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凝血因子Ⅷ1680A→C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无内含子22倒位的甲因友病中的FⅧ基因的基他遗传性点突变。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对51例无内含子22倒位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FⅧ基因外显子143'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例遗传性点突变,密码子1680TA(酷)→TGT(半胱)的突变。阐明甲型血友病的点突变有助于了解FⅧ蛋白各功能域的精细功能,为甲型血友病家系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例凝血因子Ⅷ B区错义突变导致重型血友病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一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SH9)的基因突变。方法: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检测因子Ⅷ基因突变。先用Southernbloting排除内含子22倒位,然后应用PCR对凝血因子Ⅷ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范围包括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结果:片段142在DGGE中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C2535A导致B区错义突变826Asp(GAC)→Glu(GAA)。结论:该突变可能是导致重型血友病A的原因,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到一种新的凝血因子Ⅷ基因突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凝血因子Ⅷ基因的第8号和第14号外显子的3′端编码FⅧ的重要功能区,涉及凝血酶的激活、蛋白C的降解灭活及与vWF结合。应用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研究了28例血友病甲患者FⅧ基因的这两个外显子,发现一例轻型血友病甲患者FⅧ基因第8号外显子的DGGE行为发生了改变,经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证实,该外显子发生了单个碱基的置换:T(GAT)→G(GAG),导致Asp349Glu。 相似文献
5.
张晓莉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1):13-15
有关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除DNA测序外,检测未知点突变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野生型与突变型核酸在电泳中泳动速度上的差别;另一类则为切割杂合体的方法。本文将其可操作性和质量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潜在的致病突变。采集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FⅤ促凝活性(FⅤ∶C)、FⅧ促凝活性(FⅧ∶C),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对先证者lman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mcfd2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致病突变。根据先证者突变所在位点,选择性扩增其父、母的相应片段,纯化、测序,以便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APTT82.2秒、PT19.6秒、TT18.6秒,Fg2.9 g/l,FⅤ∶C 7.1%,FⅧ∶C 18.7%。先证者及其母亲lman1基因第8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单碱基插入c.912_913insA,导致蛋白序列改变p.Glu305fsX20;先证者及其父亲lman1基因11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无义突变c.1366CT,导致p.Arg456X。结论:先证者lma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912_913insA、c.1366CT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前者继承自其母,后者继承自其父。这种复合杂合突变的组合方式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拜科奇)治疗血友病A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通过对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治疗时,予心理护理、药物配制、用药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结果 7例血友病A患者3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中,加强药物及患者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4.
凝血因子Ⅷ(FⅧ)是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血浆蛋白,其基因缺陷可导致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FⅧ基因的BclⅠ和Xba Ⅰ的特异片段,经酶解后分析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BclⅠ的多态信息量(PIC) 为0.36,XbaⅠ为0.49,联合应用则为0.67。在30名受检女性中,BclⅠ杂合频率为40%,XbaⅠ为53%,联合应用则为76%。15个家系中,10个可采用BclⅠ或XbaⅠ进行RFLP分析。对这些家系中19名可疑携带者进行检测,结果诊断出8名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15.
凝血因子X基因外显子1T58→G突变导致的因子X缺陷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1例凝血因子X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 PCR对凝血因子X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范围包括因子X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用DNA测序检测因子X的基因突变。结果 因子X基因外显子1第58位核苷酸存在T→G的突变,从而导致在外显子1编码的信号肽中11Ser(AGT)→Arg(AGG)的错义突变。结论 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因子X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指南以文献为依据,以专家共识为基础,介绍在重型血友病A的儿童和成年人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凝血因子Ⅷ(FⅧ)的作用.指南就预防性使用FⅧ的起始时机、预防方案的选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突发出血时的处理,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联合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6岁。5年前出现磕碰处皮下血肿,未进行诊治;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伴腹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激素及中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时查出凝血结果异常(具体不详);2年前因大便带血就诊,查出凝血示PT19.5s、APTT86.2s、TT15.1s、Fg2.9g/L;患儿查过敏原300余种。均无异常。后就诊于大连某医院,查凝血示PT20.0s、APTT70.5s、TT17.6s、Fg1.99g/L,凝血因子活性检查:FⅧ活性18.7%、FⅨ活性60.1%、FⅪ活性74.7%,诊断未明,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病后饮食尚可,尿正常,偶有黑便。既往史:患儿出生时脐带处渗血不止。 相似文献
18.
血友病A的治疗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替代治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血友病患者输注FⅧ制剂后产生针对FⅧ的中和性抗体,其发生率国外各家报道差异较大,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种族、基因型和免疫反应)和治疗相关因素(替代治疗的起始时间、种类、剂量和方式),本综述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低/中剂量凝血因子Ⅷ(FⅧ)预防治疗在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低/中剂量FⅧ预防治疗的30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低剂量预防组20例、中剂量预防组10例),对预防治疗前、后的年出血次数(ABR)、年关节出血次数(AJBR)、靶关节数量、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FISH)、生活质量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SF-36)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中位随访48个月。与预防前按需治疗时相比,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ABR、AJBR、靶关节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改善优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P<0.05)。低、中剂量预防治疗后与按需治疗时相比,患者的FISH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低剂量预防组和中剂量预防组之间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剂量FⅧ预防治疗较按需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血友病A患者出血频率,延缓关节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剂量预防组临床出血改善方面优于低剂量预防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