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LR)是机体受到某些病理性刺激如感染、肿瘤时发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同时出现一种或几种幼稚细胞.依反应细胞种类分为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和红白血病型等.  相似文献   

2.
Caigic,Bennett 及 Virehow(1845)首先提出白血病为一独立疾病。Freidreich(1857)提出急性白血病的名称。Ehrlich 及 Spilling(1891)创用细胞染色法。自此以后白血病才分出临床类型。白血病的传统分类可概括如下:1.按病情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2.按血象分类:白血病性,亚白血病性,非白血病性。3.按细胞形态学分类: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粒细胞性包括较少见的亚型:嗜酸粒细胞性和嗜碱粒细胞性。单核细胞性包括两种亚型:Schilling 氏型Naegali 氏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周围血中嗜硷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对103例正常人及105例各种血液疾患,严重感染或类白血病反应进行了测定与研究,其初步结论如下:(1)正常组之平均值为21.72±1.46/立方毫米,在男性53例及女性50例中无显著差异。(2)嗜硷性细胞计数在19例急性白血病中为6.08±2.35低于正常值,其中1例在化学治疗后进入完全缓解期内其计数值亦未越出正常水平。(3)2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25次发作期内嗜硷性细胞计数值(5005.04±1789.29)较正常组显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在其周围血液里的白细胞都有显著的增多,但两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完全不同。所谓白血病,是指造血器官中某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的不明原因的过度增生,也可以说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迄今尚不清楚。白血病依据病程的急缓,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依据病理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三种。依据周围血白细胞数分为白血病性和非白血病性两种。白血病的共同特点: 1.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骤,有畏  相似文献   

5.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中性、嗜酸性较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内含过氧化物酶(POX),能将试剂中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生成蓝色颗粒. 1.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放射病,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出现阳性.  相似文献   

6.
杨明  迟春花  胡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352-2354
肾细胞癌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副肿瘤综合征包括内分泌紊乱和血液学改变等;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多种恶性肿瘤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肾细胞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曾有个别病例报道,但均为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以异常嗜酸粒细胞升高为表现伴肉瘤样分化的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细胞形状变化多端,分型意见尚未统一。本文就100例患者的细胞形态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B 分型中的M_1与M_2,临床差别不大,划分也不易掌握,可以归纳为一个类型。但以小原粒细胞为主和以副原粒细胞为主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均互异,应分别分为二型。因而我们认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为原粒细胞型,小原粒细胞型,副原粒细胞型,早幼粒细胞型及中幼粒细胞型等五型为好。  相似文献   

8.
类白血病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白血病反应又称白血病样反应 ,是指某种因素强烈地刺激机体使血象发生了白血病样改变 ,外周血液出现幼稚细胞 ,它是继发于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和病理检查 :各器官和组织无白血病细胞浸润。当引起血象改变的原发病治愈以后 ,血象便恢复正常。国外于 192 6年Krumbbaar首先报道 ,我国从 195 4年始有报道。本文就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鉴别诊断、治疗与转归等问题加以介绍与讨论。1 病因及临床类型[1]类白血病反应常有明确的诱因或原发病可寻 ,如败血症、结核、变态反应、中毒、恶性肿…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TR)。47例患者中43例阳性,4例阴性;而48例正常血象者及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R均为阴性。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TR增加。用此法检测2例白血病及5例正常骨髓片TR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形态检查幼稚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基本相符,而1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1例急淋骨髓片T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细胞TR表达可能较早于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0.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罕见的白血病,是急非淋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除白血病的特点外,突出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高,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浸润症状、临床分型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按细胞形态分为①原料细胞型,②幼稚细胞型,③成熟细胞型。慢性成熟型应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症鉴别。急性型按急非淋化疗,慢性型选羟基脲等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积分法将15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分为慢性期(72例),加速期(78例)和急变期(25例),并对各期的主要的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征以及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组血液症候群,其特点为血象酷似白血病,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特别是原发病不够明确,骨髓中又有较多的原始及幼细胞时,易误为急性或慢性白血病,给病人造成精神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现报告因结核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13岁,入院前1个月无任何诱因  相似文献   

13.
综合征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征(HyPereosinophiiic Syndrome) 本征系指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超过450/mm~3者而言的。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等,多见于与过敏性反应有密切关系。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何杰金氏病、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胃癌、嗜酸细胞性白血病。还有一些疾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胸腺病,结节病、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放射治疗和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ANLL 包括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M_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化型(M_2)、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5)、红白血病(M_6),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_7)。ANLL 起病急,病势较凶险,如不积极治疗,往往迅速死亡。国内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用 COAP、VMMP 及中药治疗 ANLL 132例的完全缓解率为48.4%。国外 Gale 等以 TAD 方案治疗成人 ANLL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在网状细胞、吞噬细胞中活性也较强,在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均为阴性。临床测定其方法有组织细胞经化学染色后,在光镜按Kap10五级半定量法以及测其酶活力的生化定量法。后者操作繁琐,目前尚无上机试剂盒,一般化验室有开展,临床上仅以组化染色为主要方法。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NAP),临床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类白血症反应、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母细胞瘤与绿色瘤。对上述方面应用的文…  相似文献   

16.
A阿司匹林 /药效学 非类固醇抗炎药对肾脏的作用 (孙庆伟)1:45 B白血病,髓细胞性 /诊断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硷细 胞变性并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 (陈尚荣,等)1:58 1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变的形态学特征 (黄开荣,等)4:252  相似文献   

17.
王玲  梁长安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2):741-742
对25例骨髓纤维化症进行了临床分析。25例中原发性者15例,误诊9例,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继发性者10例,分别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各1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的治疗首先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8.
550例白血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纯真 《中国病案》2006,7(3):37-38
目的探讨白血病发病特点规律,为白血病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皆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550例白血病住院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白血病发病的细胞类型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为常见,占37.8%。其次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儿童白血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老年人。结论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加强儿童及老年人白血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青武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213-213,2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改良戈氏钙—钴法对所作标本进行染色并作积分判断。结果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碱性磷酸酶积分均低于正常 ,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中碱性磷酸酶积分均高于正常。并显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积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 ,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结论 根据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特性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把其作为诊断及疗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着重讨论了两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死前骨髓坏死的问题。通过对每例病人的观察并参考有关文献报道。一般说来,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有较长时间和明显的全血细胞的减少。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死前的髓坏死并不一定是不良的预兆。使用放射性胶体(~(99)M 锝、莱硫)对估计髓坏死的程度和范围;及证明、预测病人在化疗中的骨髓恢复情况都是很有价值的。作骨穿刺和或组织活检时发现,许多部位嗜碱粒细胞增多,有大小不等的嗜酸颗粒围绕着界线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