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是否介导缺氧-再氧化引起的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粘附反应。方法血管内皮细胞(VEC)经缺氧再氧化(H/R)处理后,加入PMN,用计数法检测粘附率,以细胞免疫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果VEC经H/R处理后,PMN与其粘附率增高1倍(P<0.01),ICAM-1单克隆抗体(mAb)与CD11a/CD18mAb可明显降低粘附率的增高,H/R能增加VEC的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论ICAM-1介导H/R后的PMN-VEC间粘附反应。  相似文献   

2.
ICAM—1和VCAM—1单抗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粘附HUVEC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粘着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着分子-1(VCAM-1)单抗对rIL-2活化的脐血淋巴细胞粘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机理。方法:(1)利用24孔板培养HUVEC,在相应孔中分别加入ICAM-1和VCAM-1单抗,30min后测定活化的脐血淋细胞和未活化的淋巴细胞粘附百分率;(2)采用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粘附的表型。结果:(1)ICAM-1和VCAM-1单抗  相似文献   

3.
应用MTT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本室建立的人胸腺上皮样细胞株(TEC1)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EC1细胞自发性分泌IL-1及IL-6活性蛋白,TEC1细胞的起始浓度为5×104/ml,培养5天后,TEC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活性平均为84.6±12.0U/ml;IL-6的活性平均为65.4±14.0U/ml;经原位杂交发现TEC1具有IL-1、IL-1ra及IL-6mRNA的表达。提示:TEC1细胞分泌的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丹参素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ELISA法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分析法。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增强,且其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增加。结论丹参素能够明显抑制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并能降低PBMC表面ICAM-1的表达,从而推测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丹参素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丹参素艰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分析法,结果 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增强,且其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增加。结论 丹参素能够明显抑制银屑病患者PBMC与HUVEC的粘附,并能降低PBMC表面ICAM-1的表达,从而推测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hIL-1β(25ng/ml)或rhTNFα(100ng/m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4、8、16及32小时,然后用Northern杂交检测该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并用细胞ELISA检测它们的蛋白质表达。结果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仅低水平表达ICAM-1、VCAM-1mRNA和蛋白质。rhIL-1β或rhTNFα刺激后,系膜细胞上这两种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表达,均迅速上调(仅TNFα刺激ICAM-1mRNA表达高峰在8小时,其余均在4小时),蛋白质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CAM-1和VCAM-1而参与肾小球肾炎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肺炎病儿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②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应用PSS治疗前后肺炎病儿外周血白细胞CD18的表达、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变化。③结果肺炎病儿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和sVCAM-1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6.270~9.882,P均<0.001)。应用PSS治疗后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和sVCAM-1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和普通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7.552~69.930,P均<0.001)。④结论PSS能明显降低肺炎病儿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7例AMI病人发病第1,4,7天以及38例健康人、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白细胞CD15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MA-1)的变化。③结果 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sVCAM-1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抗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表达的粘附因子CD18、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因素,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所测得的PMN-VEC间单细胞粘附力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了内毒素刺激所致PMN-VEC间粘附性增加过程中上述三种粘附分子各自的功能特征。结果发现:CD18的表达为PMN快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而ELAM-1、ICAM-1则为VEC慢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中性粒细胞CD11/CD18和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烧伤病人伤后第1、3、5、7天多核中性粒细胞(PMN)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和烧伤血清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ICAM-1的表达,并应用名单胶体金银染色观察烧伤血清刺激PMN后1、3、6、12、24h表达CD11a/CD18和CD11n/CD18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DV(+)重型肝炎外周血中TNF、IL-1及IL-6变化状况。方法 分离16例HDV(+)/HBV(+)重型肝炎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EIA法则TNF,IL-1参照Mizel法,IL-6参与OkudaMuraguchi,以21例HDV(-)/HBV(+)重型肝炎为疾病对照,20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 两且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及PBMC上清中TNF、IL-1及IL-6均非常显著升高,与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碘化钠(NaI)、促甲状腺激素(TSH)、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地塞米松(DEX)、肾上腺素等因子对Graves病(GD)甲状腺细胞(TEC)生成IL-6的影响。方法 以超敏ELISA方法,检测甲状腺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 单层培养的TEC能够产生高浓度的IL-6、TSH(10^3mU/L)、IL-1(10U/ml)、TNF-α(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当归补血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及分泌GM-CSF和IL-6的影响,试图阐明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的机理。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将HUVEC与“当归补血汤”不同剂量(0、40、400μg/mL)一起培养,以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增殖周期。同时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M-CSF和IL-6进行测定。结果:“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分泌GM-CSF和IL-6(P〈0.05),促进细胞进入增殖期(P〈0.05)。结论:①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自发分泌GM-CSF和IL-6的功能。②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GM-CSF和IL-6的分泌。以上结论为当归补血汤益气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2 例ACI病人、42例脑出血病人及48 例健康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黏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 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浓度的变化。③结果 ACI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 及sVCAM-1 浓度均明显升高,与脑出血病人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7.663~14.872,P< 0.001),且这些指标变化随着ACI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ACI病人LFI和LAR与白细胞CD18 表达、sICAM-1 和sVCAM-1 浓度呈正相关(r= 0.680~0.724,P均< 0.001),LFI与LAR呈正相关(r= 0.685,P< 0.001)。④结论 白细胞流变特性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ACI发病和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白细胞黏附分子(CAMs)表达与银屑病关系,及藻酸双酯钠(PSS)对其影响。③方法 采用DXC-300A型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ELISA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变化。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  相似文献   

16.
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FUSIONPROTEINIL-6/IL-2(CH925)INHEPADNAVIRUSINFECTIONTREATMENTMiZhibao(米志宝),ZhaoChunhua(赵春华),ZhangXit...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IL)-2转基因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Sv(X)-包装细胞系PA317基因转移系统,研究了人IL-2cDNA转移和表达,以及抗HBV和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作用。所构建的人IL-2重组表达载体pZIPhuIL-2,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技术转染PA317细胞,筛选到G418抗性克隆,分泌假病毒颗粒达106CFU/ml。以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2水平可达6IU/ml,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的分泌表达,与100IU/ml重组的IL-2一样可诱导出相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含IL-2cDNA的pZIPSV(X)的假病毒颗粒则无此作用。提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可以成功地实现人IL-2cDNA的转移和低水平的分泌和表达,并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及诱导LA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8.
HIGHDENSITYCULTIVATIONOFARECOMBINANTCD-1CELLLINEPRODUCINGPROUROKINASEUSINGABIOSILONMICROCARRIERCULTURESYSTEM¥XiaoChengzu肖成祖,H...  相似文献   

19.
EFFECTOFVERAPAMILONCa~(2+)INFLUXANDCVB3-RNAREPLICATIONINCULTUREDNEONATALRATHEARTCELLSINFECTEDWITHCVB3YangYingzhen;(杨英珍),GuoQi?..  相似文献   

20.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