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为(8.51±2.20)×109/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86±3.31)×109/L(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1.40±3.24)×109/L(P<0.05);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为(635.5±52.5)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77.8±101.9)ng/L(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97.1±66.1)ng/L(P<0.05);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式对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王威  王鹏建 《北京医学》2015,(2):191-193
目的:研究脾多肽注射液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但不给予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化疗后血小板分级情况、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用量,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化疗前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更加明显[(85.9±47.4)×109/L vs.(109.6±40.9)×109/L,P<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7.4% vs.71.4%,掊2=4.357,P=0.037)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9%vs.25.7%,χ2=4.212,P=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 U vs.39 U,P<0.05)。脾多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是一种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不同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γ干扰素组,每组均包括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63.00±576.50)×109/Lvs(754.50±459.43)×109/L,(1176.00±345.60)×109/Lvs(464.81±238.02)×109/L和(1135.00±272.70)×109/Lvs(438.64±148.87)×109/L,总有效率分别为70%、80.0%和100%(P<0.01)。对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1例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PT患者,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L患者67例,其中35例在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rhIL-11 50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天,观察rhIL-11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32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组在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效率77.2%;对照组血小板自行恢复5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50±6.72)×109/L、(98.80±9.68)×109/L;对照组分别为(42.30±6.28)×109/L、(70.20±7.22)×109/L,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常见不良反应轻,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张蕾  柴洪玲 《当代医学》2016,(5):142-143
目的:对比分析波立维与泰嘉两种氯吡格雷片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嘉组与波立维组,各42例。2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泰嘉组加用泰嘉治疗,波立维组加用波立维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不良事件以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后泰嘉组的PLT、NEUT、PT及APTT为(151.3±17.2)×109/L、(6.0±0.8)×109/L、(11.9±1.4)s、(38.8±2.3)s,波立维组依次为(150.5±16.8)×109/L、(5.9±0.9)×109/L、(12.1±1.5)s、(39.1±2.7)s,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泰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波立维组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泰嘉组的医疗费用共计(5134.5±1104.6)元,显著低于波立维组的(7846.5±1169.4)元(P<0.05)。结论波立维与泰嘉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相当,但泰嘉的医疗成本更低,药物经济学效应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6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 ±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 <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 ±34.075) ×109·L-1,对照组为(40.11 ±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胡学琼 《中外医疗》2014,(26):120-121
目的对环孢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治疗的68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68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暂停用药后,患者的毒副反应有所好转。而患者在治疗前,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分别是(20.2±7.3)×109/L、(114.6±21.2)ng/107/Plt,而治疗后分别是(67.3±56.7)×109/L、(66.2±25.6)ng/107/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 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1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1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1±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岳军  梅立  陈廉 《西部医学》2011,23(11):2117-2119,212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15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GT)87例(5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5例(16.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3例(1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7.8%),其他病因7例(4.5%)。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G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G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1.
赵旭林 《中外医疗》2011,30(12):40+42-40,42
目的评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0例曾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rhIL-11预防性治疗。结果 PLT最低值对照周期为(50.11±12.85)×109/L,低于治疗周期(69.78±25.23)×109/L;PLT≤75×109/L的平均天数对照周期为(8.87±3.21)d,治疗周期为(3.46±3.24)d。血小板恢复至〉80×109/L所用天数也短于对照周期。结论 rhIL-11能降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减少血小板处于危险期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袁俊华 《当代医学》2016,(17):24-2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则采取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36.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3.02±0.13)h、住院时间(8.10±5.32)d、术中出血量(490.28±185.25)mL、术后ICU护理时间(2.31±1.12)d、术后地下活动时间(2.37±1.14)d、术后正常饮食时间(2.08±1.05)d,对照组手术时间(5.92±0.29)h、住院时间(13.58±6.48)d、术中出血量(1200.20±352.20)mL、术后ICU护理时间(4.82±2.10)d、术后地下活动时间(5.39±3.05) d、术后正常饮食时间(7.26±2.39)d,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钾离子(3.94±0.53)mmol/L、白细胞(8.40±0.43)×109/L、谷丙转氨酶(30.20±0.65)U/L、血小板(234.28±96.07)×109/L、尿氮素(3.15±0.72)mmol/L,对照组钾离子(3.81±0.58) mmol/L、白细胞(8.46±0.47)×109/L、谷丙转氨酶(30.25±0.69)U/L、血小板(230.42±95.38)×109/L、尿氮素(3.17±0.59)mmol/L,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中采取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31-933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CA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睾酮片、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 8 mg·kg-1·d-1,口服,每日2次,保持血药浓度为200~400 ng·L-1,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45/50)和70.0%(35/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1.42,P<0.05)。观察组5~24岁、25~54岁和≥55岁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12/19)、68.8%(11/16)和46.7%(7/15),5~24岁和25~54岁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55岁患者(χ2=25.312,P<0.05),但5~24岁与25~54岁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05,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观察组治疗前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52,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1和ANC<0.5×109L-1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7%(23/33)和41.2%(7/17),ANC≥0.5×109L-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NC<0.5×109L-1患者(χ2=35.738,P<0.05)。观察组血小板(PLT)≥20×109L-1和PLT<20×109L-1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18/26)和45.8%(11/24),PLT≥20×109L-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PLT<20×109L-1患者(χ2=46.251,P<0.05)。观察组治疗前骨髓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G∶E)≤2.0∶1和G∶E>2.0∶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7%(24/29)和28.6%(6/21),骨髓G∶E≤2.0∶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G∶E>2.0∶1患者(χ2=8.237,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CAA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其疗效与患者年龄、ANC、PLT、G∶E比值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冯玉虎  黄明  张夏  郑顶运  许凌云 《安徽医学》2012,33(8):1009-1011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ITP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糖皮质激素+HP根治术);单独用药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用药4周后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复发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①ITP组Hp感染率为73.3%,而对照组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行HP根治术后,血小板均数为(76.25±26.17)×109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独用药组血小板均数(50.65±13.39)×109L-1,较治疗前提高(P0.05)。③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单独用药组有效率为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根治术能显著改善伴HP感染的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延缓复发率,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HP根治术可能成为治疗ITP的另一非免疫抑制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对36例血小板〈50×109/L的肿瘤化疗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后观察0.5~4天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情况。结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由输注前的平均16.05×109/L上升到输注后的69.3×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中,17例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输注血小板能有效地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II(rhIL-II)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64例化疗后血小板<55×109L-1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rhIL-II50ug/(kg·d),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12.69±7.23)×109L-1]与对照组[(11.89±8.08)×109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治疗组血小板降低持续时间(7.79±3.08d)少于对照组(9.23±2.06d),t=2.73,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以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关节肌肉疼痛、头痛、头昏、乏力、心悸、心律失常为主,主要为Ⅰ-Ⅱ度。结论rhIL-II能刺激血小板增生,有效地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王安帮  王伟  徐玲玲 《北京医学》2023,(12):1074-1078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放疗后骨髓抑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2月安徽胸科医院恶性肿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男72例,女13例,年龄36~81岁,平均(62.9±9.3)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1.2%比29.5%);治疗组治疗第2周WBC、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7.1±3.1)×109/L比(5.6±2.9)×109/L,(5.9±3.0)×109/L比(4.3±2.6)×109/L],第2周和第4周PLT低于对照组[(168.2±52.4)×109/L比(226.1±87.0)×109/L,(137.5±55.8)×109/L比(182.0±87.1)×109/L];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比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中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未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ANC>0.5×109/L恢复时间、血小板>20.0×109/L恢复时间以及住层流病房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ANC>0.5×109/L恢复时间、血小板>20.0×109/L恢复时间以及住层流病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时间为(1.3±0.5)年,对照组患者复发时间为(0.6±0.2)年,研究组患者复发时间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给予自体骨移植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造血重建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邱华 《当代医学》2011,17(23):103-10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并期待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收入儿科治疗的80例新生儿早期DIC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值。结果 (1)PL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123.30±29.65)×109/L,治疗后为(168.60±19.8)×109/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122.45±29.45)×109/L,治疗后为(150.10±17.45)×109/L;(2)APT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3.01±17.54)s,治疗后为(19.89±9.65)s,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2.10±18.6)s,治疗后为(25.63±5.89)s;(3)AT-Ⅲ: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5%,治疗后为85%,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8%,治疗后为80%(;4)D-dimer:试验组在治疗前为(2.81±1.89)g/L,治疗后为(0.98±0.56)g/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2.83±1.76)g/L,在治疗后为(0.98±0.56)g/L。各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2组之间的比较,经t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新生儿早期DIC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