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适合检测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PCR)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黄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onstructuralproteins gene) NS5序列,在保守区设计2对(3条)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以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cDNA、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Ⅰ~Ⅳ型cDNA为模板优化条件建立RT-heminested-PCR方法;以日本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 strain)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并用于野外采集蚊虫检测.结果 在50只淡色库蚊中RT-heminested-PCR方法检测减毒活疫苗JEV最低检出浓度为1×10-2 PFU/mL.用该方法检测云南省普洱市采集的54组(540只)蚊虫,扩增产物经测序确认9组含有乙型脑炎病毒、3组含有登革病毒Ⅱ型、1组合有登革病毒Ⅰ型、1组含未报道的黄病毒属病毒,该病毒与Quang Binh virus同源性最高.结论 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RT-heminested PCR方法适合于蚊虫种群黄病毒属病毒监测.其不但适应已知黄病毒属病毒的检测,而且具备检测新型黄病毒属病毒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应用自行设计的黄病毒通用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键反应成功地扩增了实验室脑内接种感染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RNA和海南省非流行区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体内黄病毒RNA。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获得结果迅速。能检出5只蚊虫中含有1只阳性蚊的混合标本中的登革病毒RNA。整个过程只要数小时就可完成。这对蚊体内黄病毒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志远  熊清芳  杨永峰 《肝脏》2023,(3):281-283
黄病毒是通过节肢动物(即蚊虫或蜱)叮咬传播,属虫媒病毒中黄病毒科的一个分属,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肝损伤在大部分黄病毒感染中并不多见,少部分蜱传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感染可致中度至重度肝损伤,而黄热病病毒感染的肝损伤较为常见,相当一部分可发展为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和死亡。以对症治疗为主,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相似文献   

5.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分4个血清型(DENV1~DENV4),主要以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为传播媒介,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相似文献   

6.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是一种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RNA病毒,可以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近年来,登革热流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由于感染登革病毒后,只有人类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急需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探讨登革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本质.本文为登革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病毒嵌合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病毒(Flaviviridae)是一类具有抗原交叉反应性的病毒总称,其基因组为约11kb长的单正链RNA分子,只含有一个ORF,编码有C-prM/M-E结构蛋白和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非结构蛋白.大多数黄病毒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脊椎动物而传播,主要引起人类疾病的有黄热病病毒(YFV)、乙型脑炎病毒(JEV)、登革病毒(DV)和蜱传脑炎病毒(TBEV)等,虽然YFV、JEV的减毒活疫苗已推广应用,但TBEV灭活疫苗效果尚不可靠,而安全有效的DV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因此积极研制包括4个型DV在内的黄病毒减毒活疫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自1991年Bray等学者[8]首先构建DV嵌合疫苗以来,黄病毒嵌合疫苗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人类预防和控制黄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概括了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登革热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登革病毒 (Denguevirus ,DV )是一种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DF/DHF/DSS)的蚊媒病毒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则主要在华南地区和台湾省流行 ,是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 ,血清学上可分为DVⅠ~Ⅳ四种血清型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大小约 11kb ,基因组结构较为简单。目前 ,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在登革病毒的研究中 ,本文从临床鉴别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机制方面论述登革病毒研究中的新进展。1 临床鉴别诊断登革热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黄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全长约11Kb。在其NS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DJS(+)和DJA(一)均为17个硷基,扩增序列长度为413bP.应用逆转录一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成功地扩增了登革病毒(DEN)1,2,3,4型和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部分片段,其扩增片段的大小与设计相符。采用该引物检测国内分离株DEN1/(GZ)、DEN2(HN91)和JEV(A2)株同样出现一条明显的扩增带(约413bP),说明该引物也适合于我国分离株。应用通用引物扩增黄病毒中的POW和LGT均出现一条特异带。甲病毒属的辛德毕斯和基孔肯稚病毒应用该引物扩增后无特异性条带;扩增C6/36细胞也无特异带。表明该通用引物特异性良好,对于今后黄病毒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和进一步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播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登革病毒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血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实验诊断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现今最重要的虫媒病毒。它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drome,DSS)。全球有2.5亿人正受到感染登革病毒的威胁,100多个国家有地方性登革热传播。每年均出现几百万病例,是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论述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概况、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实验室诊断和免疫保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登革病毒(DEN)属于黄病毒科,分为四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不同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和白血球减少。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近年来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在亚洲,太平洋群岛及中、南美洲许多国家都已造成严重的威胁。下面对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一、登革病毒基因组结构登革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登革病毒 (DEN) 3 端非编码区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 ,设计登革 1~ 4型通用引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登革病毒 1~ 4型RNA。方法 用C6/ 3 6细胞培养登革病毒。用热酚法提取病毒RNA ,进行RT 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DEN 2 NGC株可扩增出至少 10TCID5 0 的病毒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一致。DEN 1~ 4型标准株和DEN -2 -0 4与DEN 2 4 3株均能够扩增出唯一的一条特异条带。结论 应用通用引物RT PCR法可从病毒浓度少至 10TCID5 0 的感染细胞培养液中检出DEN 2 NGC株病毒 ,并且该对通用引物对于其他 3型登革病毒亦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其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亦较强。  相似文献   

14.
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有4种抗原性相差较大的血清型(1-4型),在血清型内存在较大的基因变异,按系统发生称之为“基因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  相似文献   

15.
检测蚊虫感染黄病毒属病毒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方法. 方法 参照文献报道的通用引物,以JEV cDNA 和DEN cDNA为模板,建立RT-PCR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并比较两者的敏感性. 结果 此黄病毒属引物适合两种反应体系,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是RT-PCR方法的100倍,最低检出病毒浓度为0.5×10-2 PFU/ml. 结论 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黄病毒属病毒检测,以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黄病毒属病毒初筛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05年福建省分离的1株登革病毒(DV)进行鉴定,并从分子水平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DV(IgM、IgG抗体;同时应用C6/36细胞、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逆转录(套式PCR法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患者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IgG抗体可疑,表明该患者在近期感染过登革病毒。患者血清接种C6/36细胞,观察到登革病毒特有的CPE。受感染的C6/36细胞能与登革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反应,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分离株的核酸提取物经RT(PCR扩增,登革病毒通用引物可扩增出511bp的特异性条带,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出119bp的特异性条带,进一步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分离株RT(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30株不同地域来源的登革Ⅱ型病毒相应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此毒株与东南亚地区的毒株比较接近。此次分离株的序列与1999年登革Ⅱ型病毒福建株的对应序列在亲缘关系上有一定程度距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一步确定此病例为输入性感染病例。结论福建省首次从输入性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登革Ⅱ型病毒,该病毒来源于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7.
RT-PCR-RFLP技术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病原快速鉴定分型方法,并对2004年我院收治的一例疑似登革感染患者进行确诊。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DV-IgM抗体、免疫斑点法(DIBA)检测DV-IgG抗体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用登革病毒通用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患者血清中的登革病毒核酸,用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鉴定分型。结果发病第5天患者DV-IgM抗体开始呈弱阳性,第9天DV-IgM抗体滴度达到1∶8,第13天DV-IgM抗体滴度开始下降;发病第9天患者DV-IgG抗体呈弱阳性,第12天DV-IgG抗体滴度达到1∶8。用RT-PCR-RFLP检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患者早期血标本,确定2004年我院收治的一例患者为登革Ⅰ型病毒感染所致。结论利用RT-PCR-RFLP技术对登革病毒进行分型鉴定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与登革热抗体检测结合起来应用可缩短疑似登革感染的确诊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应用自行设计的黄病毒通用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成功地扩增了实验室内接种感染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RNA和海南省非流行区野外捕获的白纹蚊和骚扰阿蚊体内黄病毒R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黄病毒属病毒的CODEHOP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丧的不同黄病毒多聚蛋白氯基酸序列,利用CODEHOP方法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建立能快速检测黄病毒属所有病毒的CODE~HOPRT—PCR方法,并用3种不同病毒株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结果建立的CODEHOPRTPCR能埘黄病毒RNA进行特导性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400-500bp)和序列与预期结果相符。该方法对黄病毒恢酸的最小检出量为8Pg。结论建立的CODEHOPRT—PCR方法特异强、灵敏高,可用于黄病毒的榆测。  相似文献   

20.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急性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的病原体,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按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分为DEN—1、DEN-2、DEN-3和DEN-4四种血清型。各血清型均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致死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HF)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目前登革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切断蚊媒传播,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其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