ,其内可见条状及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图 2 ) ,肿物与肝之间…  相似文献   

11.
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4例囊性淋巴管瘤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1~ 5 7岁。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根椐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头颈 4例、躯干 3例、内脏 7例 ,除 1例伴出血者外 ,病灶密度均匀 ,CT值均类似于水 ,在± 10H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 5~ 15cm ,边界清楚 ,相邻的组织受压移位。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囊内可有分隔 ,囊壁薄 ,可强化。所有病例病程 1~ 10年 ,平均 ( 4 .5± 1.6)年。除伴出血1例外 ,其余病例均无疼痛 ,3例稍有躯干不适。结论 CT可以清晰地了解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累及范围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纵隔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对199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9例,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6例,肿瘤平均直径10 cm以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个月~3年,1例失访,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径路,术中可视情况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术后注意防治气管软化和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3.
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哑铃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一期完整切除肿瘤,治愈6例。结论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布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后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辅助手术是治疗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2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堰冬 《西南军医》2010,12(5):849-850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2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肿瘤被成功切除,4例被姑息性切除;其中肺楔形切除1例,肺叶切除1例,心包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18例获得随访,良性肿瘤未见复发,恶性肿瘤中2例术后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效果肯定,术中可选择分块或整块切除,避免大出血和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X线及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纵隔囊性淋巴管瘤 (CLM)X线和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CLM的胸部平片及其中 8例CT表现。结果 根据肿块发生部位 ,颈纵隔型 3例 ,纵隔型 7例。位于前纵隔 7例 ,后纵隔 2例 ,累及纵隔多区域及胸腔 1例。 8例位于中上纵隔或胸廓入口 ,胸片多数表现边缘光整的纵隔肿块 ,无纵隔移位 ;CT显示肿块为囊性 ,边界清晰 ,无周围侵犯 ,颈纵隔型CLG的纵隔肿块与颈部肿块贯通。结论 CLM多发生于前纵隔及中上纵隔 ,颈纵隔型CLG根据胸部影像表现及体征可以确诊 ,纵隔型CLG诊断需与纵隔其他囊性占位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进行非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治疗的65例除2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手术病人均痊愈出院。非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另2例放弃治疗。结论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肿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口的选择主要根据病变部位而定,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的处理是纵隔手术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纵隔肿瘤定性诊断中值得重视的几种X线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资料(全部有胸部正、侧位片,89例加作CT扫描,7例加作MRI检查)的分析,讨论了5种对纵隔肿瘤平片定性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立舌征提示胸腺瘤;倒置三角形征提示胸内甲状腺;肺尖圆球征提示后纵隔神经源肿瘤;攀藤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中纵隔者提示脉管性肿瘤;蛋壳样钙化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纵隔中上区者提示胸内甲状腺。  相似文献   

18.
讨论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良性肿瘤 ,占纵隔肿瘤和囊肿总数的 3 .85 % [1] ,其形成可能与淋巴管、体静脉吻合异常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也可来源于颈部淋巴管原基 ,于心包下降时被带入胸内 ,故可见于纵隔各处 ,多位于前纵隔中上部 ,肿块大小不一 ,可单房或多房或呈蜂窝状 ,分为颈 -纵隔型、腋 -纵隔型、纵隔型及颈 -腋 -纵隔型 4种类型。多无临床症状 ,尤其是纵隔型常为X线检查偶尔发现胸片多数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纵隔肿块 ,无纵隔移位 ;CT显示肿块为囊性 ,边界清晰 ,无周围侵犯[2 ] ,本例即是 ,术前误诊为心包囊肿 ,分析误…  相似文献   

19.
纵隔肿瘤影像学特点的探讨(附5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纵隔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8例纵隔肿瘤 ,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 ,再结合文献 ,提出对纵隔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前纵隔肿瘤 40例 ,包括胸内甲状腺 3 2例 (其中 5例为甲状腺癌 ,1例为甲状腺囊肿 ) ,胸腺瘤 3例 ,畸胎瘤 5例 (其中 1例穿破 ) ;后纵隔肿瘤 18例 ,均为神经原性肿瘤。结论 根据纵隔的分区和X线、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 ,能正确做出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7例小儿纵隔肿瘤的X线与CT检查结果,重点讨论胸部平片与CT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7例患儿的年龄为11个月~14岁,全部做了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并均经临床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X线胸部平片对纵隔肿瘤的检出率为14/17,其中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57.1%;CT检查的检出率为17/17,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2.4%。结论:胸部X线平片作为初步筛选的常规检查是必要的,能够显示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但对显示隐藏于纵隔内的较小肿瘤以及肿瘤的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的限制。而CT检查对显示病灶细节及肿瘤周围结构更具优势。因此,X线平片发现纵隔肿块需进一步做CT检查,以尽可能地做出定性诊断,对具有临床表现、B超或胸部检查可疑的患者,也应作CT扫描,以提高检出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