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提高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6例发热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以及随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并与对照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著性(F=54.840,P0.001;F=32.05,P0.001);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6,P0.001;t=6.155,P0.001;t=6.454,P0.001);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0.176,P=0.817;t=0.398,P=0.617);根据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中CRP和PCT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均0.8;CRP和PCT这2个指标联合后对发热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敏感度为78.11%,特异度为100.0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小儿发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娟  田鹏  刘琦  尚彪 《医学信息》2018,(4):102-10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对儿童发热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发热患儿270例,其中细菌感染组80例,非细菌感染组130例,对照组(非发热性疾病患儿)60例,入院前1 d已全部行WBC+CRP检测,入院当天全部行PCT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洁 《医学信息》2018,(7):157-158
目的 探讨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救治的119例急诊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WBC、CRP和PCT检测和病因学检查,依据诊断结果中是否感染细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为非细菌感染患者,观察组87例为细菌感染患者,对比两组WBC、CRP、PCT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WBC、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液WBC、CRP、PCT的指标中,敏感度、特异度等进行比较,三种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最高。结论 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细菌感染发热患者WBC、CRP和PCT水平明显提升,PCT的特异性更优,CRP敏感度更优,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杜治国  何龙  黄进  邹琴 《医学信息》2019,(10):64-66
目的 分析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检测在下肢创伤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84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确诊VT患者作为VTE组(40例),排除VTE患者作为非VTE组(44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血浆D-二聚体、CRP及PLT水平,并对有差异的检测项目与VTE之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项目对VTE的诊断效率。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D-二聚体阳性率、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VTE组CRP阳性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TE组与非VTE组间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20 mg/L、D-二聚体≥5 mg/L和3 mg/L<D-二聚体<5 mg/L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联合CRP诊断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高于单独D-二聚体和CRP诊断的0.815和0.702。结论 下肢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CRP水平升高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和CRP水平联合检测应用于筛选和预测下肢骨创伤后VTE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PLT水平检测对于下肢骨创伤后VTE诊断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入院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水平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纳入152例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28)和死亡组(n=24),比较入院时各组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评价单个指标及联合指标诊断的效能及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IL-6、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血清SAA水平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6、D-二聚体是CAP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CT、IL-6、D-二聚体及三项指标联合预测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913、0.861、0.965,其中三项联合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30%和98.20%。结论:CAP患者血清PCT、IL-6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庞虎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42-43,46,6,10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骨伤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137例骨伤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步免疫夹心法和最终荧光检测相结合测定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比较以上各组及细菌感染组感染控制后(细菌感染控制组)血清PCT、CRP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但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菌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细菌感染组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接近。以2ng/ml为PCT诊断细菌感染分界点,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50%和88.70%,显著高于CRP(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对骨伤感染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8名对照组健康人和173例AI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IS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r =0.926,P<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血浆D-二聚体对AIS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P联合WBC检测在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3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其中细菌感染组180例,病毒感染组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70例,检测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值,并与10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检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阳性率(90.00%)高于WBC阳性率(49.44%),MP感染组的CRP阳性率(11.43%)低于WBC阳性率(54.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及WBC阳性率,MP感染组的WBC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和WBC联检,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做出早期鉴别诊断且快速方便,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亮 《医学信息》2018,(2):154-155
目的 分析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院呼吸科300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病毒感染组(126例)和细菌感染组(174例),分析两组检测的PCT和CRP结果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5.63%,CRP阳性率为67.82%;病毒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为29.37%,CRP阳性率为63.49%。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CT在细菌感染阳性率优于CRP,二者联合检测鉴别诊断儿童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5例,病毒感染组70例,健康儿童60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细菌感染组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敏  彭扬  邱枫  李慧  何平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2):154-155,15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 I)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D-d im er)的关系。方法99例TC I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均在起病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 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C I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 5),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C I各组Lp(a)和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A组r=0.692,P<0.01;B组r=0.731,P<0.01;C组r=0.794,P<0.01)。结论Lp(a)可能是D-二聚体含量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是TC I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TC I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5例、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卵巢癌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血浆,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FIB含量,用ELISA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癌症组FIB、IL-6、D-二聚体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FIB与IL-6、D-二聚体呈正相关(r=0.31,r=0.56)。结论:FIB、IL-6、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80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160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DL水平。比较三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并评价这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比较:卵巢癌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肿瘤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71.25%、68.75%、93.75%,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 <0.05);卵巢癌组内比较,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三者的单独检测(P<0.05)。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75%、88.75%,均较单独检测高(P <0.05);而三者单独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联合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入住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科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2例为观察组,同期急诊科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采用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将152例观察组分为低危组(n=84例),CURB评分<3分,和高危组(n=68例),CURB评分≥3分.依照观察组住院期间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134例)和死亡组(n=18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低危组和高危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PCT、CRP及IL-6的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观察组3种血清标志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T、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的PCT、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URB-65评分与PCT、CRP及IL-6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0.640、0.621、0.529,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及IL-6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3.30%、77.80%、72.20%,特异性分别85.80%、81.30%、80.60%,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分别为88.90%、88.10%.结论 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可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价值,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8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8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血清PCT、IL-6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和IL-6含量显著高于病毒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感染组PCT和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PCT和IL-6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IL-6含量之间无相关性(P〉0 05),细菌感染组PCT、IL-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感染组PCT、IL-6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L-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在细菌感染中会出现阳性,但其不如PCT敏感,PCT检测是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且经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确诊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PCT与CRP水平,并分析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小儿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小儿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00%、86.00%、85.00%,CRP检测小儿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00%、83.00%、82.0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T联合CRP检测小儿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00%、98.00%、97.00%,明显高于单一的PCT与CRP检测(P0.05)。结论联合CRP与PCT检测小儿肺炎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自发性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CRP水平。结果经治疗71例自发性SAH患者预后良好共53例,预后不良共18例,预后良好率为74.65%,预后不良率为25.3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D-二聚体含量、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在自发性SAH预后差患者中显著上升,检测血清D-二聚体与CRP含量水平对于评估自发性SAH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故可将其作为评估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儿科细菌感染组45例、病毒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性疾病41例的血清PCT值。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非感染组血清PCT值均未见升高。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3.33%、90.69%、91.30%、92.86%。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异常升高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77.78%、79.07%、79.54%、77.27%与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半定量检测快速简便,对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作用优于外周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AMI组及对照组的D-二聚体基础水平;AMI组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及非溶栓组,根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12h、24h的D-二聚体水平,对各组数据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状态AMI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后6h、12h、24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EMI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治疗后6h、12h、24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能显示AMI溶栓治疗的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循环学杂志》2015,(3):45-47
目的:回顾性分析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7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n=115)和死亡组(n=57);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血浆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组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生存组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1);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352、0.234,P0.05)。结论:不同预后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存在差异,监测这两个生物学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