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与传统CT同机融合,从功能代谢角度、分子基因水平研究和诊断疾病,代表影像医学最近发展。现将我院2002-2005年间肺部单发结节PET/CT1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昊  张永学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67-1170
恶性肿瘤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首位,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对肿瘤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肿瘤的防治,首先要获得正确的诊断,目前X线平片、CT及MRI等传统形态学的方法仍是术前被用来诊断肿瘤最广泛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但对于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区分治疗后瘢痕和肿瘤局部复发、鉴别局部感染、炎症及术后或外照射治疗后瘢痕组织、发现大小正常但已发生肿瘤转移之淋巴结还是有很大的不足。FDGPET显像是一种被公认监测及恶性肿瘤分期的方法。PET在肿瘤的探测上优于其他显像模式在于它是一种功能学显像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非侵入性。FDG摄取的增加表示葡萄糖载体的增加及高的己糖激酶(HK)活性,导致高的瘤组织/非瘤组织计数率比值。然而由于背景软组织放射性计数率低,导致FDGPET显像解剖学标志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35例,根据动态CT增强(DECT)表现及衰减快慢表现分为A、B两组,A组为“快速增强,快速衰减”,B组为“快速增强,慢速衰减”。记录各肿瘤结节的CT增强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所有病例均在行CT动态增强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分别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各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结果】动态CT增强(DECT)检查,始增时间及峰值时间A组与B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始退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增强持续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3.57%(15/28),B组则无一例出现异倍体峰。【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肿瘤细胞DNA增殖水平具有相关性,其增强持续时间与DNA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动态CT增强(DECT)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恶性度。对肝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种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13例,其中3例平扫可见片状脂肪密度,所有CT增强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硬化型肝细胞癌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缓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延迟强化。混合型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可见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5例病灶部分延迟强化,4例无延迟强化。纤维板层型3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缓慢消退,呈现“快进慢出”的CT增强表现,病灶中央瘢痕无强化。硬化型、混合型、纤维板层型CT平扫可见肝表面皱缩现象。致密型2例,CT平扫表现大部分坏死低密度灶,CT增强动脉期病灶周边可见强化,内大部分表现为类似于坏死无强化区。结论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点,有助于此类型肝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70岁,一年半前右上腹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肝脏彩超发现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CT表现为肝右叶后段及肝左叶各有一椭圆形低密度灶,大小分别约7cm×6cm×6cm和15cm×9cm×9cm,CT值27~55Hu(图1)。先后行肝动脉灌注治疗3次。5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右上腹不适,CT发现肿块内囊性变,边界较清,大小约为5cm×4cm×10cm,CT值为20Hu左右,肝左叶有一约13cm×6cm的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图2)。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5?9kPa,肝大肋下4cm,剑下5cm,轻触痛。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鼻部疾病的 CT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疾病发生的解剖依据 ,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基础。1 对象和方法本组资料完整者 92例 ,其中男 38例 ,女 5 4例 ,最大 6 1岁 ,最小 12岁 ,平均 2 9岁。使用日立 RADIX- TURBO螺旋 CT机 ,常规进行轴位扫描及冠状位扫描 ,冠状位扫描从鼻腔前缘开始 ,行全鼻腔及鼻窦连续扫描。软组织窗 ,窗宽 :4 0 0 Hu,窗位 :30 Hu。骨窗 ,窗宽 :15 0 0 Hu,窗位 :层厚、层距均为 7mm。2 结果2 .1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钩突 ,筛泡 ,筛漏斗 ,上颌窦的开口 ,中鼻道 ,中鼻甲等解剖结构。正常的鼻窦…  相似文献   

9.
郭峰  汪清  倪泽称  张宇  王胜军  马力克  胡岚亭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27-1829,183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原发灶及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病理结果,比较PET-CT与增强CT两者对肾癌及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经原发灶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30例.其余5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仅取转移部位病检确诊,分别行DSA肿瘤栓塞术、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18F-FDG PET-CT检查阳性29例,敏感度82.9% ,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3例,敏感度94.3%,转移病灶共16处,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处,肺转移3处,肾静脉癌栓形成1处,骨转移2处,肝转移1处,肾上腺、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双肺门淋巴结转移1处,右侧胸壁转移1处,软组织转移1处,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处下腔静脉癌栓形成,1处肝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ET是一种可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和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本文就PET及PET/CT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CT定位下,采用弹簧芯状活检针对335例肺部肿块穿刺活检和病理分析,并检测部分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335例肺穿刺取材的成功率为100%。检出恶性肿瘤283例(诊断率84.5%),其中肺腺癌135例,鳞癌7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8例,肺泡癌19例,胸膜间皮瘤5例,肺转移癌25例。良性病变49例,其中肺结核39例,肉芽肿样炎症和其他10例;未定论3例。活检后并发轻度咯血27例(8.1%),气胸22例(6.6%)。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CYFRA21-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9%、45.8%和62.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癌,特别是对周围性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CEA、NSE和CYFRA21-1对肺癌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SCT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重建(VR)方法进行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血管重建,测量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及门静脉直径。结果 120例肝移植受体中肝细胞癌23例,其中肿块型11例、结节型9例、弥漫型3例。肝硬化89例,其中13例合并肝癌,肝动脉细小、扭曲21例(直径≤3 mm)。腹腔干狭窄6例,其轻-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1例。门静脉癌栓11例,其中长度癌栓4例,癌栓局限门静脉主干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形成24例,存在侧支循环表现39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 MSCT能显示肝脏动静脉、门静脉的解剖结构,明确肝脏病变,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对手术术式的设计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癌HIF-1α表达与多排CT血供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癌多排CT血供分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术前行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Edmondson—Steiner分级对应的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供血型中HIF—1α表达强阳性和阳性最高,其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者。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表达水平最低(P〈0.001)。随Edmondson-Steiner分级增高,HIF-1α表达增高(P〈0.05)。结论:多排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肝癌血供分型和血管生成,一定程度上推测HIF—1α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分级,有利于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26例为周围型,仅1例为中央型;肿块或结节最大径为1.2~14.2cm[平均(5.2±2.1)cm]。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20/27,74.07%),肿块内片状坏死9例(9/27,33.33%)、点状钙化2例(2/27,7.41%);分叶征19例(19/27,70.37%),毛刺征13例(13/27,48.15%),空泡征3例(3/27,11.11%),胸膜牵拉征7例(7/27,25.93%),伴肺内阻塞性病变4例(4/27,14.81%)。增强后20例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14例(14/27,51.85%)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其中8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1/27,3.70%)肿块累及胸壁,1例(1/27,3.70%)发生骨转移,1例(1/27,3.70%)发生脑转移,1例(1/27,3.70%)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LCNEC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肝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脏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8例肿瘤中继发淋巴瘤6例,原发2例;单发4例,多发4例;6例位于门静脉左右分支邻近或汇管区,2例位于肝脏周边,平扫呈相对低或稍低密度,CT值约18.8~32.1HU;3例呈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肿块,4例多发肿块,1例呈左叶弥漫多发斑片状结节。其中4例肿块型边界较清晰,其余4例肿瘤边界均较模糊,2例胆管轻度局限扩张。增强扫描肿瘤6例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较正常肝组织强化弱,仅2例较正常肝组织强化稍强,8例门脉期强化均略加强,但仍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期强化减弱。6例肿瘤中见血管走行,类似“血管漂浮征”,但血管局部轻度受压变窄。6例见腹腔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大小不均匀,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未见明显坏死,所有肿瘤未见钙化,坏死不明显。结论:肝脏淋巴瘤可单发或多发,常位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或位于汇管区,少见坏死区,CT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强化相对均匀,呈轻-中度延迟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类似“血管漂浮征”。MSCT能较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及血供情况、周边组织器官改变等,对肝脏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都进行动态3D‐CEUS 和增强 CT (CECT )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包括动脉期肿瘤内部显示情况(增强方式、肿瘤内部血管)、各期肿瘤供血血管及肿瘤边界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注射造影剂后,50例肿瘤3D‐CEUS 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评分结果表明:3D‐CEUS 为0分者3例,1分者10例,2分者37例;CECT 无0分者,1分者9例,2分者41例。对两种方法评分均为2分的32例肿瘤内部显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强方式上3D‐CEUS 与 CECT 图像上无统计学差别( P >0.05),一致性评分 Kappa 值为0.88。而在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方面,3D‐CEUS 优于 CECT( P <0.05);在供血动脉方面,二者并不完全相同,0分和1分的图像3D‐CEUS与 CECT 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而2分的图像3D‐CEUS 优于 CECT ( P <0.05);在周边组织关系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动态3D‐CEUS 对肝细胞癌的成像具有较高质量,在显示肿瘤增强方式、肿瘤边界的清晰度方面与 CECT 相同,而在显示肿瘤内部血管及供血血管方面,其能力优于 CECT 。  相似文献   

18.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9.
雷剑  蒋海清  田云生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3):202-203,189
目的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已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CT平扫7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为等密度;CT强化特点:病灶动脉期快速显著增强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为等密度,7个病灶检出瘢痕。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FNH的增强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