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和痰液中炎性反应介质含量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高渗盐水雾化引痰,荧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和ECP等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IL-8、ECP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 测定血清及痰液中的炎性反应介质IL-8、TNF-α和ECP等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血清测定更方便实用,而且通过IL-8和ECP能评估气道阻塞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FEV1/FVC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和IL-8水平改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3,11.09,7.09,7.70,均P<0.01).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望为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龙仕居 《中国药房》2011,(34):3223-322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抗感染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d-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气道炎症指标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FEV1、PEFR、IL-6、TNF-α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本文观察了发作期、缓解期、激素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旨在探讨二者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凯  凌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277-1278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化学的不断进展,许多与气道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受到重视[1]。本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IL)-4、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198例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99例。观察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峰流速(PE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PEF、IL-6、IL-8、IL-10、TNF-α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 A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PEF、IL-6、IL-8、IL-10、TNF-α等指标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优于B组(9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无显著差异,均可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13、18(IL-8、IL-13、IL-18)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发作期组)和45例缓解期患者(缓解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测定,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21,5.13,4.99,5.32,5.48,5.59,均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患者(t=4.18,4.71,4.89,均P<0.05).结论 IL-8、IL-13和IL-18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IL-8、IL-13和IL-18的上调有关.检测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进展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及诱导痰液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36例哮喘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浆及诱导痰IL-5、ECP、TNF-α、IL-8表达水平,并以26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①哮喘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浆IL-5、ECP、TNF-α、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哮喘患儿急性期诱导痰液IL-5、ECP、TNF-α、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③哮喘患儿急性期诱导痰液IL-5、ECP、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血浆中的浓度(P<0.01);④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及诱导痰液炎性标志物具有正相关性。结论①哮喘患儿血浆及诱导痰液IL-5、ECP、TNF-α、IL-8表达亢进,血浆及诱导痰液炎性标志物具有正相关性,且诱导痰炎性标志物较血浆表达更为亢进,可作为监测哮喘炎症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 12、- 13和 IL- 18对哮喘患者 Th1/ Th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药物对它们的作用。方法 采用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对 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进行分离 ,分别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为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 -γ(IFN-γ)组共同培养2 4 h,用 EL 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L - 12、IL - 13和 IL - 18的水平。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哮喘组 IL -12和 IL - 18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而 IL - 13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哮喘组加地塞米松后 ,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比空白组降低 (P<0 .0 5 ) ;加 IFN- γ后 ,IL- 12明显高于空白组(P<0 .0 5 ) ,而 IL- 13和 IL- 18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1IL- 18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它通过调节 Th1/ Th2的活性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2糖皮质激素和 IFN- γ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哮喘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8、IL-12和IL-13的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浆IL-18、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2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IL-18和IL-13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它通过调节Th1/Th2的活性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IL-18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18、总Ig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时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50例(哮喘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COPD组),健康者50例(对照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8、总IgE、IL-8、IL-4、IFN-γ水平.结果 CDPD组急性期IL-18、IL-8、IL-4、IFN-γ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1.8、25.2、116、150.8倍.哮喘组IL-18、IL-8、IL-4分别高于对照组29.9、3.4、5.2倍.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223.2倍,而COPD组血清总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OPD血清中IL-18与IL-8、IFN-γ,IL-8与IL-4呈正相关;哮喘组IL-18与IL-8、IL-4、总IgE,IL-4与总IgE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清IL-18提示细胞闪子参与哮喘及COPD的发病过程.哮喘发作时IL-18与总IgE正相关,而在COPD急性加重期无相关性,表明COPD和哮喘是两类有不同发生机制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了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及发作缓解后血液中神经肽A(NKA)含量,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哮喘发作时患者血中NK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KA与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哮喘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用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用魏氏法测定血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ICAM-1水平与RP呈正相关(r=0.252).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H-1水平显著升高,sICAM-1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且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越重sICAH-1的水平越高,sICAM-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哮喘气道炎症及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40例哮喘患者 (轻度 1 6例 ,中、重度 2 4例 )经普米克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诱导痰ECP以及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1 )检测 ,并同时与正常人群血清、诱导痰ECP比较。结果 :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清、诱导痰ECP明显下降 (P <0 .0 1 ) ,肺功能FEV1 明显上升 (P <0 .0 1 ) ;哮喘患者治疗前 (发作期)血清、诱导痰ECP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1 ) ,治疗后 (缓解期 )诱导痰ECP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1 ) ,血清ECP则稍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5 ) ;中、重度哮喘血清、诱导痰ECP明显高于轻度哮喘 (P <0 .0 5 ) ;血清、诱导痰ECP与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0 .48、-0 .5 0 ,P <0 .0 5 )。结论 :血清、诱导痰ECP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以及严重程度 ,可用于哮喘气道炎症的研究以及指导治疗 ,诱导痰ECP比血清ECP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IL-8和IL-12与急性胰腺炎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监测指标。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10例重型胰腺炎 (SAP) ,18例轻型胰腺炎 (MAP)和 10例正常健康者 (N)血清中 IL- 8及 IL- 12含量。结果 :SAP组 IL- 8,IL- 12水平明显高于 MAP组(P<0 .0 1) ,MAP组 IL- 8明显高于 N组 (P <0 .0 1) ,MAP组 IL- 12明显低于 N组 (P <0 .0 1) ,但 SAP组与 N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 ,既存在抗炎反应又存在促炎反应 ,两者的结果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及36例健康对照的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水平。结果表明NIDDM患者血浆GMP-14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NIDDM组中有血管并发症者血浆GMP-140较无血管并发症者高(P<0.001)。且随病程延长而升高。提示GMP-140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4(LTC4)、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硝酸盐/亚硝酸盐(NO2/NO3)水平及孟鲁司特干预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均予孟鲁司特10 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1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EBC中LTC4、8-isoprostane、NO2/NO3水平,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LTC4( 55±17) ng/mL、8-isoprostane( 13±9)ng/mL、NO2/NO3(4.2±1.2) 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17)、(7±6)、(3.2±0.6) ng/mL(均P<0.01).哮喘组治疗前LTC4 (55±17) ng/mL显著高于治疗后(38±14) ng/mL,P<0.01.哮喘组治疗前8- isoprostane (13±9)ng/mL,高于治疗后(11±6) 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治疗前NO2 /NO3 水平为(4.2±1.2) ng/mL,治疗后为(4.1±1.4)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EBC中LTC4、8-isoprostane、NO2/NO3水平可简便安全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孟鲁司特能降低EBC中LTC4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气道炎症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