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酸性铁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酸性蛋白及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确诊的8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P)和酸性铁蛋白(AIF)进行了测定。结果:AIF和SF对PH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8%(62/84)、48.8%(41/84),而AFP则为81.0%(68/84)。AFP与AIF、SF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2.0%(49/68)、47.0%(32/68),16例AFP阴性者中,AIF和SF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2%(13/16)和56.3%(9/16)。结论:用RIA测定AIF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若与AFP同时测定,则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酸性同工铁蛋白和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性同工铁蛋白(AI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原发性肝癌78例,转移性肝癌22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84例,正常对照80例血清AIF和AFP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炎和肝硬化病人AIF的阳性率分别为60.3%,40.0%和23.8%,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显高于其它组(P<0.01),AIF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由60.3%和68.0%提高至90.9%,诊断的特异性由76.8%和84.5%,提高至97.3%,结论:AIF与AF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85例原发性肝癌(PHC)病人同时进行了甲胎蛋白(AFP)、酸性异铁蛋白(AIF)和血清铁蛋白(SF)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以探讨对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FP、GGT、SF的含量。结果AFP和SF检测的阳性率在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肝癌组的阳性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GGT检测的阳性率在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AFP、GGT和SF三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S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组、60例良性肝病组和30例正常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及其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组(P均<0.01)。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93.75%)高于AFP单项阳性率(71.2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SF、β2-MG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145例正常人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酸性铁蛋白(AIF)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P、SF、AI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P<0.001),肝癌组AFP阳性中为78.26%,联合测定SF、AIFIa性检出中可达100%,提示血清八FP、SF、AIF测定在PHC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联合测定AFP,SF、AIF3项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FeS检测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48例肝癌患者血清AFP和FeS水平。结果 AFP与FeS联合测定可使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由AFP单项测定的68.75%提高到91.66%(P<0.01)。结论 FeS检测可作为AFP检测阴性病例的补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清铁蛋白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和100例正常人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结果:单一测定血清铁蛋白(SF)阳性率为81%,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二者同时测定血清铁蛋白(SF)和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96.4%。结论:血清铁蛋白(S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是一种简单、可靠而且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依据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AFP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特异性。阳性率为80%以上。但临床上仍有一部分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AFP检测呈阴性结果。为提高肝癌的检出率,本对36例AFP阴性肝癌患作了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SF)的联合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清AFU、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FU(α L -岩藻糖苷酶 )、AFP(甲胎蛋白 )、SF(铁蛋白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 (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 46例PHC患者及 14 5例正常人血清AFU、AFP及SF的水平阳性率。 结果 PHC组血清AFU、AFP及S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 (P <0 0 5 )。PHC组AFU、AFP及SF阳性率分别为 73 91%、78 2 6%、47 83 % ,而联合测定AFU、AFP、SF阳性检出率可达 93 48% ( 4 3 /4 6)。 结论 联合测定AFU、AFP、SF可提高PHC的阳性率 ,尤其对AFP阴性PHC的诊断更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通过对 7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外周血中AFP、CEA、SF、CA -50、CA1 9-9的联合检测 ,探讨其结果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放射法、化学发光法对 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65例正常人进行肿瘤五项测定 ;结果 :单独检测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为 66.2 0 % ,联合检测CEA、SF、CA -50、CA1 9-9阳性率为 92 .96% (P <0 .0 0 5) ;结论 :肿瘤五项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阳性率 ,特别对AFP阴性和低阳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法检测83例确诊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和113例对照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PLC患者SF明显增高,阳性率为78.31%,AFP阴性的PLC患者,SF阳性率为75.86%,与AFP联合诊断的阳性率达91.57%。说明SF对P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LC血清诊断指标之一,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及20名对照者尿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发现PLC患者尿中确有AFP,与血清AFP符合率达90%,而对照的20名中,血清及尿中AFP均阴性,为PLC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妊娠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在异常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磁性微粒分离的酶联免疫法(IEMA)检测AFP,同时和放射免疫法(RIA)相比较,并对4 748名孕妇血清AFP含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方法检测AFP线性范围在0.20~250 IU/ml,批内CV为4.48%,日间CV为4.0%,高、中、低三个浓度平均重现率为98.5%,与RIA法相关性良好(r=0.980,P<0.001).异常妊娠患者AF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妊娠孕妇血清AFP含量.结论:IEMA法适用于对孕妇AFP进行监测,在优生优育检查中可作为一项有价值的实验室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206例不同年龄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206例患者中,AFP肝癌检出率为68.5%,正常率18.9%,但其中60~69岁组的23例患者中,AFP肝癌检出率仅为34.8%,正常率高达42.3%,与5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测定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年龄对AF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AFP放射免疫测定的诊断价值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血清铁蛋白(SF)4种肿瘤标记物进行检测,探讨其在胆道良、恶性疾患中的诊断价值.方法AFP、CA19—9、CEA、SF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法(ECLA),正常对照组85例、良性组57例和恶性组34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血清CEA、SF、和EA19—9浓度恶性组(分别为19.64、238.96ng/mL及123.7ng/mL)较良性组(9.48ng/mL、159.69ng/mL,38.26ng/mL)和对照组(3.29ng/mL、103.62ng/mL、12.38ng/mL)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EA、SF和CA19—9对胆道恶性肿瘤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3.2%、76.1%和84.37%.结论血清CEA、SF和CA19—9的检测,对胆道良、恶性疾患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早期经血清高尔基蛋白73(GP73)、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GP73、SF、AFP三项指标,对三项指标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的相关性作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三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观察组病人GP73、SF、AF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73、SF、AFP水平高均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GP73、SF、AFP指标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9.44%、66.67%、70.83%,特异性分别为96.67%、91.67%、95.00%。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8.61%,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为83.33%,低于单独检测。结论GP73、SF、AFP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血清学指标,与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将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0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及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甲胎蛋白)、SF(血清铁蛋白)及β2-MG(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三项指标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三项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SF、β2-MG阳性率分别为72%、67%、62%,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结论 AFP、SF、β2-MG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符合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