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炎症在从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转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炎症在从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转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超声导管溶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导管溶栓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胡大一许俊堂综述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成分为纤维肌性帽包裹下的脂质沉积,复合斑块内还可含有胆固醇结晶、钙化、斑块内血栓和坏死物质,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是导致不稳定心绞痛或急...  相似文献   

4.
血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多数急性冠脉事件系由冠状动脉狭窄并不十分严重的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斑块破裂可由血液动力学、生物力学因素(包括血压及脉压、心肌收缩、冠脉血管痉挛、斑块内毛细血管出血、管壁应力增强)及介入手术机械外力间接或直接引起。业已证实,由粥样斑块核心,薄的纤维帽伴有活动性炎症的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8%~10%或更多[1-2]。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年卒中风险约为3.6%~13%[3-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证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血管供血区第1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至少为11%[6]。除遗传因素(如人种、家族史等)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在白种人中进行的尸检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包括颈动脉海绵窦虹吸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椎动脉临近融合部和基底动脉[7-8]。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粥样斑块形成。在病理学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白色斑块和黄色斑块。一般认为,白色斑块脂质成分较少而胶原成分较多,是稳定斑块;而黄色斑块脂质成分较多而胶原成分较少,是不稳定斑块[9]。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远端脑组织血液灌注量下降,导致低灌注性脑梗死;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引起远端血管栓塞导致栓塞性脑梗死;③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管内膜,导致局部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远端脑组织梗死;④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累及穿支血管,引起脑梗死[1...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能够降解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酶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定区域过度表达,可引起斑块基质的降解,从而导致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曲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唐山市中医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塞而行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术的38例患者的术前MSCTA影像资料,并对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责任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确定38个易损斑块,其斑块中心CT值为29±8.5HU,出现浅表斑点状钙化13例,斑块所致局部管腔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20例,但斑块周围均没有发现纤维帽样结构,对斑块内脂质成分及纤维成分亦很难做出可靠的鉴别。结论 冠状动脉MSCTA CPR技术能够较好的显示易损斑块的结构特征,并对其脱落风险进行评估,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严红 《内科》2007,2(3):432-433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导致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通常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所致。近期对这些易损斑块的研究技术主要集中在不需要介入治疗的个体斑块的识别上,该研究详细分析了引起STEMI的冠脉血栓的分布,建立了急性冠脉闭塞的空间分布图,以证明斑块破裂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全部的冠脉系统。  相似文献   

10.
拉曼光谱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早发现并对其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与血管内超声等方法不同,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成分进行定位及定量的检测,识别性较高,且对组织无破坏性,对发现不稳定斑块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庞继恩 《山东医药》2008,48(28):104-10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膜下脂质斑块不稳定,发生斑块破裂、出血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脉血管痉挛,最后导致管腔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与斑块破裂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冠状动态粥样梗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血栓形成引起急性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斑块自身组成万分与斑块破裂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概述了斑块组成成分在斑块破裂中所起的作用,并对易破斑块的识别和斑块破裂的预防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彩色编码技术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重建冠状动脉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长度;对检出的86段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彩色编码技术进行标记和测算。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心率影响较大,在控制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1-13段血管97.4%(823/845)图像质量为1级,粥样硬化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清晰显示。彩色编码技术检出不稳定斑块27块,其中19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26%~50%狭窄,5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51%-75%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彩色编码技术可以非创伤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斑块中各成分形态、分布及比例,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初步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临床现象 ,包括猝死、心肌梗死和中风 ,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糜烂 ,触发血栓形成 ,而导致血管腔闭塞。其血栓性质是混合的 ,除含血小板外还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这些成分在斑块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一个凝血链锁反应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组织因子 (TF) ,一个 47- KDa跨膜糖蛋白是凝血链锁反应外来途径起始的关键成分 ,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的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但斑块内活化 TF的起源还没有被确立。来自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除术的抽样分析表明 ,TF含量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稳定性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早期识别的技术手段正日臻完善,人们正探索建立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及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脂质浸润是粥样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斑块由脂质核心及纤维帽二部分构成,核心中含有胆固醇、胆固醇脂及泡沫细胞;纤维帽则由增殖的平滑肌细胞、胶原,也有部分泡沫细胞组成。斑块核心脂质的进一步积聚可使斑块增大,使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加重,并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在斑块病变形成过程中,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可从动脉中层向内膜下层移行,同时伴胶原增生。而增生移行的平滑肌细胞以及来自血液的单核细胞在病变局部可吞噬大量脂质,形成7粥样斑块的重要组成成分——泡沫细胞。降脂药物种类很多,通过不同机制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衰减斑块是血管内超声识别的伴有超声衰减现象的易损斑块特征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具有巨大脂质坏死核心,衰减斑块成分中的胆固醇结晶及点状钙化对超声的折射和吸收导致超声波无法穿过斑块而表现为超声衰减现象,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且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及斑块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现从衰减斑块的定义、病理机制、临床意义、预后及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人工智能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集合导管在衰减斑块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急、危害严重,其基本原因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因此,早期识别或发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并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多种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相关的化学标志物,评价其特点、相关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急、危害严重,其基本原因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因此,早期识别或发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并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多种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相关的化学标志物,评价其特点、相关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