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的护理。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护理,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训练排便功能等方法。结果36例患者2~6周排便自控能力得以改善,8~14周排便控制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的排便自控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对其实施保肛手术,术后随访病人对控便能力的满意度、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对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三组术后1年排便反射和控便能力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术后3年复查时对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术治疗效果完全满意的有120例,基本满意的有48例,没有不满意病例。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避免造成永久性的造口,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基本上可以根治,并且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1年9月36例距肛缘5~10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2例,术后1年控便能力均达优良级,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保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距肛缘5~10m)患者,选择正确术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志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33-233,232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72例分为保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保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应用基于肛肠专用型多功能生物电反馈治疗系统的盆底生物电反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排便功能主动训练方式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之后,患者的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志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14-214,210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72例分为保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保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论:低住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门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术后支撑吻合管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及排便功能良好。5~8周后,每日排便1~2次;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4例,出血7例。结论应用肛门支撑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操作简单,护理方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采取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纳入的50例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药,对照组采取排便功能主动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采取盆底生物反馈联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明显缩短排便时间,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提高排便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后排便次数增多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8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后排便次数增多的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加强引流管、肛周皮肤护理、持续的排便功能训练等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患者经2周~24周护理后均达到肛门节制大便功能优级.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排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实施保肛手术,33例实施Miles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排便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继续随访2年,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根治肿瘤基础上,严格把握适应症,选择保肛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2例需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同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切开探查后,常规游离并解剖出肠系膜静脉及动脉,于肠系膜血管底部0.5cm处结扎和切断。对照组实施结肠断端与下段直肠直接吻合术;研究组采取结肠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半年、1年每日排便的次数及1年后两组患者肛门排便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半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3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1.5次,对照组半年每日排便次数为8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1年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排便障碍,2例无法控制排气,2例无法控制稀便,而对照组有7例无法控制排气,8例出现漏稀便。研究组1年后有1例患者出现便秘情况。结论:结肠成形术的出现能使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急迫、便数过多、失禁等前切保肛术综合征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且操作简单、安全,相较于直接吻合术,更能使肛门控制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治38例距肛缘5-10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吻合方法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一系列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术后3年生存率达90%。结论:重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用手术期护理,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管理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超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术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予以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控讨管型吻合器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5-20011年于惠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25例低位直肠癌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术中彻底切除直肠肿瘤的患者,使用管型吻合器做盆腔内结肠直肠残端吻合。结果:25例患者在手术期无死亡,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及盆腔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半年后控便能力正常及良好,1~3年后复发率少。结论:对合适病例应用吻合器外翻拖出式肛门外直肠癌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直肠吻合器的广泛应用扩大了保肛手术的适用范围,使部分肛缘6~7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保留肛门,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由于只保留了部分外括约肌,加之结肠逐渐代替直肠的储藏机能,因此术后可能出现排便困难或不同程度大便失控现象。为确保手术成功,2007~2008年,我们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早期系统的排便功能训练,使患者排便功能得到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肛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此分析护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经肛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患者7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并发症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排便功能受损)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肛门腹腔镜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排便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996—2000年107例距肛缘7 cm以下的行保肛的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使用吻合器进行肠吻合。结果局部复发率为11%,5 a生存率为80%。直肠癌行保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保肛指征较前明显放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并选取同期行Miles手术者5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保肛手术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Miles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肛手术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Miles组。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双吻合器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双吻合器手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排气和排便恢复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患者通过采用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排气以及排便功能的恢复,进而缩短了住院时间,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随访与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根治术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外科手术经验及随访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 1~5 a,患者 1、3、5 a生存率分别为94.4%、72.2%、52.7%.局部复发 6例,复发率为16.7%.结论:对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根治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简易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