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脉学是中医医者指端之触觉病人脉动的实践之诊断技术学问。其真正意义是辨别不同之脉搏,以推测不同之病证。脉学之步骤:第一,当认定脉动之触觉是脉学,弗误认脉动之名词是脉学;第二,当先知病证吉凶,祸福之大略,熟悉各种不同之病证与触觉之各种脉动的关系;第三,以所研求而知之脉象,合所见之病证,参互错综,以推断病之缓急深浅。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肾者主骨,肝者主筋,骨质疏松症之治,古人多重视肝肾之虚,遣药处方多重补益。组方虽选活血化瘀之药,其药味药量为少,鲜为君主之制,多为佐使之才。今探骨质疏松症之幽颐,博览医书案载,按活血祛瘀之方剂,撷萃百家临证治疗之方药,立足血瘀之机,剖之痹痿弱乏之骨病,囊括活血之法,析之骨质疏松之病机。古今互参,从古代之方剂、药物探讨骨之痹痿弱乏之论治,供医者参献,以图佳效。  相似文献   

3.
三才,生命演化之大则,中医理论潜在之主线。宇宙之演,生命之化,三才为之纲,五行为之目。三才、五行,一体两制,统一于一体之精元、之太极,大则有三,细化成五。三才、五行,生命演化之两大模式。解读三才,洞察中医理论之奥秘。  相似文献   

4.
名医名言     
《中医药通报》2009,8(2):50-50
文字之医用药多补,经历之医用药多泻。文字之医严于纪律,经历之医精乎心法。文字之医见功迟,经历之医见功速。文字之医精乎论理,经历之医精乎识症。文字之医过于迂,经历之医过于霸。然皆功罪各半焉。若二医兼之,再能通乎权宜,灵其机变,则万举万当矣。  相似文献   

5.
随笔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下无不可治之病,有其病必有其药,亦如,有矛之利也,自有盾之固以制之;有金之坚,自有洪炉之火存以溶之也。然医人之知也有限,而疾病之变也无穷。以有限之知,应无穷之变,于理未明,自有治之不得其法者矣,故遇危难病证,谓我之技能尚不足以治此病则可,若轻断为不治之症,未免自信自负。有住大医院月余,最后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之患者,回家后服中药缓解者,可见癌症亦非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通报》2011,(1):19-19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臌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痛痒,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  相似文献   

7.
补阴论     
郭洪 《吉林中医药》2004,24(11):1-2
补阴之道在于通阳。通阳之药寒热不一,火气盛者当与寒药合用,阴寒盛者当与温热药同用。通阳之道在于辨明邪之强弱,邪气盛者,通阳药当与抑阳之重剂合用,邪气微者,通阳药宜与抑阳之缓剂合用。总之,邪之轻重,通阳药之缓急,当临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振球 《山西中医》1989,5(1):11-13
抗衰长寿延年却病重在调元对于老人调元却病延年的药物疗法,宜顺其五脏五行,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而调之。调理之方,应随阴阳体质、年龄阶段不同而用药。一、调肝气以应春生之候。人年五十,肝气始衰。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会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肝的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而为无病或不致肝气早衰。由于人体元气之衰,始于肝经,调肝即是理元气生发之首。因此,调气之始,不仅可以防护本经元气之衰,而且还可延缓自肝→心→脾→  相似文献   

9.
【释义】中药治疗肝气郁结首选香附。香附辛、苦,平,且气香,主入肝、脾经以及三焦之经,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妇科病之不可或缺的药。香附长于治气病,能开三焦之气郁,疏肝经之郁结,宽脾胃之滞气。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养生是利用某些具有补益性的药物和食品补充人体所缺乏的物质,以提高人体的抗病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惊者平之。"这是中医药物养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原则。《内经》提示:"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实施药物养生,首先要掌握药物的药性,辨明阴阳  相似文献   

11.
原穴三说探     
目前为中医界所公认的十二原穴是肺之原太渊、心包之原大陵、心之原神门、牌之原太白、肝之原太冲、肾之原大溪、大肠之原合谷、三焦之原阳池、小肠之原腕骨、胃之原冲阳、胆之原丘墟和膀胱之原京骨。但在古代人们对原穴的认识不尽相同,概而言之,共有三说,即《灵枢》说、《难经》说和《千金》说。现就其内容和特点做如下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中医之"痰"有狭义之痰和广义之痰,与现代医学之痰大有不同,但现代医学的发展,可尝试揭示中医之痰的科学性。黏蛋白不仅参与中医狭义之痰的形成,而且在分布、致病方面与中医广义之痰极其相似。提示黏蛋白是中医之"痰"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诩玄  凌召 《气功》2000,21(6):247-250
穴位点打之术 ,乃使突发之外力打击正在运行之血脉上,迫使气血封闭堵塞 ,从而击退敌方。且在对搏之时 ,体态变幻不定 ,更增加了点打穴道之困难。故一般学点穴术者 ,必须首先练出金刚指之功 ,认穴只视之大要 ,用金刚指之重力击点之 ,亦可勉收点穴之功效 ,即使击点部位错开 ,亦可使其皮肉骨伤之苦。若无此指功 ,点穴不成 ,反而会有折指之险也,在点穴术中 ,此为下乘之功矣。若具备了金刚指功 ,同时能把阴柔之气运达指端 ,触皮而入 ,气阻其血脉运行的点闭穴之术 ,为中乘之功矣。但要达到点穴上乘境界 ,必须修习内功 ,在举手之间或念力之瞬 ,发…  相似文献   

14.
五脏盛乃能泻《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盛,指五脏之精气盛。五脏之精气来源于水谷化生之精微,其主要脏腑在脾胃;泻,指肾精外泄。如此,肾精来源于五脏六腑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只有脾  相似文献   

15.
论治肝之法     
肝脏.易动而难静,为风木之脏。其性刚,主动,主升。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肝之疏泄作用.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其他脏腑生理功能的发挥,亦要借助肝之疏泄作用。“肝木春升,余气从之.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调畅而无病”(李杲)。肝的生理功能.以动以升为主,却又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使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又要仰赖其他四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叶天士)。  相似文献   

16.
五淫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六淫(气)之名,始于《内经》。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相似文献   

17.
论甘草之缓     
甘草味甘性平,在中药中有"国老"之誉,五行为土,借甘以缓肝之急、缓中健脾、缓肺气之急、缓心之急、缓肾之急、缓百药辛烈之性,作用广泛又不失平和之性。但临床仍需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求熟用其甘缓之功。  相似文献   

18.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这些都是对阴阳的描述。阴阳是中医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指导方法。这些优秀的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以至于导致中医发展的落后。  相似文献   

19.
上品:龙胆     
《光明中医》2014,(8):1593-1593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  相似文献   

20.
凡药物之能驱除而杀滅肠管或皮肤所寄生之虫类者,名之曰驱虫药。本类药之生理作用:1.直接杀害寄生虫,或使之麻痹。2.亢进肠之蠕动,使其不得安居,或作用於肠粘膜,使其分液變性,阻害虫之生存或繁殖,用驱虫药对人体多有不良影响,故用时宜注意,应避免与脂油及酻同用,且一俟此药有相当效果后,应迅速排除之,故本类药物对於孕妇及脏弱之小儿老人皆不宜行之。如顽强之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