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14例CP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肾阳亏虚证四组,对各组前列腺指诊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以及EPS中SPL数、WBC数进行分级统计,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火旺证组患者前列腺大小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偏小(P0.01);气滞血瘀证组患者前列腺质地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偏硬(P0.01);湿热下注证与气滞血瘀证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前列腺有压痛的比率明显偏高(P0.01或P0.05);阴虚火旺证与肾阳亏虚证组患者EPS中SPL数量与其他两组相比异常率明显偏高(P0.01或P0.05);湿热下注证与气滞血瘀证组患者EPS中WBC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异常率明显偏高(P0.01)。结论前列腺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参数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能有效指导CP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质地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 方法 门诊收集CP患者918例,根据症状、舌脉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合前列腺触诊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1)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证74.07%,气滞血瘀证89.76%,肝肾阴虚证13.62%,肾阳虚证22.55%,其中湿热下注证加气滞血瘀证者50.11%;(2)前列腺触诊饱满者占20.59%,扁平者占55.34%,硬度增大者占14.71%,体积减小者占9.37%;(3)前列腺变小与肾阳虚相关性检验P=0.0001,SE=0.630679,OR=15.422,Pearson检验P>0.05,模型拟合好;其余各种触诊情况的Pearson检验P<0.05,模型拟合差. 结论 CP以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为主,且二证多合并出现;CP患者中前列腺触诊扁平者最多,饱满和硬度增大次之,体积减少者最少;前列腺变小对诊断肾阳虚有较大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型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1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各证型与前列腺癌临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肾虚痰瘀互结型与指诊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B超检查低回声结节密切相关;肾虚气滞血瘀型辨证与临床理化指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可将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作为客观指标纳入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之中。  相似文献   

4.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标准,对9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918例患者多为复合证型,约占81.59%;其中最多者是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628例(68.4l%),不伴其它证型者460例(50.11%),且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结论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清利与活血并施,而应以清利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角度探索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期望研究结果能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320例,其中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260例,健康男性60例。将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60例严格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组(70例)、气滞血瘀组(70例)、肝肾阴虚组(62例)、肾阳不足组(58例)4组。健康男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0例受试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1β、TNF-α含量,并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中IL-1β水平: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4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湿热下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60.05)。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3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水平: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4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湿热下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90.05)。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三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证型中湿热下注型与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相关,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与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无相关性。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可以作为CP湿热下注型临床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标准,对9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918例患者多为复合证型,约占81.59%;其中最多者是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628例(68.41%),不伴其它证型者460例(50.11%),且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结论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清利与活血并施.而应以清利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常见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为肾阴不足、气滞血瘀、肾阳亏虚、脾气虚弱、湿热下注、肺热气闭、肝郁气滞等7种证型,并对证型与年龄、病程、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PSA、最大尿流率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肾阳亏虚证:与年龄正相关,与I-PSS呈负相关,与残余尿量呈正相关;肾阴不足证: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与I-PSS呈负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正相关;脾气虚弱证: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气滞血瘀证:与病程正相关,与I-PSS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呈负相关;湿热下注证:与病程负相关,与前列腺体积呈负相关,与PSA呈正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肝郁气滞证: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呈负相关;肺热气闭证: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结论:BPH中医各证型大部分与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PSA、最大尿流率客观临床指标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血浆内毒素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肝硬化患者150例,建立证候调查量表收集证候信息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6个组,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探讨中医证型与血浆内毒素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最低,湿热蕴结组与气滞血瘀组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值相关性分析发现。湿热蕴结组相关系数r=0.731(P<0.01),气滞血瘀组相关系数r=0.653(P<0.01),其他4组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低于湿热蕴结组及气滞血瘀组。结论:血浆内毒素与肝硬化的各种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马鞭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峰 《吉林中医药》2002,22(6):28-28
1 临床资料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统一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36例,年龄23~56岁,平均38.4岁。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11例,肾阴不足型18例,气滞血瘀型7例。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9例,滴虫性前列腺炎7例。  相似文献   

10.
金兆刚 《陕西中医》2013,(12):1602-1603
目的:观察中医分型辨治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气下陷、阴虚火旺、肾气亏虚5个证型进行论治,同时配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石化地区居民混合痔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混合痔各证型中医辨证量表,对我院中医肛肠科门诊首诊的混合痔患者469例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各型混合痔的人数比例、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病程、临床症状、疼痛情况等,以确定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便秘、劳累、腹泻占据了混合痔发作诱因的前三位。4型痔疮存在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脾虚气陷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其他3型(P0.05);气滞血瘀证男女比例与其他3型有明显差异(P0.05)。脱出为4型混合痔的最基本的症状,此外气滞血瘀证和湿热下注证还常见疼痛和出血,但是比例不同,脾虚下陷证还常见出血和坠胀,风伤肠络证常见出血和瘙痒。结论:运用混合痔分型量表可以有效地为各型混合痔进行辨证分型,各类不同证型的痔疮有其不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进行BCLC分期,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4组,分析其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种证型PLC患者的BCLC分期情况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P0.01),且早于气滞血瘀型的可能性大;气滞血瘀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P0.01)。2)4个证型A期、B期、C期所占比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A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湿热聚毒型B期比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型(P0.01),且低于肝肾阴虚型可能性大;湿热聚毒型C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1)BCLC分期中A期是辨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参考;B期是湿热聚毒型与气滞血瘀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湿热聚毒型与肝肾阴虚型的相互鉴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期是辨证湿热聚毒型的临床参考。2)PLC患者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CLC分期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率和相关生活因素,比较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相关生活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寒湿凝滞证;不同证型在年龄,病程,初次性交年龄,性生活频率,职业,饮食,流产次数,妇科炎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是慢性盆腔炎较常见证型,不同证型的影响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异性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进行了两轮的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最终确定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医生报告结局中,湿热下注证包括排尿症状,会阴、少腹、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其他症状,舌脉等4个域,14个症状/体征条目;气滞血瘀证包括少腹、会阴、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排尿症状、舌脉等3个域,13个症状/体征条目。结论:我们所研究出的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使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结局的报告得到了简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炎康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抉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挟瘀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泰片治疗;治疗组用前炎康胶囊治疗,均以28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证候、触诊前列腺质地、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炎康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安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病人310例,分为湿热下注证治疗组(n=183)和气滞血瘀证治疗组(n=127)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湿热下注证组总显效率为79.24%,总有效率为90.72%;气滞血瘀证组总显效率为73.23%,总有效率为84.25%,湿热下注证组疗效优于气滞血瘀证组,且在降低NIN-CPSI积分,改善疼痛及排尿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气滞血瘀证组.结论:前列安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对湿热下注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次而对应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节型肝硬化则以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次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辅导借鉴,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类型和症状/体征。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1979年至2011年5月所收录的有关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334篇含有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和207篇含有证候症状/体征的文章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常见证候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慢性前列腺炎常见中医证候是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和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脾气虚证。实证因素为湿热、气滞、血瘀,虚证因素则主要是肾虚和脾虚。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包括盆腔局部不适(会阴/少腹/阴器/腰骶等部位的疼痛、坠胀和其他不适)、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末滴白、尿后滴沥)和其他症状(阴部潮湿、口苦、口干、血精等)等。对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湿热下注证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14个主要症状/体征,气滞血瘀证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13个主要症状/体征。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专家意见,有助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及其症状/体征的归纳和特征的抽提,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5例糖尿病足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同时根据奚九一教授糖尿病足中医分型方法,将55例糖尿病足患者辨证分型为湿热下注证型、气阴两虚证型,对两个证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湿热下注证型与气阴两虚证型甲襞微循环各积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足存在严重微循环障碍,但不同的中医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活血化瘀治疗法是糖尿病足的基本治疗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收集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分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肝功能(AST,ALT),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与其他各型ALT及AST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与其他各型PCⅢ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与其他各型HA、LN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Ⅳ数值各组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肝功能水平、肝纤维化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