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脏变态反应为荨麻疹全身表现的一部分,又称心脏荨麻疹,其临床特征为荨麻疹同时伴有心脏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可致昏厥、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诊治的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简介 香港的面积大约为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七百万。心脏病是香港的第二号杀手,在2006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为5619人,占总死亡人数15%。现时香港愈来愈多年轻人患上心脏病及其它慢性疾病。医学数据显示,在所有患有心脏病人当中,大约有一半人会猝死,而事前并无任何心脏病症状。在心跳停止的初期,伤病者会出现一种称为“心室颤动”或“心搏过促”的情况,维时大约5min。假如出现“心室颤动”或“心搏过促”时使用心脏除颤器为患者施以电击,便有机会可以恢复伤病者的心跳。  相似文献   

3.
急性荨麻疹的心脏病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荨麻疹的心脏病变2例杨苏,黄宗立(南京海军医院皮肤科,210015)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但发生心脏病变较为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二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易某某,男性,29岁,饮金陵啤酒50ml余,约20分钟后感胸闷,心悸气喘,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4.
红皮病是由许多不同原因引起的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脱屑性严重皮肤病,除皮肤损害外,全身各脏器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对红皮病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不仅对预后作出估计,而且对指导用药具重要意义。为此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7岁,因右背部异色病样改变伴痛痒3月余于2019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先天性心脏病伴反复心肌缺血行X线引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1周后右背部开始出现片状淡红斑,伴轻度灼痛,在外院按“接触性皮炎”对症处理。但皮损逐渐加重,出现糜烂、渗出、结痂,并逐渐出现异色病样改变,瘙痒、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于2019年5月22日至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后心衰患者在抗心衰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物,利尿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基础上加用基因重组人脑钠肽的疗效。方法104例心脏手术后的心衰患者,男58例,女46例,年龄1~83岁,肾功能正常患者79例,肾功能不全患者25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效果不明显。给予静脉微量泵推注重组人脑钠肽0.01μg(ks·min),平均维持35h。初步疗效观察指标为肺小动脉楔压(PAwP),终点疗效指标评价为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浓度(SCr)和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纳肽后PAWP降低35.2%(P〈0.01),MPAP降低14.6%,CI增加14.1%,MAP下降8.7%,SCr无明显变化。观察期间呼吸困难全部获得缓解,尿量明显增加,成人和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无明显差别。结论心脏手术后严重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和正性肌力药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纳肽,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近年来由于存活期延长和诊断方法改进,心血管表现已变为明显,其心血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提高,目前已成为SLE中第3位致死原因。尸检的心脏受损率为100%,而临床发病率约为50%~55%[1]。为加强对其认识,现将我院1993年6月~1998年6月收治且进行动态观察的资料完整的106例患者心脏改变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1例。年龄12~59岁,平均24.7岁,病程从10天到16年不等,全部患者均符合1982年ARA修订的SLE诊…  相似文献   

8.
抗组胺药与心脏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调研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引起心率及心律失常早在60年代多虑平(H1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抑郁症时,因超量服用而引起注意。轻者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严重者则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乃至心室纤颤。由于其室速的QRS波群图形不一,与心肌梗塞引起的室速图形不同,故取名为尖端扭转性室速。首例由法国医生TorsadedePointes报道,因此,简称为TDP。此后其它各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赛庚定、安泰乐引起TDP亦有报道。目前已认识到抗组胺药与某些基本用药,如麻醉药、抗精神病药、a-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心脏是其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心脏病变现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主要的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制,对82例银屑病患者作血脂检测,33例作TXB2、6-酮-PGF1α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研究。结果部分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XB2和6-酮-PGF1α也均增高,尤以TXB2为著,血小板聚集功能也明显增高。这些变化与病情活动、皮损范围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有同样的变化,提示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根据这些变化对银屑病的发病以及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例儿童高IgE综合征(HIES)的临床资料,患儿均出生后6个月内反复发生皮肤和呼吸道感染。1例患儿并发严重的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心肌梗死,1例患儿并发肾脓肿,3例患者并发复发性肝脓肿,其中1例口服复方新诺明治疗后获得了缓解。对于反复出现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行HIES相关基因筛查,明确诊断后可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5年病死率可高达5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患病率正在逐步升高。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且50%~7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速和室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息化心脏康复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信息化心脏康复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信息化的心脏康复教育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可以使患者更加配合康复指导,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8日~10日,在京隆重举行的“中国国际第五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上,“救死扶伤,让生命重现辉煌!——心肺复苏与心脏除颤(CPR·D)联合实施的启动创议”(以下简称CPR·D-2007.12.8,见本刊2008年1月第3卷第1期),被正式提出,这项跨时代的创议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医学专家的响应支持。此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武警总医院已率先运用。为有效开展、尽快推广,  相似文献   

15.
皮肌炎患者心脏损害1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肌炎心脏损害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85例皮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患者中89例出现心脏损害(48.12%)。其中心电图改变51例(57.30%),超声心动检查异常34例(38.20%)。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积液等。结论皮肌炎患者心脏损害是临床上较多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复杂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脏钝性挫伤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心脏钝性挫伤患者(11例伴心力衰竭,42例心功能正常,47例患单纯心脏损伤,6例并发瓣膜和/或房室间隔损伤)接受连续床边心电监护,并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53例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者43例(81.13%),包括ST—T段上升(27例,29.03%,主要发生于前、侧壁导连),ST段下降(14例,15.03%),束支传导阻滞(11例),T波改变(10例)、新出现的异常Q波(5例,5.37%),以及房室传导阻滞(5例,5.37%)。心力衰竭组的心电图改变率为100%,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73.86%,P〈0.05)。心脏损伤并发瓣膜和/或房室间隔损伤患者的严重心电图改变率为66.7%,显著高于单纯心脏损伤组(21.2%,P〈0.01)。心电罔正常者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心电图异常者(18.60%,P〈0.05)。ST段上升高出基线0.1mV以上耆和出现异常Q波者的血清CK—MB值为正常的3倍以上。结论心电图改变,特别是卯段上升和异常Q波,可用以帮助早期诊断心肌挫伤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初冬阳光,明媚温暖。驱散雾霾的天气,给人带来好心情。12月4日上午,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大厅里,洁净的地面上摆着几排心肺复苏的“安妮”模型,十多个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以及几副脊柱板。十几位身着红色“机场急救”服装的首都国际机场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正在忙碌而有序的一批批地给前来学习心肺复苏、心脏自动除颤的机场工作人员和旅客,讲解知识和演示操作。  相似文献   

18.
1导言 非人为的重度低体温是一个严重但可预防的健康问题。重度低体温(体温〈30℃[86°F])可导致机体重要功能明显下降,最初评估时,似乎患者已临床死亡。但某些隋况下,低体温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脑和其他器官可产生保护效应。虽然非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患者较窒息性低体温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要好些,但在低体温性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也是可能的。牢记这一点,不应根据临床表现而终止抢救生命的措施,应将患者尽可能送至具有监控复温条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患儿 ,男 ,7岁。因“反复双下肢皮肤出现瘀点、瘀斑 30天 ,加重伴腹痛 15天”入院。 30天前感冒后双小腿皮肤出现散在瘀点、瘀斑 ,并逐渐向上蔓延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治疗后 (用药不详 )瘀点、瘀斑色变淡 ,部分消失。 15天前瘀点、瘀斑再次出现并增多 ,并伴腹痛、呕吐。查体 :T 37.2℃ ,P 10 6次 /分 ,R2 2次 /分。神志清楚 ,咽部微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未闻罗音。心率 10 6次 /分 ,律齐 ,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脐周压痛 ,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扣击痛。双小腿、膝关节以下皮肤见散在暗紫红色…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每年有200余万人因哮喘而光顾急诊室,其中5000~6000人死亡,许多患者死亡发生在到达医院之前。有2%~20%的患者因严重哮喘而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其中1/3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本章重点讨论如何评估和治疗濒死性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