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勇禄,男,33岁,已婚,工人,住院号006022。主诉,车祸致伤头部,不省人事36天。现病史:患者于95年12月18日,横穿马路时,不慎被一时速约80公里的小车撞伤,当时飞出约4米远,左侧身体着地,当即不省人事,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送于我院骨伤科急诊室。即见面部擦伤,头皮水肿,呈深昏迷状,小便失禁,大便未解,作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遂以重型脑颅损伤收住骨伤科病房,予脱水,止血,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并作气管切开,保留胃管、导尿管、吸氧,治疗36天后,仍昏迷不醒,遂请我科会诊。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2,33(12):1656-1657
目的:探讨与分析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组的患者恢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有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加肌张力的功效,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后遗症为脑外科常见疾病,其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偏瘫、失语、智力障碍和神志异常。本文采用针刺疗法对22例脑外伤病人进行了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6例,其中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70岁。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为主穴,劳宫、涌泉等为辅穴,内关、三阴交、翳风、完骨等为配穴,施强刺激促苏醒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取水沟为主穴,辅穴和配穴同观察组,同样施强刺激促苏醒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素髎穴与水沟穴针刺后即刻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5天、90天后昏迷GCS评分改善程度,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针刺后喷嚏反射出现率为85.7%(36/42),较对照组针刺后表现的喷嚏反射反应强烈[25.0%(10/40),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4.6±19.4)天vs(73.8±14.6)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率相当[88.1%(37/42)vs 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90天后昏迷GCS评分优于对照组(9.52±2.32vs 8.47±2.14,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45.2%(19/42),优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疗效确切,具有特有的促进喷嚏反射和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较针刺水沟为主促苏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是一个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作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用针刺为主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6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并对针刺促醒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治疗介入越早,脑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1]。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在康复早期介入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2009年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201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62例,中型颅脑损伤103例,重型颅脑损伤36例;CT检查显示为脑挫裂伤71例,颅内血肿54例,脑干损伤23例,脑挫裂伤伴颅骨骨折37例,多部位复合伤16例。临床表现:昏迷不醒或神志模糊;言语表达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吐字不清;吞咽功能障碍;肢体痉挛、偏瘫;面瘫等。均已行手术清除血肿、减压、清创等,同时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姜×× ,男 ,4 7岁 ,已婚 ,工人。以意识不清 4 4天于 2 0 0 0年 1月 8日入院。患者 1999年 11月 2 6日上午 11时 30分左右在铜川工作中从汽车上跌倒落地 ,当时未昏迷只感觉头痛 ,未引起重视 ,约 30分钟后 ,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被邻居急送至当地某市级医院 ,当时呼吸、心跳暂停约30分钟 ,经心肺复苏后呼吸、心跳逐渐恢复 ,于下午 2时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约 4小时 ,术后给予抗感染、降颅压及营养脑细胞支持疗法等 ,又于1999年 12月 8日转至西安创伤医院脑外科 ,给予减低颅内压、保肝、口服中药等治疗。病情稳定后 ,患者意识仍不清 ,家属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8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86例患者经治疗并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后,神志清醒64例(74.42%),意识模糊18例(20.93%),植物生存状态3例(3.49%),死亡1例(1.16%)。结论与有关文献比较,辨证施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瘫患者康复中脑功能代偿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评定两组临床康复疗效以及头颅CT、SPECT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发育商、头颅CT恢复率和头颅SPECT恢复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具有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是治疗脑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fMRI技术动态观察研究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对脑瘫大鼠模型大脑再塑、功能重组的影响,以阐明脑瘫大鼠大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的组织结构、细胞功能与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脑瘫大鼠缺血缺氧模型,应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脑组织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透射电镜对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超微病理检测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脑瘫鼠经针刺加康复运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大脑病变区超微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瘫肢体运动功能,并在改善大脑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同时,对脑组织病变区的超微病理结构亦具有明显的促进其恢复作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透射电镜超微病理检测结果与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呈正相关。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有效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是通过恢复大脑病变皮质区脑细胞的线粒体、突触数及密度,激活脑细胞功能代谢来实现的,主要基于大脑的再塑与功能重组。结论:fMRI技术对脑瘫康复过程中疗效结果的无创追踪分析与评估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患者分为针康组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 10 0例 ,针刺组及康训组各 6 0例 ,采用针刺体穴和康复训练 ,并在治疗前后 ,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针康组与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比较P>0 .0 5 ,无差异 ;3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针康组治疗前后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前后 P<0 .0 5 ,也有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 ,而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均有较好疗效 ,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状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患儿发育商(DQ)、个人社交能力DQ、语言发育能力D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MD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观察组基底动脉(BA)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恢复,并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振江 《光明中医》2016,(15):2242-2244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和FMA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I指数和FMA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针刺配合吞咽康复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30例仅以针刺治疗;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治疗。3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唐强  张慧敏  王艳  李晶 《针刺研究》2002,27(4):302-30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进展 ,并探讨了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机制 ,及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在其结合方式上以头针结合康复、体针结合康复、头体针并用结合康复多见 ;而在疗效上 ,尤以头针结合康复为显著。结合机制研究表明 ,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过来 ,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